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各项产业之间融合发展,促进各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开始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采访方式和读者服务方式,对读者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准确获得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并预测未来读者的服务需求,使资源采访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图书馆在利用读者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读者个人信息被频频泄露而遭受侵犯的现象。本文将具体分析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00-002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信息行为逐渐依赖于网络环境,图书馆是公共服务机构,人们在图书馆享受现代化的互联网线上服务。与此同时,图书馆也留存了读者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从读者登录图书馆网站注册,再到浏览网站、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都留有详细的个人信息,如果不加以规范的防护,信息泄露易如反掌,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不利于图书馆发展。目前在读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关于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不少专家所研究的重点问题。
  1.图书馆中读者个人信息分析
  1.1读者个人信息类型
  图书馆中保存了读者的个人信息。一方面是指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专业、单位、照片、联系方式等,另一方面是读者登录图书馆网站,享用图书馆服务时的浏览痕迹,包括读者检索历史痕迹、图书浏览痕迹、下载文章痕迹、访问数据库痕迹、进馆次数、咨询问题、在座时长等。读者在进入到图书馆网站上,各种行为都会被记录并保存下来,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了解读者的个人详细情况,包括读者日常所关注的事情、所从事的工作、所研究的课题、学习现状、思维模式甚至是家庭情况,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读者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1.2读者个人信息记录与分析
  1.2.1图书馆网站
  图书馆网站是每个图书馆的门户,是展示一个图书馆图书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窗口,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进行图书资源的利用,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因此,读者在访问图书馆网站、浏览查阅使用图书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的行为都会留存于图书馆服务器日志中。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大多数是由图书馆技术人员自己操作的,在构建网站时,图书馆技术人员更多的是考虑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建设,但对于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没有加强重视程度,网站暴露于互联网上的漏洞随时候能够被黑客利用、入侵网站服务器,窃取读者的个人信息。
  1.2.2数据库
  电子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之一,对于读者而言,电子资源更加便捷,特别是对于做科研的读者,基本上都依靠图书馆的数据库查阅最新文献。读者在通过数据库进行查阅时,数据库的服务器会记录下读者的检索历史、检索词、感兴趣的文献等,同时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基本上都由数据商负责,图书馆很少将电子资源存在本地,如果数据商缺乏保护这些读者个人信息的责任意识,可能会导致读者个人信息的泄露,通过数据库中泄露的个人信息,完全可以推理分析出某位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科研过程甚至是大体的科研思路,对读者所产生的损害是巨大的。
  1.2.3移动图书馆
  近几年,图书馆为了向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陆续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通过移动图书馆,读者可以足不出户,以手机APP为媒介,完成图书资源的查找和使用。读者在登陆软件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大部分图书馆为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还会在读者登陆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读者的个人喜好和阅读需求,读者的各项个人信息会被保存在移动图书馆中。大部分图书馆都是以购买移动图书馆平台,且让其提供协助管理的方式,很少有图书馆自己建设软件平台,这就会导致读者的各项个人信息不仅被图书馆掌握,还被软件提供商所掌握。如果不对软件提供商进行严格的规范,很可能导致读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1.2.4自助服务功能
  自助服务是近两年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为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都提供了便利。自助服务包含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学术讨论间的自主预约等,自助服务以其保护个人隐私,节省人力和时间的特点而受到广大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追捧。读者在享受自助服务的便利时,也会留下许多隐私信息。例如,读者在使用自助打印服务时,需要将打印的文件上传,通过打印终端调出文件进行打印,如果有人想要调查某位读者打印了什么内容,可以通过打印终端或数据库查找到。自助服务功能,在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读者的个人隐私置于风险之中。
  1.2.5即时咨询服务
  目前,各图书馆都加强了即时咨询服务建设,通过即时咨询服务建设,可以在线解决读者所遇到的问题,帮助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读者在使用即时咨询服务时,难免会将自身的个人信息暴露给咨询服务平台,并且有些读者所咨询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隐私性,平台会记录读者的问题,留下读者咨询的整个过程。如果不对这些信息加以保護,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披露和流传,公布在互联网上,对读者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2.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被侵害的原因与危害
  近年来,图书馆正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读者在享受诸多便利时,也会遇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对读者造成严重的损害,也不利于图书馆自身建设。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被侵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馆对读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更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更新图书馆藏,忽视了对读者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自律制度不够完善,馆员对读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出现读者个人信息被黑客恶意窃取,信息泄露的情况。第二,我国对于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法律规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目前有部分图书馆存在软硬件设施、网络技术不完善的现象。   如果读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危害。首先是对读者的危害,读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给不法分子,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读者的个人信息,侵犯读者的正常生活,如短信骚扰、短信广告等,会使读者的个人正常生活遭到破坏,对于科研型读者来说,如果文献访问记录、图书查找记录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可能会泄露读者的科研项目、科研方向、科研思想等,对读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其次,是对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危害,如果读者的信息被泄露出去,那么读者会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产生不满,甚至失去信任,久而久之会严重降低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还可能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3.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策略
  3.1加强平台安全保护建设
