【摘 要】
:
开展中国结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为中国结鱼的物种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基础技术资料.用于研究的中国结鱼后备亲鱼于2019年6-7月分批次来源于澜沧江景洪江段,体质健壮无伤,共50尾,1~5龄,水泥池培育.经过1年驯养(水温19.6~29.0℃),中国结鱼成活率90%,体增重80%~100%.选择体重大于3.0 kg的雌亲鱼和体重大于2.0 kg雄亲鱼用于繁殖,2020年10月24日采用2次注射法人工催产20尾亲鱼,针距11~12 h,效应时间11~20 h,共产卵3万粒,平均受精率2%.受精卵倒入纱网孵化框
【机 构】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9;华能糯扎渡水电厂,云南普洱 66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中国结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为中国结鱼的物种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基础技术资料.用于研究的中国结鱼后备亲鱼于2019年6-7月分批次来源于澜沧江景洪江段,体质健壮无伤,共50尾,1~5龄,水泥池培育.经过1年驯养(水温19.6~29.0℃),中国结鱼成活率90%,体增重80%~100%.选择体重大于3.0 kg的雌亲鱼和体重大于2.0 kg雄亲鱼用于繁殖,2020年10月24日采用2次注射法人工催产20尾亲鱼,针距11~12 h,效应时间11~20 h,共产卵3万粒,平均受精率2%.受精卵倒入纱网孵化框放入水泥池中流水孵化,密度为1.0×105粒/m3,自然水温(24.3~25.3℃),共产卵3万粒,只出苗500多尾,经84~90 h孵化,获得初孵仔鱼.仔鱼用5%甲醛固定后电子显微成像系统拍照观察,初孵仔鱼全长1.10 cm;8日龄50%以上的鱼苗已经开口摄食;11日龄仔鱼卵黄吸尽;32日龄进入稚鱼期.
其他文献
进行流域面源氮污染负荷估算和关键源、区识别,推进流域面源污染的溯源和控制,可为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老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模型数据库构建、流域空间单元划分以及参数率定和验证建立老鹳河流域氮污染过程的ArcSWAT模型;以2017年的气象资料为背景,设置4种情景模式,模拟估算流域不同面源氮的入河量,分析和识别不同污染源的关键期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污染源.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和大气沉降是老鹳河流域面源氮的主要污染源,分别贡献了47.6%和38.6%;大气沉降、畜禽养殖和化学
河岸带水-陆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重要区域.选择成都市近郊的新津县为研究区域,沿西河、南河、羊马河、杨柳河、金马河及岷江河岸带设置15个样地,对其境内主要河网河岸带系统的植物组成、区系特点、群落类型及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津县河岸带维管束植物共有64科、159属、212种,受生境异质性及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河岸带之间植物群落丰度及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尤其仅出现在某一条河流河岸带的物种达75种;从整体上看,由不同河流组成的河网河岸带系统能够支持更高的物种丰度,且湿
为探究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其变化规律,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对江苏省盐龙湖沉水植物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并分析沉水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沉水植物15种,隶属于1门、6科;其中2015-2019年沉水植物出现种类数分别为13、12、9、11、12种.从优势种变化来看,沉水植物优势种整体经过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穗状狐尾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