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主探究,挖掘屈原的爱国精神
  
  1.读文章前,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①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征?
  ②传记中如何展示屈原的文学才华?
  ③屈原一生的遭遇分哪几个阶段?如何概括?
  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组学习,借助多种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学生分组查寻资料写成小论文。
  3.集体讨论,明确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逐鹿,各国国君不分国籍,广纳贤才,像屈原这样“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政治家、外交家,只要走出楚国,即可投一个明君,大有施展才华的天地。况且“良鸟择林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也在情理之中。他有出走的才华。
  ②屈原一生的遭遇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即“任、疏、黜、迁、沉”。不难看出,由于楚怀王的昏庸,郑袖、上官大夫等奸佞小人的排挤,楚国已经完全抛弃了屈原,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无处回报,多么凄惨。既然楚王己对你恩断义绝,弃暗投明更在情理之中,与其在这里讨人嫌,不如远走高飞,但屈原没有走。
  ③楚国灭亡后,屈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更显出诗人与祖国生死与共的痴情。
  ④屈原的文学才华,作者通过探究《离骚》的创作动机,把屈原的人格和作品风格结合起来展示。
  《离骚》是有为而作,自怨而生。那么“怨”自何生呢?“怨”来自“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来自诗人对楚国前途命运的担忧。那么诗人想有何“为”呢?“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让诗人步出“穷”的困境,以应对诸侯,接遇宾客,展示外交和政治才华。可见这种“怨”出自一片爱国之情。
  同时,《离骚》之所以具有“文约”、“辞微”、“称文小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艺术风格,是因为屈原具有“志洁”、“行廉”的伟大人格。文如其人,才使《离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屈原伟大人格的精髓就是深沉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愫。
  
  二、联系现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教师出示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材料
  ①不辱使命的孙必干(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孙必干,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64岁。
  2003年5月,美国对伊主要战事结束,中国决定派复馆小组赴伊开展工作。已退休半年的孙必干大使临危受命,前往伊拉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复馆小组经受住了战火纷飞,治安混乱、贫铀弹污染的严峻考验,积极开展工作,与伊拉克政府建立联系。2004年4月,8名中国劳工在伊被劫持,孙必干冒着很大的危险,为营救人质进行着紧张有序的翰旋工作。经过全方位、多渠道的营救,仅仅用了25个小时,中国人质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25个小时成功解救人质,一时间在外交界传为佳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中国一代外交人的写照。
  ②奥运健儿为国争光。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耀眼成绩,使中国跃居金牌榜第二的位置,尤其是110米栏比赛中,中国小将刘翔以12称9l的成绩,夺得金牌,打破了欧美选手多年垄断此项金牌的局面,被世人称为“黄色闪电”。
  ③连宋大陆之行,奏响爱国主旋律。
  2005年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完成了其“和平之旅”和“搭桥之旅”,又一次奏响了爱国主旋律。
  ④个别演艺界、体育界明星,为金钱所迷惑,做出了一些有辱国格、人格的事。
  赵薇身着日本军旗做T台秀,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只要给钱,有奶便是娘。这种行为令国人不齿。
  2.学生就以上四则材料围绕“爱国主义”这个话题谈感受。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材料及要求]
  2004年5月,当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的消息传来后,我国各界反响强烈。湖北省召开“湖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讨会,并设立了“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专项资金”。湖北省文化厅厅长蒋昌忠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2500多年历史,却由外国人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不能不说是天大的讽刺。而屈原又是湖北秭归人,湖北人却眼看着楚文化流失。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韩国申请,端午节为韩国文化遗产,这意味着楚文化的永远流失。现在大家越来越不重视传统的节日,孩子们会在父亲节而不是重阳节打电话问候老父亲;连耶稣是谁都闹不明白的年轻人,过圣诞节比过春节还热衷。
  请以“传统节日与文明建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写作提示]传统节日代表了传统文化,它是古代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忽视了传统节日,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割断了我们的文化之根。当前,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加倍珍惜和保护刻不容缓。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而且会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充分挖掘,体现广度和深度。
  3.[写作训练](过程略)。
  
