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理想的古代蒙书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功先生曾评价《千字文》:“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应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够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 除了用作识字课本外,古代一些规模较大的典籍经常以《千字文》中的字为顺编号,如《大藏经》与《道藏》等,此外,商人记账、科举考试的考场安排也多以此为序,足见《千字文》的影响力。

《千字文》的来历


  关于这部书,传载之异甚多。李绰《尚书故实》载:“千字文,梁周兴嗣编次,而有王右军书者,人皆不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这则材料进入传说后演变成了如伍子胥过昭关一样的故事,周兴嗣从“鬓发皆白”变成了一夜白头。事实上,一夜“鬓发皆白”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这种说法的背后却真实地反映了后世接受者对《千字文》鬼斧神工成就的赞叹。
  总的来说,史家记载较为可信。姚思廉《梁书》载云:“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 这里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便是《千字文》的前身。姚氏撰《梁书》,多参考其父姚察旧稿。史载姚察年十二岁便能属文,十三岁即经太子萧纲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此时距周兴嗣逝世仅二十年,且其父僧垣为梁武帝礼遇甚厚,所载当有可靠来源。那么,这里所说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究竟是谁写的呢?启功先生曾写过两篇文章专门探讨有关《千字文》的情况,大致意见是此文当为梁武帝下令撰写而成,后用王羲之写过的字集摹一卷。
  武帝勅撰此文的用途如何,史书并未仔细说明,然而据《尚书故实》或韦绚《刘宾客嘉话录》的记载,当为梁武帝萧衍为诸子所编的识字课本,可见史评为“儒雅”且“笃好文章”的武帝确有识见,他深悉和谐整饬且富于韵律的诗歌形式对童蒙开化的重要意义,便令周兴嗣“韵之”,从而使这一识字课本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类四言长诗面貌产生,并在中国文化中放射出极大的能量。

古代最实用的识字书


  作为一本蒙书,《千字文》的首要功用是教孩子认字,从实用角度来说,其所选的一千字从数量与使用率上看都比较适当。教识字是所有启蒙读物都应该具备的内容,像大家所熟悉的《三字经》、《百家姓》都是可以与《千字文》并驾齐驱的启蒙读物。那么,为什么说《千字文》是最实用的蒙书呢?
  同为蒙书,《三字经》共1068个字,比《千字文》的1000字还多68字,但一些常用字却重复出现,如“子”出现了22次,“不”字出现了20次,“有”出现了18次,“人”和“而”出现12次等等,可见它所能提供的字极为有限。《百家姓》倒是很少重字了,只有个别复姓会重复,但一来它只564个字,二来它所提供的字很多都只是姓,并非常用字,有些字孩子们可能一生都用不上。《千字文》则不同,它全篇整整1000个字,这些字基本上都不重复。有人统计它重复了几个字,其实并不妥当,如“云腾致雨”和“禅主云亭”,这两个“云”在古代并不是同一个字,前者是乌云的云,古代写作“雲”,后者是说话的意思,才写作“云”。其他如“發”与“髪”、“巨”与“钜”、“慼”与“戚”、“並”与“并”均是如此,只有“昆”与“崑”为古今字,“絜”与“潔”亦可互通而已。
  不但如此,这一千个字还多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字,使用率很高,用它来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言中,启功先生特意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是因为此后还有多种续补的《千字文》,但无论是用原本千字翻破再造,如唐人周逖改次的《天宝应道千字文》,还是宋人侍其玮、葛刚正全不与前文有重字的《续千字文》与《三续千字文》,都不如周兴嗣原版《千字文》选字的使用率高,遑论明清之后五花八门的《千字文》、《二千字文》、《三千字文》甚至《万字文》了。
  除了识字之外,《千字文》也很适合积累词汇。《三字经》主要着眼于阐发道理,不但不避重字,而且也几乎没有太多词汇,《百家姓》就更不用说了。《千字文》不但能提供使用率很高的单字,而且其词汇也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如今常用的成语,如寒来暑往、吊民伐罪、知过必改、空谷传声、临深履薄、川流不息、夫唱妇随等。四字一句的体裁使得《千字文》意蕴丰厚深远,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易于记诵,几乎每句都可以作为成语来使用。
  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千字文》还是学习书法的圭臬。由于《千字文》集中了常用的一千个互不重复的汉字,加上行文优美典雅,更重要的是它的产生与书圣王羲之有密切关系,所以无心插柳地成为了历代书法家最为青睐的书写对象。从书法教育、熏陶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启蒙书能提供比《千字文》更丰富全面的书法范本了。

