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实践中的文本研读意识与能力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值得探究。这首先是一个文本意识问题,教师应有研读文本的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文本研读意识和能力,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如此才能真正吃透文本,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也才能推动师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和运用,真正达到智慧地教、有效地研读。
  [关键词] 文本研读 文艺理论 意象 还原
  
  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什么”和“学什么”是关键,远比“怎么教”重要。也即教学内容如何确定,这需要多方面研究,不能简而言之。但“以学定教”原则不应忽视,从学生基础、学习心理、长远发展等考虑,应让学生学习这一阶段应学内容,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方法,培养素养。而课堂学习又以教材文本为主要载体,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文本研读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文本研读意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必然性
  文本是教师施教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共同平台,某种意义上说,“用教材学”和“用教材教”在此达到统一,尤其是具有典范意义的经典名篇。“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而当前有些人对经典文本研读不够,出现浅读甚至误读。因而备课首要的便是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及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首要的也是研读文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并不如后现代哲学所说的那样是无深度的、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的。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脱离了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而放纵读者主体,就不能不产生奇谈怪论”,就不能不肤浅甚至歪曲地解读,这也说明培养研读文本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也是通过研读经典文本提高自己的品鉴思维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和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再别康桥》就是这样的经典,下面以此为例来谈文本研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文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文本研读能力的提高
  不断深入研读文本就会发现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学科专业基础和素养,如文艺理论知识和修养。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具有一定的文艺学基础,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研读文本、切实提高研读能力。
  1.审美意象理论与还原理论的指导意义
  师生研读《再别康桥》,需要掌握审美意象的理论知识。“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如果说意象创造时的思维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话;那么意象鉴赏时的思维则是由具象到抽象,即从对具体形象的揣摩、思考到哲理观念的领悟。所以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在‘求解’,即审美求解。”这就需要注意徐志摩当时的创作心理,他在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他所选择的那些物象和形象的设计都严格受抽象思维制约;既如此,那么读者阅读鉴赏活动则相反,应从具体物象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把握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再如作品接受过程中的“还原”理论,“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者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努力“还原”作者创作时的原初状态,多一点“理解”,克服“异变”,少一点“误解”。
  徐志摩心中,康桥地位特殊,“康桥情结”贯穿他一生,“弥盖我爱的康桥,如慈母之于睡儿……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而《再别康桥》正是对其依恋之情的抒发,但不是直接抒发,而是通过意象间接抒发,也即通过外在“客观对应物”。因此,就要对意象细细品读,揣摩、思考、领悟,从而还原背后作者情感。徐志摩诗歌的一大特点是“独特的构思手法,出色的意象创造。他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又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意,使形象与意趣融汇在一起,构成新颖美妙的诗歌意象”。《再别康桥》中出现的意象便很多,如“云彩”、“金柳”、“新娘”、“青荇”、“柔波”、“水草”、“虹”、“浮藻”、“梦”、“笙萧”、“夏虫”等。
  2.从意象角度把握诗歌“出色的意象创造”
  理解他“出色的意象创造”,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这样选择意象,和情感表达有何关系。如把“金柳”说成“新娘”(为何不是“少女”),表达怎样的情感?显然,柳树是普通植物,冷冰冰的客观物象。孙绍振认为“还原”是为了揭示矛盾和差异,是“‘意脉’的还原,也是人的性灵的还原”。由此,便发现“新娘”不一般,因为“新娘”是最漂亮、最妩媚的女人,最能让人心生爱慕和依恋之情,而这正切合诗人当时的心境。“水草”微不足道,诗人却说,“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为何诗人放弃做人的“特权”而“甘心做一条水草”?细细品味这矛盾,便会发现一种微妙而很普适的心理:在深挚依恋康桥的诗人眼里,这里一切都比自己幸运,哪怕是微小如水草,因为它可以永远留在康桥。再如,为何选择“笙萧”?联系传统文化和生活感受,发现“笙萧”的旋律哀婉凄清,切合惜别之情景。如此揣摩和“还原”,我们就不得不赞叹诗人选择意象的精巧和恰当。
  另外,研究怎样描摹意象。诗人描摹“金柳”和“新娘”用的是“夕阳”,既照应余晖中柳的“金”色,更让人联想到惜别往往被置于夕阳西下的背景。随后,“在我的心头荡漾”,自然抒发对康桥的依恋,我们也很容易“还原”并理解诗人的情怀。“水草”并不孤立,而作为意象群出现,有“软泥”、“柔波”,康河边一切都“软”、“柔”,这正和细腻绵长的情感合拍。而“青荇”,“油油的”,让人感受到康河里水草的自由、自然,“招摇”,又让人感受到康桥对诗人的热情,且极具动感。理解诗人眷恋康桥也便水到渠成,诗人“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也迎刃而解。“笙萧”同样不孤立,伴之有“悄悄”、“沉默”的“夏虫”等,互相诠释,就容易理解。但这还远没还原诗歌的意脉、诗人的性灵,这里忽略了“但我不能放歌”。本来,随着诗人的回忆,感情已经热烈,可谓“发乎情”,却“不能放歌”转入沉默、“止于礼”,为什么?深究细品,就能体会更深层次的情感:原来,放歌会打扰心爱的康桥,而愈刻骨铭心就愈深沉。这正是中国式的情感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情到深处人沉默”。
  3.从艺术创造过程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
  明白了诗人选择哪些意象,为什么选择,怎样描摹这些意象,但还不够,因为技巧的使用对诗歌表达非常重要,而这也正是文艺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正体现徐志摩“独特的构思手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比如本诗中的意象,细品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金柳”、“水草”、“潭”、“星辉”、“夏虫”等,是康桥边现实景物;而“新娘”、“虹”、“梦”等,是诗人的想象。这是怎样的构思?原来,这正是文学创造过程中的“想象与联想”,创造出奇妙的境界;换一个角度看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虚”来传达“实”、表达“实”。
