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产品功能的强大也促使了同质化现象越趋严重,追求情感上的满足和群体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将注意力由最初的基本功能转移到对产品的情感表现上,并通过有效的情感表现方法为产品注入丰富的情感,以满足人们更高层面的情感需求。
关键词:情感 隐喻 修辞 体验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计确定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享受的索取是无止境的。人们期望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情的关怀,因此,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更要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本文试图对产品设计的情感表现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以更为有效的方法强化情感的意味,使人与产品建立更多情感的沟通,使生活的内在感情趋于悦乐和提升,从而创造出蕴涵丰富情感的新时代时尚产品。
一 隐喻的修辞情感法
隐喻本属于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在某一事物的暗示下通过感知、想象、理解与体验,谈论另一事物的文化、语言、心理等行为,是借此喻彼的活动方式。所有艺术表达情感的一种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联想,而促成联想思维产生的正是隐喻。隐喻从最简单的到最为复杂的都具有意义,各种线条、形状、式样等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赋予我们的信仰、怀疑、希望、需求和理解以实体与形式。其建立在心理学相似性关联和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隐喻的手法,把感性思维变成更好、更理性的表达形式。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形式,是属于一种着重理性情感分析过程的设计手法,更是设计者最好表达情感因素的逻辑手段。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的修辞法,能够赋予产品更丰富的情感特征及理性的情感传达。
1 思维的隐喻性
人的思维是具有隐喻性的,从科学思维角度来讲,人为什么要使用隐喻?黑格尔认为之所以会产生隐喻,那是因为人们总需要用“感觉”来表达“精神”。隐喻已经应用与体现在语言学范畴之外的多个领域,不仅是作为一种修辞语言手法,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这种隐喻的方法也是拉近产品与人的距离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及更多情感的体现。隐喻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通常传达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受、价值取向等高层次的信息。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有助于我们获得对某一事物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视角,以便为设计提供更多可实施的方案。
隐喻是一种借此喻彼的方式,当我们运用隐喻时,就是将两个不同概念的思想进行相互作用,以产生隐喻的意义。进行产品设计时就可以巧妙地运用隐喻的修辞方法,将产品的基本信息特征与文化、动作过程、情感等内容进行思维作用,想起旧有经验并以此唤起人们更多相似性的记忆与情感,引起共鸣。隐喻视觉化,能够让人们对产品更感亲切,产生情感,容易接受。在产品设计中隐喻方法的运用,能够将细致复杂的情感与思维简洁明了地显现出来,并与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在体验中满足人们的心理及精神的需求。
2 隐喻的表现
将隐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实际上是有效利用相似性关联,将相似点(形态、色彩、使用流程、功能等)或是对已知事物的理解转移到另一个陌生的产品上,以易喻难,通过对熟悉产品的以往经验暗示另一陌生或新产品,给予思维引导和有效帮助,引起情感的共鸣。其实隐喻不难理解,是用已知经验理解、感悟另一陌生事物或领域。而隐喻的这些相似性其实是人们以往经验创造出来的,通过视觉上的对照、思维的联想及对概念的理解找到相似性或相关性关联,并将其投射出去,进行思维创造。如果不借用隐喻,许多复杂细微的情感和思想都难以显现。
其一,隐喻的功能表现。将隐喻的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就要对产品的功能有细致的研究,并做出正确的解释。隐喻的意义依附于符号的组成的形象,在产品设计中多体现在形式上的类似或使用情景上的相似。如通过形式的相似性,将书签贴设计成洋葱的色彩和形态,撕开书签的同时也如同剥开一层层的洋葱,一股辛辣就会扑面而来。通过产品形态的隐喻来说明使用操作方法、功能性等内容,从而拉近产品与人的关系,更好地传达产品赋予的多种情感。又如,雷格夫斯于1985年设计的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鸟嘴的自鸣哨设计成了小鸟的形状,用鸟的鸣叫来隐喻水壶的自鸣功能和特点,不仅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也给使用者增添了亲切感。这些隐喻的设计,不仅可以让人形成相对稳定的联想,还可以或直接或含蓄地映射主题。在产品的形态上借助隐喻的方法更能突出产品的功用性、操作性等,更容易让使用者对产品产生联想、理解、接受,并赋予产品多样的情感及使用的情感。
其二,意象的提炼与表达。意象是人的感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感知印象的概括与整合,更是隐喻设计得以较好运用的重要因素。意象可以分为能够容易被受众感知、产生亲切感和生命力的自然界物象和人造物象所代表的具象意象,以及形容词表现的抽象形态的抽象意象两类。具象意象往往更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并产生情感的隐喻源,因此不妨将自然形态,如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加以提炼、抽象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动物形态的牙签盒造型,塑造了可爱有趣的形象,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另外,如流行的、柔和的、神秘的、简洁的、科技的等等一些形容词,也可作为意象的源领域。
