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觉得香菜“臭”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u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有人觉得香菜“臭”


  人们对香菜的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人认为它拥有令人愉悦的香味,有人却觉得它恶臭无比。香菜的拉丁学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语,据说就借用了当地一种臭虫的名字。东亚人厌恶香菜人群占比高达21%,欧洲和非洲也分别有17%和14%的人表示厌恶这种食材,而在香菜的起源地中东地区,仅仅有3%的人厌恶香菜。对于香菜的爱憎分明或许可以从基因层面上加以解释,科学家发现,香菜厌恶者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基因不同。在人类11号染色体上有一段嗅觉受体基因“OR6A2”,这段基因会参与人体对气味的感觉感知,并对香菜特殊味道的来源—醛类物质特别敏感。在OR6A2上有着两段等位基因的人会更倾向于讨厌香菜,这很可能是因为出现了基因变异。这种变异能使人们对醛类物质异常敏感,可以更强烈地感知到这种特殊气味,以至觉得其于闻起来像是肥皂。

视力出众的深海鱼


  一般认为,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生物视觉都会退化。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却发现,部分深海鱼类非但不是“瞎子”,反而视力好得惊人。脊椎动物靠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产生视觉。视锥细胞里的多种视锥蛋白在明亮环境下工作,感知不同波长的光,产生彩色视觉;视杆细胞里通常只有一种视杆蛋白—视紫红质,负责在阴暗环境下工作,产生单色视觉。因此,多数脊椎动物在夜间是色盲。研究人员分析了101种鱼类的基因组,发现有13种硬骨鱼拥有多个视杆蛋白基因。其中银色洞鳍鲷拥有多达38个视杆蛋白基因和两个视錐蛋白基因,这使它成为已知视蛋白基因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计算机模拟和对视杆蛋白的功能分析显示,深海鱼类的多个视杆蛋白基因中,每一个都适应特定波长的光,总体上正好覆盖了海洋生物器官自行发光的波长范围,使得深海鱼类能更敏锐地察觉猎物和捕食者,是一种进化优势。

某种肠道细菌或能让A型血“变身”


  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人体肠道细菌产生的两种酶可将A型血转化为有“万能血”之称的O型血,这一发现有助扩大血液供给。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人类血型常被分为4种: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仅有抗原B为B型,两者都有为AB型,两者均无为O型。A型血和B型血的人不可相互输血,否则会导致免疫系统对红细胞发起致命攻击,而O型血在紧急情况下可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此前研究发现过可去除红细胞上抗原A的酶,但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此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肠道细菌能够产生两种特殊的酶,只需少量这两种酶,就可实现去除抗原A的效果,使A型血转化为O型血。下一步研究还需确认,是否使用这些细菌酶后红细胞上所有抗原A都被去除,且不会给红细胞带来不良影响。

老虎为什么是显眼的橙色


  老虎一身橙色的皮毛在绿色森林背景的衬托下非常显眼,是不是老虎强悍到不屑于像一般动物那样寻求保护色的掩护呢?科学家发现,虽然老虎的颜色在人类看来十分显眼,但计算机模拟显示,在老虎的主要猎物—鹿的眼睛看来,情况截然不同。鹿的眼睛只能吸收蓝光和绿光,类似“红色色盲”,也就是说,老虎被毛的橙色在它们看来其实是绿色的,可以和背景色完美地融为一体。除了橙色的皮毛,老虎黑色的条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拆散”老虎的轮廓,无论观察者拥有哪种色彩视觉,这些条纹都能有效隐藏老虎的形状。那么,为何老虎不直接以绿色作为被毛颜色呢?原因在于,以哺乳动物现有的生化系统,是不可能长出绿色毛发的。目前只有一种已知哺乳动物可以长出绿毛,但是通过“作弊”实现的:有一种树懒身上会长出绿藻,看上去就像长了绿毛一样。

古小麦全基因组破译成功


  我国科学家成功测定并分析了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古代小麦全基因组。六倍体普通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普通小麦驯化始于大约1万年前近东的新月沃地,然后向西扩散到欧洲,向东扩散到东亚,但小麦进入中国的传播途径仍不清楚。为探寻小麦传播路径,两支团队克服了古植物中DNA含量极低且降解损伤严重以及古植物DNA研究对实验环境要求高等困难,从距今3800年的单粒小麦种子中成功提取到其基因组DNA,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中国新疆小河和古墓沟墓地出土的7粒古代小麦种子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组装。基因组数据分析和形态学观察都证明出土的小麦为六倍体普通小麦。该研究还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为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农业传播提供了跨时间维度上的直接证据。

