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击乐教学是打扮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打击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让幼儿体验节拍、节奏和简单乐器的演奏技巧对乐器和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锻炼孩子的手眼耳的协调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演奏。孩子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教学适应幼儿的需求,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打击乐;音乐教学;大班
音乐是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打击乐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曾说“打击乐是人类最易掌握的乐器种类,也是适宜现代孩子学习的乐器之一。”在打击乐的学习中,幼儿不仅可以培养节奏感和身体的协调性,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意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打击乐的学习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有利的影响。但是若想使其充分发挥其作用便应当注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因素合理安排打击乐的学习。
一、打击乐的内涵
打击乐是指运用各种打击乐器配合演奏的一种演奏形式。他有着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和演奏形式,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它可以启迪智慧、培养身体协调能力、提高音乐感悟力。是幼儿音乐学习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班打击乐教学现状
虽然开展打击乐课程对幼儿的教育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打击乐教学并未在幼儿园教育中全面普及,大多数幼儿园并未开设打击乐课程。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老师的乐理知识欠缺,并且幼儿的音乐基础薄弱,老师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开设受阻;第二老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备课,进行节奏图谱的绘画等等并且收学生心理现状和年龄的影响使得老师即使准备充分也往往因为诸多因素而讲解受阻;第三打击乐的组织过程复杂且有一定的困难性,还有一些原因是一些幼儿园根本没有配设打击乐器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打击乐往往被忽视。
三、打击乐的教学及训练方法
(一)以兴趣为依托,让孩子快乐学习
游戏是孩子的首要任务。对于打击乐的学习来说应当让其与游戏相融合,使幼儿在游戏中接触打击乐的学习,了解打击乐的概念,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打击乐的教学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先让幼儿明确打击乐的原理、构成和基本操作,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幼儿大多喜爱打击乐教学,其根本原因源于对小乐器的热爱。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极力避免说教式教学,而应当让幼儿尽情的摆弄乐器,感受乐器的魅力,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幼儿更好地适应乐器,掌握初步的乐器演奏方法。随着幼儿对乐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阶段后我们便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乐器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乐感。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游戏加深幼儿的理解和对打击乐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模仿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在学习节拍时,我们便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让幼儿跟着自己做动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节奏来摆动身体,使其更加生动活泼。这样便将音符具体化,避免了教学的抽象性。
(二)选择适宜的曲目,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了解乐器的同时让幼儿感受演奏的魅力是促使打击乐更好地开展的重要因素。幼儿通过听觉对打击乐所带来的美感和节奏进行接收,然后又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所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这样便可以加深幼儿对其的理解,并让幼儿对音乐的音色、音调和节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摆脱机械化教学,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解读乐曲,将乐曲与乐器、节奏型等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我们在教幼儿演奏《小星星》时我们便可以通过碰铃和串铃两种乐器来表示歌曲中的大星星和小星星。在这其中大星星我们额可以用二分音符来表达;小星星我们则可以采用四分音符来表达。
大班的幼儿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使其对节奏有了更好地把握,这时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便成了关键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和情景创造来时的幼儿对节奏和乐感的把握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为幼儿进行下一步更高层次的乐器演奏打下基础。
(三)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
打击乐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求幼儿要熟悉自己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还应当学会配合同伴,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集体保持一致。这不仅对幼儿的乐器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导幼儿学习乐器,还应当注重让幼儿体味各个乐器之间的配合,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和集体活动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跟着音乐来进行演奏,在演奏的同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形成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对身体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哇哈哈》时我们可以先让幼儿完成各自的任务,然后让幼儿跟着音乐将自己的部分慢慢融入音乐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一边演奏一边唱,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同时我们也可以摇头晃脑或进行肢体的摆动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活跃度,我们也可以对表现最好的幼儿进行”大红花“奖励。这样幼儿便可以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即提高了他们的配合能力又促使他们更积极的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总结
总之,一门课程的构建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幼儿打击乐还处在幼儿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影侠.浅析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百家论坛,2009年2月。
