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当前电网建设的热点,无论是大型、中小型城市都是把配电网建设改造及自动化的实施列为工作重点,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范围,增强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力服务。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有些内容只限于开发、研制和试用阶段,因此,各地应本着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针对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改造入手,做好规划,根据效益反馈,来逐步建设,完善适合于本地区电网发展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关键字】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原则;应用要求
  1.配电网的合理规划
  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将环网结构开环运行的配电网线路通过分段开关把供电线路分割成各个供电区域。当某区域发生故障时,及时将分割该区域的开关跳开,隔离故障区域;随后,将因线路发生故障而失电的非故障区域迅速恢复供电,从而避免了因线路出现故障而导致整条线路连续失电,大大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因此,配电自动化对配电网规划提出了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供电线路要连接成环网,且至少具备双电源,对供电密集区甚至要考虑构成多电源供电系统;(2)干线分段。避免线路某处出现故障导致整条线路都连续失电,即通过分段开关的倒闸,将非故障区域负荷转移。分段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或按负荷相等,或按线长相等,或按用户数量均等原则;且应考虑投资效益,一般线长在3km以内的宜分3段,线路更长时,分段不超过5段;(3)分段开关使用负荷开关,不使用断路器,这将节省部分一次设备的投资。线路发生故障后,分段开关的作用是隔离故障区域,而不是切除故障电流。当故障发生后,变电站内10kV出口断路器分开,切除故障电流,此后,划分故障区域的分段开关才跳开隔离故障,此时,故障电流已经切除;(4)分段开关不使用负荷开关,使用断路器。目前,我国开关生产厂家已经生产出作为分、合负荷电流,过载电流及短路电流用的10kV户外真空断路器。这种设备能同计算机的遥控技术和数据传输终端设备连接,能够实现遥控操作、数据信息等功能。
  2.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2.1在10kV辐射线路或树状线路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方式。由于不需配置通道和主站系统,依靠重合器和分段器自身的功能进行线路故障时的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因而实施比较容易,投资较节省。
  2.2在10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重合器,配合环网柜实现配电自动化。
  2.3在10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环网柜加装FTU并设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环网柜可以是户外的,亦可以是户内式。
  2.4我国城市大多数是由沿城市街道敷设的架空绝缘导线构成10kV配电网络。针对这种配电网络,目前采用的配电自动化方式是首先进行网络优化改造,形成多个环网或“手拉手”线路,使每一用户有2个供电源。
  以上几种应用方式虽在各地得到一些应用,其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社会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差异,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很多。
  3.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3.1适应性原则
  (1)适应城乡经济条件的原则。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配电网自动化模式,应该立足国情,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以解决配电网的实际问题和符合供电可靠性及用户的要求为目的,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地投入配网自动化中去。
  (2)适应配电网发展的原则。随着“网改”的不断发展,配电网无论在线路长度和设备容量上也在不断增长,配电网自动化应该能适应发展了的配电网,反过来,发展的配电网,更需要实现自动化。
  (3)适应定时限保护的原则。定时限保护方式采用电流阶梯和时间阶梯重合,可使上下级保护配合方便、协调。而反时限保护由于设备产品的实际保护特性有差异、使上下级保护的配合不协调。
  3.2逐步完善的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是应具有较为完善的多路电源的配电网点,涉及到城市建设,配电网规划,设备选择等一系列繁杂工程,内容丰富,技术性强。对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应实行分期、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即变电站出线以自动重合闸作保护,线路上装多组自动配电开关,建立电压控制系统。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设通信及控制设备,各分支线自动配电开关由供电所实现控制,对负荷进行调配。第三階段增加各供电所与配电管理中心的通信,将各点信号传送到配电管理中心,实现微机控制及信息的自动处理,达到完善的配电自动化。
  3.3采用电流控制式的原则
  由于重合断路器经常有合分操作以及瞬时性故障时自动重合,使得配电开关频繁动作,导致设备可靠性降低,影响使用寿命。另外,自动配电开关有个合闸延时时间,故障时在并联组数较多的线路,最末级完成合闸的时间达几十分钟,合闸时间明显大于故障判断时间,影响供电的连续性。此外,自动配电开关不具备计数功能,只靠一次合闸时间来判别。相比之下,电流控制式采用的设备没有这些缺陷,比电压控制模式更为简单。
  4.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
  配电网自动化是以实时方式就地或远方对配电网进行数据收集、控制、调节和事故处理的技术,其目的在于保证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送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快速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它应当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每条线路上的负荷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使配电网安全运行;(2)通过系统监测功能及时发现用户计量表故障,防止窃电,避免用电量损失;(3)具备可靠的、高速率的通讯;(4)具备完善的、能识别故障电流的、满足室外恶劣环境的故障控制器,以及实现断路器远方操作;(5)能通过系统监测功能及时计算线路线损,使线路能在最佳的经济状态下运行;(6)系统的电量控制和功率控制可促进电费回收;(7)配电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应具有扩充性和开放性功能,主站软件功能完善,硬件上有足够的处理速度和裕度。
  5.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面对用户的输电系统配电自动化是保证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和电力配电网的合理规划要求,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应用原则、应用要求及自动化模式方案,以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极其重要,但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死读",或全凭教师逐字逐词地咀嚼、逐句逐段的讲解,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整体把握、分步导读"阅读教学
人这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挥别人世,几十年光阴里,去掉成长和养老的岁月,中间那一段工作时光你在哪里、和谁同行、如何度过,基本决定了人生的色彩与浓度——这是我亲历宜昌市西陵区推进区域教学改革行动后的深刻感受。  和西陵区教育人结缘始于2016年5月。我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西陵区教育局达成“西陵区教育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战略合作,自此我有幸接触到西陵教育。所到之处、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传
GIS设备在国内超高压电网中被广泛使用,但因其全封闭、不可视的结构特点,发生故障时难以对故障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影响现场检修及恢复投运。为实现对运行中GIS设备故障点的快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运用有效的管理机制,引领教师群体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特色学校文化品牌的能力
串补装置首次应用于750kV电压等级,为准确了解影响串补平台电场分布的关键因数,基于沙洲-鱼卡、柴达木-海西-日月山750kV串补装置的初步设计图纸,建立了单相串补的模型,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