基因编辑鸡细胞可阻禽流感暴发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鸡的细胞蛋白进行修改,可以有效阻止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为从源头上阻止禽流感大规模暴发找到了新方法。鸡细胞中有一种被称为ANP32A的特殊蛋白质,在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期间,病毒会劫持这种蛋白质,用来复制自己。研究人员对鸡细胞的DNA进行编辑,去掉了其中负责产生ANP32A蛋白的一个小片段,从而拿掉了禽流感病毒赖以复制自己的载体。进行过基因编辑的鸡,不会被禽流感病毒感染。此前研究人曾培育出了转基因鸡,这些鸡在感染禽流感后不会传染给其他的鸡。与转基因鸡不同的是,这种新方法不涉及将新的遗传物质引入鸡的DNA中,而只是对其进行一个小小的剪切。
其他文献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的3D打印技术,可打印具有集成传感功能的器官芯片。器官芯片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在医学、科研及临床药物设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器官芯片的制造及数据采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对制造环境的要求极高,制造过程也十分复杂,成本高昂,费时费力。研究人员将柔性应变传感器与人体组织微架构集成,并开发出6种不同的“油墨”,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通过一种单一、连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如网络媒体、报纸报刊、书籍等。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始终坚持阅读《百科知识》来拓展我的视野,扩大我的知识面。  “沙沙沙……”是窗外吹拂树叶的风声,我步履轻盈地走在安静的图书馆内,在杂志期刊位置走了一圈后,我内心有些纠结,不知道拿哪一本来翻阅,或者说浏览了一些杂志后,我选择不下来。我是个对文学抱有兴趣的理工科学生,既想看文科类的,又想看理科类的
作为一种疾病,“佝偻”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庄子·达生》中。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历数了佝偻病的4种症状:骨颅候(方颅)、匈填候(鸡胸、串珠肋)、齿不生候(出牙晚)数岁不能走候(行走障碍)。明代医家鲁伯嗣在其《婴童百问·二十六问》对其做了“五软”的概述:头软、项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佝偻病曾遍布全球各地,但一直病因不明。因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非常普遍,该病在当时亦被称为“
“俸”“禄”原来是两码事  平时大家习惯将“俸”和“禄”连用,所以很多人以为它们是一回事。其实在古代,二者差别相当大。国学家南怀瑾在《论语别裁》说:“‘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禄。”具体到每个朝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又各有不同。战国至秦朝,官吏俸禄以禄为主,粟米充当各级官员“工资”。至两汉,官员俸禄开始正规化,官吏职位高低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
地磁北极偏移加速  科学家发现,地磁北极由于目前未知的原因,正在快速从加拿大向西伯利亚移动。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世界磁场模型将不得不提前更新。该模型目前的版本更新于2015年,本应持续到2020年。地磁北极的偏移并不会干扰到中低纬度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无需担忧导航设备出错,因为导航是依赖卫星的无线电信号的。地球磁场的北极和地理上的北极并不重合。地球内部的液态铁流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暗流
600年前,明朝政府派郑和下西洋,他率领的船队归来时从东南亚带回一批质地坚硬、纹理绚烂的压舱“奇木”——红木。其后,宫廷的木匠们把郑和带回来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供帝后们享用。此后,历经明清两代,交趾、暹罗等附属国年年向天朝上国进贡名贵红木,开启了明清古典家具的鼎盛繁荣时期。后来,由于红木大量输入及王朝灭亡,红木及红木家具才逐渐流入民间。  自古以来,我国产的红木不但树种少,而且产量低,支撑起红木
2016年11月1日,第11届珠海航展开幕。当天上午10时20分左右,展区上空突然传来巨大的引擎轰鸣声,两架歼-20隐形战机准时抵达展区上空,并默契地做了公开双机飞行,虽然飞行展示只进行了短短的1分钟,但歼-20还是完成了一整套常规飞行动作。现场观众呼声如雷。  作为中国现代空中力量的代表作,歼-20进入世界最先进战机行列,它是中国国防能力高速发展的一个象征。  2018年2月9日,中国空军新闻发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一酷似太阳系的星系,7颗行星围绕单一恒星运行,其中3颗更位于“宜居带”,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因而可能孕育出生命。這是在太阳系外发现的含“宜居”行星最多的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TRAPPIST-1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10和1/200,温度只有太阳的1/2。TRAPPIST-1年龄只有5亿年,估计寿命为10万亿年。相比之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医生有望通过血检来预测心脏病风险,从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会释放到血液中,这种物质在血液中含量随后会逐步升高,并保持较长时间。研究人员让3000多名胆固醇较高但是没有心脏病史的人接受血檢,观察他们的肌钙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脏病风险的关系。这些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天服用一次降血脂药普伐他汀,另一组则服用安慰剂。结果发现,服用普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液中肌钙蛋白
格萨尔铜像  《格萨尔》又叫《格萨尔王传》,产生于11世纪前后,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史诗描写了英雄格萨尔王下界后,率领国人降妖除魔、抗击侵略、征服邻国、完成统一的历史过程。《格萨尔》历史悠久,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卷帙浩繁,共有100多部,50余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在蒙古族被翻译成《格斯尔》,属于“同源分流”,故事框架十分相近,情节有所变化。这些史诗在土族、纳西族、裕固族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