  单位:甘肃古浪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挺住呀!   千千萬万的春光四面八方   簇拥着武汉   挺起你哺育众多子女的胸膛   走出隔离室   走出白衣天使的泪目   大口大口地呼吸春天   领我们看看渐渐妩媚的龟山蛇山   武大的樱花呀……不哭   四海同春武汉也一定会平安   所谓的坚强就是把严寒   踩在脚下   眉眼绽放二月的绚烂   就像我的妈妈历经沧桑   心灵依然烂漫   就像我的中国饱受劫难   脚步依然铿锵   青春焕
所谓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的内容包括: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所谓“后进生”指思想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尊重与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充分信任自己。  由于“后进生”在思想和学习上表现都相对较差,往往得不到家长、老师的足够尊重与爱护。这样就产生了要求尊重而又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贯彻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导学,许多时候必须借助教师课堂上的提问。    一、精问,激趣创境。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
晚秋的风中  夕阳的光线  一条长长的针  正一点点深入我的穴位  独对旷野  偷偷地饮下自己的寂寞  也饮下曼妙  一滴  只需一滴  冬天里的蝴蝶  便会在眼前翻飞  大雪覆盖的小木屋  离我越来越近  治瘀有酒  止痛有茶  放下所有  用水与火的种子  种一世的缠绵  在这孤独的世界里  取暖  在查湾村,我感到了孤独的高贵  落叶敲响祈祷的晚钟  大地的殿堂静穆  摇篮里的婴儿酣睡在月光
这似乎是一个过时的故事:一对恋人在文革到来之际反目成仇,男方忘恩负义,诬陷女方为美蒋特务,并恶毒地编造骇人听闻的谎言,最终导致女方触桌而亡。这种在关键时刻卖友求荣、卖友自保的故事,在文革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上世纪80年代“伤痕”和“反思”文学多有涉及。但这个故事仍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因为“陈旧”而减少其阅读效果。那么这个故事的新颖之处何在?  首先大概在故事的结局,在两个主人公之外的一个小孩桑桑
我所有的书都曾在台灯下  讲它们的故事。说话的时候  还在挑衅,还在讥讽  眼泪和狂笑都被拒绝。思想只许颤抖着  越过野篱。旷野里的驰骋  从荆棘地的彳亍开始  我举起一盏灯照进原始的丛莽  新藤与旧根的纠结,在暗黑的夜里  勒出千万条痕。如血,如痂  如墓碑上的铭文:告别腐朽!  一次埋葬便是一次新生  上一页的文字如同尸體  不要试图挽留。把脑袋交给书去开拓  无民的疆土,帝王之业是  万里自
她来时  这个世界叫作战争  所有英雄都在争夺她  阳光浩大  千万人都在生长  唯有她却通向了枯萎  大地沉默  没有她来时的征战  也没有最美的荒冢  占有是件残忍的事  四月,桃花开得寂寞  磕头,俯身,用尽了谦卑  云緩慢地变软  山河刚刚解冻  我的偏执是你  的确没有必要去惊扰了宁静  “想象着,就是真实了”  这比相爱更美好  纯洁物种的爱情  敞开在动词前面,先模糊  然后再来一位
主持人语  作为诗人,戈丹的身上洋溢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创造冲动,她的诗是她的行走记录或者是行动指南。戈丹的诗歌是硬朗的却不乏细致,她从生活经验中提炼素材,从不同角度观察,诗歌保持着相当的敏锐度,诗句跳脱感和陌生化表达十分强烈,从客观世界出发,试图抵达自我的主观世界,语言表达生动准确:“一个岛屿想要脱离海的束缚/我脱离梦境只有一刹那,”她具有发现事物本质的直觉意识。  “恩宠”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景
旧石门分割两片时光  一片桃园结义杀富济贫  一片岁月静好青苔作痕  拜谒山寨  不为双峰以及  双峰之间的道观  胼手胝足只为遥想风姿绰约  的压寨夫人包括大快朵颐的豪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寨  有锁却没有门  门内四海翻腾  门外静为道具  之间的舞台  生旦刀马演绎英雄与小丑崇高与卑微  唯独忘记嘶风已去浪遏凡尘  我一脚站在石门之内  一脚站在石门之外  那会我想  假如没有这座石门 
王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长三角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冬日焰火》,散文集《在轮椅上奔跑》,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等多部文集。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国作家》《钟山》等。  与母亲散步  一整个夏天  我都与母亲一起散步  不像幼年被抱着  也不像童年被搀着  我们就只是一起散了散步  我们总是趁着天还没黑透前  循着夏的光亮,找到一丝清凉  母亲时而在前边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