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是指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参加长征的主要部队有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1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第一方面军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道的当时最强大的一支人民军队,本来活动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二方面军在长征以前本来分第二、第六两个军团:第二军团是贺龙、关向应等同志领道的,本来活动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的边境;第六军团是任弼时、王震、萧克等同
其他文献
伯爾尼遊記是馬克思研究東方各國史的重要史料之一。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一封信里,说過:土地私有制的不存在是瞭解東方世界的關鍵。二十多年来,中國歷史學界一向關心這個問題;並且至今還有種種討論。在這封信裹,馬克思引證了兩大段伯爾尼遊記的原文;他在其他著作中,也曾提到過這部遊記。伯爾尼遊記所描述的是十七世紀中葉的印度。研究印度史的各國學者,對於這部遊記向來十分重視。近年印度辛哈與巴納吉兩位博士,在他們合著的印度通史中,對於伯爾尼遊記的史料價值提出了新沘評價。本文從十七世紀印度的史料情况談起,試論伯爾尼遊記的史料價值
最近杨向奎教授写了一篇短論,認为"解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要先研究具體問题",我是有同感的。因為,如果不解决某一時期歷史上的某些重要問題,試問我們有什么方法來對这一時期的社會性質作出正確的結論呢?近幾年來,我們史學界對中国古史分期问題進行了討論,雖然彼此间意見很分歧,但還是有收穫的,大家從不同的角
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開闢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偉大的新時代,給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和被压迫民族指出了解放的道路。中国人民對於十月革命的偉大國際意義和歷史意義,有着親切的體會和深刻的理解。十月革命對於史國革命的影響,是極其廣闊、極其深遠的。它引起了中国人
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自一八五六年離開天京,從安徽到江西、浙江、福建轉入湖南,有取道汀黔邊境長驅入川之势。由於在湖南受到清軍頑强的堵擊,於是統率了二十餘萬人的龐大隊伍,回到廣西進行了三年艱苦鬥爭,這是太平天国史事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當時广西反清鬥爭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以前還沒有人把它很好的加以整理研究。解放後,只有謝興堯先生在太平天国前後廣西的反清運動一書中節錄了平桂紀略、股匪總錄等幾部清代廣西官書中一些零星片斷的材料加以叙述,但有錯漏。本文主要根據廣西的地方志書和私人筆記鈔本,參考清方官書和奏稿,以及實地調
胡适贩卖杜威的实验主羲,把这种反动的、唯心主义的货色贩运进中国哲学、文学、史学等各门科学里来,积极散佈了戕害中国人民的毒素。胡适是美帝国主义所豢养的文化買辦。他的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美帝国主义服务,多少都带有買辦性。就连他提倡整理"国故",吸引青年们去搞"国学",搞考據,也不例外。胡适尽管口口聲聲"戴段錢王",標榜乾嘉考據,但他所提倡号召的"国学",早已和乾嘉考據不能相提並论。他所
胡适的反动历史思想已经有很多人从各方面加以批判了。我现在只着重地批判他的多元历史观。多元历史观也叫作"秃頭的历史观",是胡适在和陈独秀关於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提出来的。他说:"欧洲大战之有经济的原因,那是稍有世界知识的人都承认的……不过我们治史学的人,知道历史事实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虽然机欢迎‘经济史观’来做一种重要的史学工具,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思想知识等事也都是‘客观的原因’,也可以‘變动社会,解
今年一月在开封李雅轩先生處看见明末李永茂的邢襄题稿和樞垣初刻抄本。稿中称满清为"真夷"、"(?)"、"酋"、"奴",并不避(?),因此,可以推定为原稿的初抄本。李永茂在明史及南疆繹史中没有列传。乾隆二十年蒋光祖等所修的鄧州志卷十五人物志李永茂传,说他生於明万曆二十九年(一六○一),死於永曆二年(一六四六),年四十八岁。永曆三年,南明追赠他为武英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定"。
关于司马迁的生平,向来有许多说法。根据都是由於太史公自序的两條註。自序原文是:"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匱之书,五年而當太初元年。"在"遷为太史令"下,有司马貞的索隐:"博物志:‘太史令、茂陵顯武里大夫司马,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在"五年而當太初元年"下,有张守节的正义:"按遷年四十三岁。" 我们知道司马谈是死于元封元年(前一一○年)的,所谓"卒三岁"就是到了元封三年,假若索隐是对的,这一年司马遷二十八岁,那末,司马遷应该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一三
公元四世纪初葉到六世纪末葉——我国历史上南北对峙各族杂处的期间——常被学者错误地称为"中衰时代"。这一时期的矿冶铸造业,更没有人稍加注意。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冶鐵业、冶铜业以及金银手工业都在恢复和发展着。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与战争和生产有关的冶铁业。西晋统一不久,反映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的"八王之乱",反映敌对阶级矛盾的"流民起义",以及反映种族矛盾的"永嘉之乱"相继爆发,形成了长期混战的"十六国"局面。这一系列的战争,严重地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北方的
法律是实现一定目的的手段,还是本身就具有某些目的?哈特、富勒和菲尼斯都没有很好的回答。都陷入了两分法的泥潭。问题的关键是要回到富勒对行动理解的尝试中,回到对不同行动中目的和手段关系的深层理解中。把目的简单地和实践行动、制造行为加以联系的做法是错误的,更合适的方法是研究目的和位于某个特定序列中不同行为的关系。由此,不同的具体法律行为各具不同的特征,其和目的间有不同的关系。法律不仅为实现不同目的提供可信赖的指引,而且还提供了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