古代文化史的入门书


  《千字文》可以提供很多的字和词,此外它所提供的知识也比别的启蒙读物要宽广和系统,能够帮助初学者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全文从自然环境说起,再到远古历史、个人修养、历史地理、制度文化等,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非常严谨完整。仅就這一点来说,要了解南朝梁以前的历史文化,以它做教材最为合适,也最高效。
  有些启蒙读物仅仅介绍一些历史事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蕴含文化,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触摸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脉搏。《千字文》在介绍自然环境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历法,如“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便涉及了“闰年”的问题;介绍个人修养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念、贵贱尊卑等,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乐殊贵贱,礼别尊卑”等;此外,“治本于农,务兹稼穑”说明了农本思想,而“庶几中庸,劳谦谨敕”则体现了中庸思想。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
  《千字文》不仅能教孩子识文断字,更能传授做人的道理,把对孩子道德培养的道理融入到其所介绍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去,如“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就分别说了孟子、史鱼、疏广疏受和王充的故事,与此同时,也说明了质朴正直、洞察先机、勤奋好学的品质,比那些枯燥空泛的说教要有力得多。
  而且,此书编写较早,不像有的启蒙读物那样充满了三纲五常之类的说教。《千字文》中所说的道理,如“夙兴温凊”、“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笃初诚美,慎终宜令”等,都是值得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
其他文献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着最简单的故事,却又蕴藏了最深刻的内涵。这故事如此单调,以至于让初读者觉得枯燥乏味,犹如小说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日复一日的海上打渔生活。而这内涵又是那样地阔大深沉,犹如人类永不能驯服的汪洋大海。是的,这故事只是冰山一角,沉湎于故事趣味的读者,在《老人与海》的最初阅读中,往往会觉得沉闷。  但对于独自一人在海上打渔84天,最终一无所获的老人,你又怎能指望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他如此孤独
對阿达来说,有一些声音值得特别去注意。比如音乐会开始前的那一刻,各种乐器调完音发出的声音;风刚起时树叶沙沙的声音;还有把收拾好的咖啡杯放到咖啡机上时叮叮当当的声音……  阿达知道,有一些事情,在开始时会发出声音。当她听到这些声音时,会停下来静静聆听。聆听开始时的声音。  教阿达学会欣赏一切开始时的美妙的人,是她的外婆特蕾莎。  在阿达还是三岁或稍大一点的小孩时,她的母亲不愿意再继续承担“母亲”这一
内蒙古境内的辽河边上有个地方,叫奈曼旗——北部靠近辽河,“三北防护林”从境内穿过。在这里,夏天可以看见一排排的树,郁郁葱葱;冬天里层层叠叠的枝枝杈杈,直上苍穹,它们在困境求生、逆境求进。  奈曼旗的土地大部分属于沙地,绿色与绿色间、绿色与天地间留有空白,有种水墨画的意境之美。独特的环境和气候,形成独特的饮食结构。  奈曼有一种小吃,属于“零食”,是用白菜叶子包裹起来的吃食,简单、不起眼,却跟当地的
古巷,寂静,悠长。  不远处,飘来一种酥软、黏糯的甜香,蛇样游走,惊扰了素衣少女的油纸伞,直奔少女门面,少女寻迹而行,走过青石,走过白桥,赫然是“李大同”三字,恍若惊雷劈向寂静的河面,河面似古佛。她走了进去,没有犹豫。  那素衣少女自是我那年少的母親。母亲向来极爱李大同的糕点,双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点,她都爱吃。她曾多次言说少时初食喜芙蓉糖、杏仁酥,爱就爱那细甜与硬脆,小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这首《凉州词》,气势非凡、豪情悲壮、场面宏大。宴席,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沙场,一醉方休。单是想象一番,就足够激情万丈。  不过,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有美酒畅饮,有琵琶助兴,那么将士们吃什么呢?唐诗中写凉州饮食的不多,不过,先看看唐人吃什么:茵陈在唐诗里出现过。茵陈是一味草药,三月茵陈六月蒿,药用只要嫩苗。那么唐人吃菜,肯定也
其一  牡丹花深处,  一只蜜蜂,  歪歪倒到爬出来哉。  其二  冬日幽困,  金屏風上画的老松,  更老了。  其三  人间此世行旅,  如在一小块,  田地里来回耕耙。  其四  月亮是指路牌——  旅人啊,由此进,  到你的投宿处。  其五  秋风,  穿过拉门上的破洞:  真尖的嗓门!  其六  枯萎,低垂,  整个世界颠倒——  被雪所压之竹!  其七  花颜让你  害羞吗——  朦胧
我把雨收集起來  放进锅里  给他们添油、加醋  我知道我要做一道特别的菜  让妈妈尝尝雨的味道
权 蓉:四川人,《文苑》杂志副主编,《读者》签约作家。在北方做一枚爱看书、爱写作、爱追番、爱吃饭的人间棋子。  那时结婚,讲究蒸一副蟠馍送礼。  一副是什么概念呢?是八个。蟠馍是什么概念呢?蒸的时候,把发好的面分成八份,一个的量大概有一斤发面左右。把面团成圆形的,在上面切一个十字小口,蒸好了的馍四个口会裂开,涂上红色,叫开口笑。现在想来,有种取蟠桃美誉的意思,因为就是用面做成的放大版的蟠桃。  蒸
尊敬的梵高先生:  您好!首先,我很抱歉,關于您的传记我至今没有读完,只完成了前半部分,不是因为枯燥乏味,而是因为写得太好,我总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恕我直言,看了传记的前半部分我觉得您是一个固执的人,我也是一个固执的人。  有一部关于您的电影全球上映了。看到介绍时心心念念,却事与愿违地错过了。是啊,有些事错过了就过了,再提不起期盼的兴致了。  我工作的地方种了好多的鸢尾,每年春天它总是第一个探出头
从天空欢悦的青翠里  你收集起月儿丢失的光华  因为光华自己回忆起  你美发上的闪电和秋季  风饮着风在挂念你  它摇动树叶洒下绿雨  湿了你的肩  抚着你的背  裸露了你  燃烧着又变黄  两艘满帆的船展开在  你的胸怀  你的背就是激流  你的肢體凝化成一座花园  秋季在你的项颈:阳光与浓雾  青春年少的碧绿天空下  你的身体奉献出可爱的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