[2]王佳.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学前课程,2009年12月。
[3]郭华健.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5日。
[关键词]打击乐;音乐教学;大班
音乐是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打击乐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曾说“打击乐是人类最易掌握的乐器种类,也是适宜现代孩子学习的乐器之一。”在打击乐的学习中,幼儿不仅可以培养节奏感和身体的协调性,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意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打击乐的学习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有利的影响。但是若想使其充分发挥其作用便应当注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因素合理安排打击乐的学习。
一、打击乐的内涵
打击乐是指运用各种打击乐器配合演奏的一种演奏形式。他有着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和演奏形式,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它可以启迪智慧、培养身体协调能力、提高音乐感悟力。是幼儿音乐学习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班打击乐教学现状
虽然开展打击乐课程对幼儿的教育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打击乐教学并未在幼儿园教育中全面普及,大多数幼儿园并未开设打击乐课程。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老师的乐理知识欠缺,并且幼儿的音乐基础薄弱,老师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开设受阻;第二老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备课,进行节奏图谱的绘画等等并且收学生心理现状和年龄的影响使得老师即使准备充分也往往因为诸多因素而讲解受阻;第三打击乐的组织过程复杂且有一定的困难性,还有一些原因是一些幼儿园根本没有配设打击乐器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打击乐往往被忽视。
三、打击乐的教学及训练方法
(一)以兴趣为依托,让孩子快乐学习
游戏是孩子的首要任务。对于打击乐的学习来说应当让其与游戏相融合,使幼儿在游戏中接触打击乐的学习,了解打击乐的概念,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打击乐的教学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先让幼儿明确打击乐的原理、构成和基本操作,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幼儿大多喜爱打击乐教学,其根本原因源于对小乐器的热爱。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极力避免说教式教学,而应当让幼儿尽情的摆弄乐器,感受乐器的魅力,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幼儿更好地适应乐器,掌握初步的乐器演奏方法。随着幼儿对乐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阶段后我们便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乐器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乐感。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游戏加深幼儿的理解和对打击乐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模仿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在学习节拍时,我们便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让幼儿跟着自己做动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节奏来摆动身体,使其更加生动活泼。这样便将音符具体化,避免了教学的抽象性。
(二)选择适宜的曲目,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了解乐器的同时让幼儿感受演奏的魅力是促使打击乐更好地开展的重要因素。幼儿通过听觉对打击乐所带来的美感和节奏进行接收,然后又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所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这样便可以加深幼儿对其的理解,并让幼儿对音乐的音色、音调和节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摆脱机械化教学,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解读乐曲,将乐曲与乐器、节奏型等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我们在教幼儿演奏《小星星》时我们便可以通过碰铃和串铃两种乐器来表示歌曲中的大星星和小星星。在这其中大星星我们额可以用二分音符来表达;小星星我们则可以采用四分音符来表达。
大班的幼儿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使其对节奏有了更好地把握,这时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便成了关键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和情景创造来时的幼儿对节奏和乐感的把握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为幼儿进行下一步更高层次的乐器演奏打下基础。
(三)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
打击乐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求幼儿要熟悉自己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还应当学会配合同伴,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集体保持一致。这不仅对幼儿的乐器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导幼儿学习乐器,还应当注重让幼儿体味各个乐器之间的配合,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和集体活动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跟着音乐来进行演奏,在演奏的同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形成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对身体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哇哈哈》时我们可以先让幼儿完成各自的任务,然后让幼儿跟着音乐将自己的部分慢慢融入音乐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一边演奏一边唱,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同时我们也可以摇头晃脑或进行肢体的摆动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活跃度,我们也可以对表现最好的幼儿进行”大红花“奖励。这样幼儿便可以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即提高了他们的配合能力又促使他们更积极的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总结
总之,一门课程的构建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幼儿打击乐还处在幼儿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影侠.浅析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百家论坛,2009年2月。
[2]王佳.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学前课程,2009年12月。
[3]郭华健.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