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恐怖主义犯罪刑法规制与完善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怖主义犯罪作为非传统安全的"突出代表",已成为具有足以破坏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恐怖主义问题列为非传统安全问题,要求兼顾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保障人民利益.近年来,暴力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传播与蔓延势头仍在发酵,这也使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早期化介入具有正当性,迫使刑事立法变革,符合刑事政策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从规制方式的预防性、规制内容的周延性、法益保护的前置化三个面向进行评价.当前,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宏观上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治理体系,从微观上通过立法应对恐怖主义的危害.完善中国反恐刑事立法之相关规定,科学配置恐怖主义犯罪"行刑衔接",强化反恐国际合作相关刑事立法之具体路径,以期为维护国际安全形势稳定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提供法律遵循,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其他文献
影视阅读服务是视觉文化转向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需求,是图书馆应对纸本借阅率下降,辅助学校进行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影视阅读推广服务的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而且深远。文化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有着独特的生成与发展逻辑。坚定文化自信需要遵循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内化、文化外化循序递进的生成与发展逻辑。以准确的文化认知为基础,高度的文化认同为关键,自觉的文化内化为核心,自信的文化外化为目标,构建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内化、文化外化的有机统一进程中完成和实现。
时代浪潮席卷之下的区域地方政府合作已经成为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引擎,特别是伴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地方政府合作优化彰显出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分析研究工具解构现阶段区域地方政府合作实践,可以发现区域"棘手性"难题与治理"碎片化"现象仍然客观存在,破解区域地方政府合作困境的整体性治理逻辑需要逾越"协调"与"整合"两个阶段.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区域地方政府合作优化的主要策略维度为价值取向、技术手段、组织架构、操作路径、制度化条件.
人与自然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人类与灾害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指导,在抗灾斗争实践中形成与发展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回顾中国灾疫史,只有深刻反思灾疫中人与自然关系变异的问题,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应对灾疫战中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哲学思想,厘清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系内容,分析生物的多样性与公平性辩证关系,论证人的能力发展无限性与有限性的逻辑联系等,才能重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哲学理论,人类文明才能在经受灾疫和磨难后得到永续发展,从而为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构建
作为个体生命历程中最为痛苦的事件之一,丧偶意味着老年人失去了最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丧偶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面作用也已被大量实证研究所揭示,寻找来自配偶以外的护卫者成为保障丧偶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进一步研究议题.基于护卫者模型与CGSS2015数据,考察了社会支持对于丧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女儿数量多、与邻里互动频率以及与亲戚互动频率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农村丧偶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女儿数量多以及与朋友互动频率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城市丧偶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上述发现彰显了社会支持与丧偶老年人精神健康关系
地形地名,是自然地理实体中山系地名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它主要是指地表系统中,以山、峰、岭、坳、墩、坪、垅、壑等类型命名的地名。山,《说文》:“山,有石而高。”《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