  图书馆要加强平台安全保护建设,目前图书馆所提供的平台服务功能中,囊括了移动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读者行为管理系统、座位管理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等多项功能,在进行平台建设时,图书馆技术人员往往都会更重视平台的功能建设,忽视了读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建设,导致平台上出现一些技术上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上的漏送,入侵到图书馆服务平台上,窃取图书资源、读者账号、信息等。想要保护读者个人信息,首先要加强平台安全建设,完善技术手段,切实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
  3.2与数据商签订保护协议
  前文提到,由于图书馆自身条件的限制,需要与数据商进行合作,开发线上图书资源供读者远程使用,或依托于数据上的软件平台为读者提供线上图书馆服务,在此过程中,读者个人信息会共享给数据商,想要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就要约束数据商的行为。在与数据商签订服务合同中,一定要设立相应的追责协议,明确提出保护读者个人信息不仅是图书馆的义务,也是合作方的义务,对于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要进行追责。其次,还要有对数据商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3.3提高馆员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思想意识
  图书馆馆员在服务过程中直接会接触读者,收集到读者的个人信息,保护读者个人信息是每名图书馆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有部分图书馆馆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注重对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以至于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泄露读者个人信息的不规范行为。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加强馆员思想意识的培养,帮助馆员意识到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图书馆可以通过馆内宣传,定期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馆员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思想意识。同时,图书馆在招聘馆员时,也要考察馆员是否具备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思想意识,提高人才准入的门槛。还要制定图书馆内部的条例,加强对馆员的监督,规范馆员的日常行为。
  3.4加强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读者对自身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增强读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图书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更好地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从政策方面、图书馆机构层面、技术方面甚至是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个人意识层面,都处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觉醒时期。各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相关网站平台安全建设、与数据商签订保护协议、提高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为读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務。
  参考文献:
  [1]魏海燕,肖雨滋.公共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0):29-31
  [2]姜盼盼.大数据时代读者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6):11-15
  [3]赵雪云,朱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中读者个人信息的披露与保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08):142-145
  [4]赵江龙,赵江燕.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28-29
其他文献
摘要:词汇积累,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然而,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所积累的词汇量不足,都是词汇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自媒体融入到中职词汇学习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教学质量。因而,有针对性地探讨与分析中职词汇教学中自媒体资源的应用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关键词:中职;词汇学习;自媒体;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
摘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 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中职学校在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发挥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探究在当前大力推进1 X证书制度下,如何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首先分析1 X证书制度
摘要:新课标不断深入,中高职课程衔接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核心瓶颈之一。为进一步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我国教育局出台相关[2014]6号文,明确指出需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建立创新型课程衔接体系,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直接标准匹配,以及推动中高等职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衔接,形成衔接紧密、动态化调整课程体系,为培养新时期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有效的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核心节
摘要:对于写作来说,素材是基础。没有素材的作文是空洞的,是站不住脚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困难,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素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感受,找到积累素材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写出来的文章才是鲜活的、打动人心的。关键词:作文素材;课本;课外阅读;网络;生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我国物流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互联网+农村”发展前景良好,发展势头迅猛。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乡村
摘要: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生态文明”观点在党的十七大提出,预示着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作为新形式的文明形态,正经历着更为广泛的关注。生态兴则文明兴。育人为本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对高职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旨在研究出一些能够将生态文明知识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方法,在做好英语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符合社会主义
摘要:当下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推行OBE新型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的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也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关键词:OBE理念;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16-002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护士数量445万人
摘要: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断凸显,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探寻新的安全教育方式和补齐常规安全教育的“短板”已成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依据,试图在“互联网 ”视域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安全教育线上与线下双结合,进而全面提高安全教育效能,筑牢安全之本,夯实安全之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平安中国。关键词:“互联网 ”;安全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办学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文章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开展实际提出了改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09-002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