  三、文本研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师生教、学的长远意义
  师生重视文本研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地文本研读,加强指导和运用,我们才能还原、理解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真正读懂诗歌,形成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个人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正因师生不断的文本研读实践,对文本深入挖掘、思考、研读,才能强化文本研读意识形成研读习惯;同时,在研读实践中不断增加文艺理论知识、提高其运用能力亦即促进文本研读能力的精进。如此师生互相促进、迁移,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文本研读能力,保证有效教学内容的确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关注、“悦”读文本,培养了学生研读文本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鉴赏理解能力,而这正是学生最应该学习和提高的,也是学生长远发展所需的。
  参考文献:
  [1]赵志伟.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徐志摩.康桥,再会吧.
  [6]唐金海,周斌.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C].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
  [7]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面具课在欧美国家的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对于训练演员的内外部素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但是,在我国的表演教学中,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音乐学院戏剧表演面具课设置一、关于“面具课”  面具课在欧美国家的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对于训练演员的内外部素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但是,在我国的表演教学中,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通过我自身在美国的学习和观摩,我对这门课程有着切
芬兰地处北欧,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但是却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国家,也是我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作为“北欧模式”的福利国家代表,芬兰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芬兰经济的发展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Heltech为例,通过对芬兰教育体系、师资要求、学生培养、家校合作、毕业安排等方面政策的介绍,一窥芬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阐述对我国职教的启示。  芬兰职业教育启
高校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是高等教育意向重要而又常新的课题,本文分析论证了高校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高校机关干部作风转变的思路和对策。  高校工作作风机关干部一、转变高校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性  1.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把改进作风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的突破口。机关干部只有把转变作风和服务师
摘要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知认同等方面分析论述培育和践行广西大学生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注重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注重氛围养成等方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查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
摘要 提出了“有效教学工作量”,用所包含的两个要素的乘积来表达,其中教学效果与工作方法除与课外工作时间相关外,还与教师个人天生的素质和后期不断积累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有效教学工作量的量化计算,有效解决教学效果评价与教学工作量之间在考核中的矛盾,做到公平、公正,充分发挥各类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将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大国优势的同时,须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科研活动寄生虫学教学创新能力人才培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要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走人才强国之路。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本研究设计制作了《兽医药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本科兽医药理学课教学。应用结果证明《兽医药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兽医药理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MCAI)的教学设计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
[摘要]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英语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语教学任务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针对目前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口语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高职教学主题,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 口语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这一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体现为突出能力、注重实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在
近年来,邢台市农村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邢台市经济欠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由于多年来财政投入较少,学前教育仍然是邢台市各类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以邢台为例,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邢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中首次将学前教育问题列为独立篇章,并特别指出:“要明确政府职责、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
摘要: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和使用过程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帮助我们悉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学育人工作,并能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用人单位 综合素质 职业素质 共赢  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常常引导毕业生要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实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