隐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象表现,产品设计中的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都是隐喻的形式因素,也是构成意象的视觉元素,这些都能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情绪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意象视觉元素,通过隐喻的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属性都能用隐喻的方法来表现,因此,要分析意象的形态特征,寻找其突出的认知辨别特征,选择最重要、最突出、最需要表现和最容易打动人的属性和特征,使受众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感知产品,并将提炼的特征转换到设计中,成为产品设计的最终形态要素之一。
二 产品设计中体验的情感法
在对一个产品进行认知与理解时,往往情感起到了一定的评价作用并具有对产品的决策权。而体验正是对情感最好的激发,如在体验过程中感知的温情、舒适等情绪、情感。想要获得优秀的产品设计,适应并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上的情感需求,设计时就必须对产品自身、使用过程等各个方面有具体的了解,并切实地知道以何种方式去感染、带动、鼓励、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将其融入到体验的情境中,以获得更高层面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体验的三个层次来进行情感设计。
1 本能层体验的情感
本能层的情感体验是对产品的外在形态、色彩、材料、装饰,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法产生即刻的情感效果,即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激起消费者本能的情感。所以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基于产品物质层面的设计,应突出产品物质属性给予人的感观体验,强调即刻的情感效果,注重产品的材质、形态、色彩等,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的本能层次的情感。同时产品设计中的这些外在感知的因素又传达出了独特的气质与风格,这就使我们在设计时要把握、调配这些因素,使这些因素超越个性的审美愉悦,触动时代背景下的群体美感,进而产生情感价值的共鸣。
2 行为层体验的情感
行为层的情感是消费者在对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在体验的过程中,产品的使用功能、智能交互、操作可行性等方面都是影响情绪、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这一层次是讲究产品效用方面的设计,它所关注的是操作,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设计基点,并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满足使用产品的人的需求上,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的行为情感。
如果只从产品外在的形态功能上进行情感的体验,不免有些局限。不妨从产品造型、使用方法等设计上,给使用者留出想象、创造的空间。采取参与的方式来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体验,消费者可以对产品自行搭配组合,更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使用方法,使产品能更贴心,达到与人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以便自由感、成就感、自我实现感等心理情感得以实现与满足。如美国品牌Fred&Friends的创意餐具设计,就是由消费者自行参与设计的形态,餐盘中画有基本的人物脸型,只要将食物自由摆放在盘子里,各种开心的笑脸就应运而生了。人们在享受食物的同时更是创造“美食”的体验过程,并在这有趣的动态体验中感受产品带来的幽默乐趣。
另外,在平淡的生活中,人们有时需要为产品设计一点小的障碍,以求获得突破时带给人兴奋、愉悦之感,甚至是自豪感。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为自己设计小问题,而又在解决问题障碍中获得趣味及刹那的快感。在产品设计中也是如此,简单的操作会让人觉得乏味,不妨为产品设计加设小机关,如稍加以动脑就可以解决的障碍,使用户在体验中满足情感需求。但不能将问题设计的过于复杂,否则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烦恼,适得其反。
3 反思层体验的情感
反思水平的情感是最高的情感体现,它注重的是信息、文化以及产品或产品效用的意义,并不是产品本身的属性,反思水平的情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尊重、品味、反省;所关注的是形象和印象。它与本能、行为层次不同,它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差异很大,不是即时的反映,而是理解后的情感和感受。该层面的设计讲究的是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念进行物化,如文化、信息、观念、心理渴望等,将产品基本功能附加以人的抽象意识的形态化,以满足人的特定的心理需求和愿望,或提升使用者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反思层的情感体验是对产品蕴涵、传达的意义的关注,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交互。使用者对产品意义这一无形刺激的感知需要借助于有形的功能和形式,借助回忆、令人满意、自我实现等形式来体现更深层次的情感,以提升自我形象与地位。
我们可以在其意境创造与角色强化中实现对这一层次的情感体验。如一款牛奶杯的设计,双层透明玻璃及奶具形态的内胆,不仅让人联想到奶牛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悠闲自得的情境,更是以此获得对牛奶新鲜纯正的品质的认可。
使用者在产品使用过程的体验中,往往会将自我形象融进产品之中。而这个自我形象的设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角色的定位。在产品设计中应该明确自我角色的定位和评价,加以强化,使其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融入情景,营造完美意境,以在使用过程中完成心理情感体验。又如由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戒指杯,这款专门送给爱人的带有戒指的杯子,会自然而然地将人们带入角色,感受爱情的甜美;当人们手抓杯子的时候,无名指正好套在戒指上,而戒指的那份特别、代表的承诺与其带来的那份归属感,正是产品设计中情感的重要体现。
三 结语
因为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强调产品的功能而忽视人的情感需求,于是出现了技术凌驾于情感之上的局面,使产品显得冷漠、单调、缺少人情味,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后现代语境下的情感化设计则充分重视到了人的情感需求,设计出了令人快乐、感动等诸多情感的产品。要想使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应该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在设计中赋予产品更多的真实亲切的情感。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功能实现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形式,产品形式的审美因素中也体现着诸多的情感内容,而设计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并对产品和设计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产品时,设计师要将情感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之中,达到美感与实用性的统一,使实用的物品更具魅力;达到人与物的和谐,使产品能够为人更好地服务。
一个成功的产品设计必然存在一定的情感因素与表现,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情感价值,拉近人与产品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得到使用者的青睐,也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 林伟:《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表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张立杰,女,1979—,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工作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情感 隐喻 修辞 体验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计确定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享受的索取是无止境的。人们期望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情的关怀,因此,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更要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本文试图对产品设计的情感表现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以更为有效的方法强化情感的意味,使人与产品建立更多情感的沟通,使生活的内在感情趋于悦乐和提升,从而创造出蕴涵丰富情感的新时代时尚产品。
一 隐喻的修辞情感法
隐喻本属于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在某一事物的暗示下通过感知、想象、理解与体验,谈论另一事物的文化、语言、心理等行为,是借此喻彼的活动方式。所有艺术表达情感的一种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联想,而促成联想思维产生的正是隐喻。隐喻从最简单的到最为复杂的都具有意义,各种线条、形状、式样等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赋予我们的信仰、怀疑、希望、需求和理解以实体与形式。其建立在心理学相似性关联和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隐喻的手法,把感性思维变成更好、更理性的表达形式。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形式,是属于一种着重理性情感分析过程的设计手法,更是设计者最好表达情感因素的逻辑手段。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的修辞法,能够赋予产品更丰富的情感特征及理性的情感传达。
1 思维的隐喻性
人的思维是具有隐喻性的,从科学思维角度来讲,人为什么要使用隐喻?黑格尔认为之所以会产生隐喻,那是因为人们总需要用“感觉”来表达“精神”。隐喻已经应用与体现在语言学范畴之外的多个领域,不仅是作为一种修辞语言手法,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这种隐喻的方法也是拉近产品与人的距离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及更多情感的体现。隐喻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通常传达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受、价值取向等高层次的信息。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有助于我们获得对某一事物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视角,以便为设计提供更多可实施的方案。
隐喻是一种借此喻彼的方式,当我们运用隐喻时,就是将两个不同概念的思想进行相互作用,以产生隐喻的意义。进行产品设计时就可以巧妙地运用隐喻的修辞方法,将产品的基本信息特征与文化、动作过程、情感等内容进行思维作用,想起旧有经验并以此唤起人们更多相似性的记忆与情感,引起共鸣。隐喻视觉化,能够让人们对产品更感亲切,产生情感,容易接受。在产品设计中隐喻方法的运用,能够将细致复杂的情感与思维简洁明了地显现出来,并与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在体验中满足人们的心理及精神的需求。
2 隐喻的表现
将隐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实际上是有效利用相似性关联,将相似点(形态、色彩、使用流程、功能等)或是对已知事物的理解转移到另一个陌生的产品上,以易喻难,通过对熟悉产品的以往经验暗示另一陌生或新产品,给予思维引导和有效帮助,引起情感的共鸣。其实隐喻不难理解,是用已知经验理解、感悟另一陌生事物或领域。而隐喻的这些相似性其实是人们以往经验创造出来的,通过视觉上的对照、思维的联想及对概念的理解找到相似性或相关性关联,并将其投射出去,进行思维创造。如果不借用隐喻,许多复杂细微的情感和思想都难以显现。
其一,隐喻的功能表现。将隐喻的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就要对产品的功能有细致的研究,并做出正确的解释。隐喻的意义依附于符号的组成的形象,在产品设计中多体现在形式上的类似或使用情景上的相似。如通过形式的相似性,将书签贴设计成洋葱的色彩和形态,撕开书签的同时也如同剥开一层层的洋葱,一股辛辣就会扑面而来。通过产品形态的隐喻来说明使用操作方法、功能性等内容,从而拉近产品与人的关系,更好地传达产品赋予的多种情感。又如,雷格夫斯于1985年设计的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鸟嘴的自鸣哨设计成了小鸟的形状,用鸟的鸣叫来隐喻水壶的自鸣功能和特点,不仅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也给使用者增添了亲切感。这些隐喻的设计,不仅可以让人形成相对稳定的联想,还可以或直接或含蓄地映射主题。在产品的形态上借助隐喻的方法更能突出产品的功用性、操作性等,更容易让使用者对产品产生联想、理解、接受,并赋予产品多样的情感及使用的情感。
其二,意象的提炼与表达。意象是人的感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感知印象的概括与整合,更是隐喻设计得以较好运用的重要因素。意象可以分为能够容易被受众感知、产生亲切感和生命力的自然界物象和人造物象所代表的具象意象,以及形容词表现的抽象形态的抽象意象两类。具象意象往往更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并产生情感的隐喻源,因此不妨将自然形态,如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加以提炼、抽象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动物形态的牙签盒造型,塑造了可爱有趣的形象,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另外,如流行的、柔和的、神秘的、简洁的、科技的等等一些形容词,也可作为意象的源领域。
隐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象表现,产品设计中的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都是隐喻的形式因素,也是构成意象的视觉元素,这些都能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情绪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意象视觉元素,通过隐喻的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属性都能用隐喻的方法来表现,因此,要分析意象的形态特征,寻找其突出的认知辨别特征,选择最重要、最突出、最需要表现和最容易打动人的属性和特征,使受众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感知产品,并将提炼的特征转换到设计中,成为产品设计的最终形态要素之一。
二 产品设计中体验的情感法
在对一个产品进行认知与理解时,往往情感起到了一定的评价作用并具有对产品的决策权。而体验正是对情感最好的激发,如在体验过程中感知的温情、舒适等情绪、情感。想要获得优秀的产品设计,适应并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上的情感需求,设计时就必须对产品自身、使用过程等各个方面有具体的了解,并切实地知道以何种方式去感染、带动、鼓励、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将其融入到体验的情境中,以获得更高层面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体验的三个层次来进行情感设计。
1 本能层体验的情感
本能层的情感体验是对产品的外在形态、色彩、材料、装饰,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法产生即刻的情感效果,即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激起消费者本能的情感。所以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基于产品物质层面的设计,应突出产品物质属性给予人的感观体验,强调即刻的情感效果,注重产品的材质、形态、色彩等,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的本能层次的情感。同时产品设计中的这些外在感知的因素又传达出了独特的气质与风格,这就使我们在设计时要把握、调配这些因素,使这些因素超越个性的审美愉悦,触动时代背景下的群体美感,进而产生情感价值的共鸣。
2 行为层体验的情感
行为层的情感是消费者在对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在体验的过程中,产品的使用功能、智能交互、操作可行性等方面都是影响情绪、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这一层次是讲究产品效用方面的设计,它所关注的是操作,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设计基点,并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满足使用产品的人的需求上,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的行为情感。
如果只从产品外在的形态功能上进行情感的体验,不免有些局限。不妨从产品造型、使用方法等设计上,给使用者留出想象、创造的空间。采取参与的方式来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体验,消费者可以对产品自行搭配组合,更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使用方法,使产品能更贴心,达到与人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以便自由感、成就感、自我实现感等心理情感得以实现与满足。如美国品牌Fred&Friends的创意餐具设计,就是由消费者自行参与设计的形态,餐盘中画有基本的人物脸型,只要将食物自由摆放在盘子里,各种开心的笑脸就应运而生了。人们在享受食物的同时更是创造“美食”的体验过程,并在这有趣的动态体验中感受产品带来的幽默乐趣。
另外,在平淡的生活中,人们有时需要为产品设计一点小的障碍,以求获得突破时带给人兴奋、愉悦之感,甚至是自豪感。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为自己设计小问题,而又在解决问题障碍中获得趣味及刹那的快感。在产品设计中也是如此,简单的操作会让人觉得乏味,不妨为产品设计加设小机关,如稍加以动脑就可以解决的障碍,使用户在体验中满足情感需求。但不能将问题设计的过于复杂,否则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烦恼,适得其反。
3 反思层体验的情感
反思水平的情感是最高的情感体现,它注重的是信息、文化以及产品或产品效用的意义,并不是产品本身的属性,反思水平的情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尊重、品味、反省;所关注的是形象和印象。它与本能、行为层次不同,它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差异很大,不是即时的反映,而是理解后的情感和感受。该层面的设计讲究的是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念进行物化,如文化、信息、观念、心理渴望等,将产品基本功能附加以人的抽象意识的形态化,以满足人的特定的心理需求和愿望,或提升使用者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反思层的情感体验是对产品蕴涵、传达的意义的关注,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交互。使用者对产品意义这一无形刺激的感知需要借助于有形的功能和形式,借助回忆、令人满意、自我实现等形式来体现更深层次的情感,以提升自我形象与地位。
我们可以在其意境创造与角色强化中实现对这一层次的情感体验。如一款牛奶杯的设计,双层透明玻璃及奶具形态的内胆,不仅让人联想到奶牛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悠闲自得的情境,更是以此获得对牛奶新鲜纯正的品质的认可。
使用者在产品使用过程的体验中,往往会将自我形象融进产品之中。而这个自我形象的设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角色的定位。在产品设计中应该明确自我角色的定位和评价,加以强化,使其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融入情景,营造完美意境,以在使用过程中完成心理情感体验。又如由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戒指杯,这款专门送给爱人的带有戒指的杯子,会自然而然地将人们带入角色,感受爱情的甜美;当人们手抓杯子的时候,无名指正好套在戒指上,而戒指的那份特别、代表的承诺与其带来的那份归属感,正是产品设计中情感的重要体现。
三 结语
因为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强调产品的功能而忽视人的情感需求,于是出现了技术凌驾于情感之上的局面,使产品显得冷漠、单调、缺少人情味,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后现代语境下的情感化设计则充分重视到了人的情感需求,设计出了令人快乐、感动等诸多情感的产品。要想使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应该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在设计中赋予产品更多的真实亲切的情感。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功能实现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形式,产品形式的审美因素中也体现着诸多的情感内容,而设计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并对产品和设计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产品时,设计师要将情感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之中,达到美感与实用性的统一,使实用的物品更具魅力;达到人与物的和谐,使产品能够为人更好地服务。
一个成功的产品设计必然存在一定的情感因素与表现,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情感价值,拉近人与产品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得到使用者的青睐,也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 林伟:《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表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张立杰,女,1979—,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工作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