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如何推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他们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如何,决定作为、决定形象、决定成败,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确保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  作风建设  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1】。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窗口,肩负着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推进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进行调研,从精神、思想、作风、规矩方面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有的沉迷于物质享受,优哉游哉、养尊处优;有的在其为不谋其政;这就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的表现,也就是得了‘软骨病’。
  2、干部思想观念缺新。一是新常态下,一些基层干部不能用新理念、新观点、新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化解群众的矛盾,习惯于贫主观臆断办事,生搬硬套。二是部分干部素质出现“短板”,不爱学习、不爱钻研,市场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慢,思想观念保守,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3、干部工作不接地气,作风缺实。主要表现在少数基层干部工作维持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作风浮夸,工作起来“蜻蜓点水”,办事拖沓,工作效率低下。有的干部工作不接地气,不深入困难、矛盾多的地方去了解社情民意,多数遥控指挥;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4、干部规矩意识缺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3】规矩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新常态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部门持续推进干部作风整饬,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在规矩的硬约束面前,有部分基层干部改变了作风,增强了规矩意识。但仍有一些基层干部视规矩、制度为稻草人、纸老虎,对党的纪律和规矩毫无敬畏之心,缺乏为官做人的底线,说话口无遮拦,办事随心所欲,严重破坏了党风党纪,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二、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对策
  1、强化制度观念,补足精神上的“钙”进入常态化。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将推进常态化、制度化、全员化。  把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 “钙”进入常态化。基层干部如果精神缺“钙”,骨头硬朗不起来,人就会迷失方向,精神就会垮塌,这直接关系着工作的状态、思路、力度、创新度。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 因此,基层干部一辈子都面临着补足精神之“钙”的现实课题,不能放松自身的“修炼”。
  2、创新教育机制,增强思想观念常态化。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一是着眼于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下力气抓好思想教育,在增强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二是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干部的政治立场,把握干部的思想动态。三着眼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下大力抓好工作方法的推进,领导艺术的提高,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常态化。
  3、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加强作风建设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进党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本质要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抓作风建设上,应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形成的联系服务群众作为长效工作机制,干部下乡驻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为有效载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民声民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晴雨表”。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发展的“魂”,把扎根基层作为发展的“根”,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民生难题,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努力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进入新常态。
  4、建章立制,规矩意识常态化。首先,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党员干部守规矩既是事业发展需要,更是政治品质和从政道德的要求,是干部干净干事的前提。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规矩修身、按规矩办事、用规矩律己。其次,良好的作风离不开严格的制度约束,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且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形成靠制度激励约束、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完善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的责任链接体系,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完善效能优先、实绩为重,以强化执行力为导向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5、建立促“治惰促勤”机制,干部召回常态化。民族地区应实行干部“召回”促“治惰促勤”机制。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出现的“庸、懒、散、慢、浮”等不良现象,对不胜任现职干部实行召回管理,干部被召回集中学习培训“回炉淬火”。对为官不为的“懒政官员”及时亮黄牌,起到防微杜渐、治病救人的功效;同时对 “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甘当太平官的警醒。无论是怕出事“不敢为”,还是没有“好处”不愿为,都无异于尸位素餐,不仅让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被梗阻在“最后一公里”,更成为横亘在官民之间的一堵“隔心”墙。“干部召回制度”无疑是为此类“懒政官员”量身订做的“紧箍咒”和“戒尺”,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困局。
  总之,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常态化意味著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只有建章立制,立好规矩,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为常态化抓好作风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持久才能长久,深入才能深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3】、孟子《离娄上》。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数学课堂中的“大问题”是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以探究  为主的问题。探究大问题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大问题、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渗透数学思想,体现出数学课堂各环节的层次梯度、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和谐度、教学效度和思想深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策略大问题教学结构知识建构数学思想  策略一:设计大问题,体现课堂层次梯度  1
期刊
摘要:根据东巴纸在纸质设计材料中的分类、东巴纸的设计表现以及东巴纸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逐步了解东巴纸,并分析现代设计的理念需要结合东巴纸的文化内涵。通过现代设计作品传达纳西族文化,从而让东巴纸与现代设计为传承纳西族文化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提出关于东巴纸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思考和研究方向是:如何能够把东巴纸在保留住民族文化独特DNA的基础上,寻找到与当代社会生活和公众审美相契合的新文化语境。 
期刊
摘要: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措施  近些年,奢靡之风、形式主义等愈演愈烈,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扼杀不良风气,但是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仍然存在着不正之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体制的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
期刊
摘要:基于认知、态度、行为、升华4个层面,对书法传统与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进行了层面分析。深化认知了传统书法体系及其创新关系;强调端正态度对传承与创新的动力作用;强化扎根传统表层与深层法度的实践性,并突出学习、继承、消化、吸收、修养等实践行为的重要性;提出了高境界的师法自然与造化的升华层面。最后,形成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再创新传统,升华传统4个层面的螺旋式动态传承与创新过程理念,推进书法发展新高峰。
期刊
摘要:根据“SCL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多维评价,结合实践体会提出了运用SCL教学法在教学方式、学习过程、评价标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SCL教学法;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335)的阶段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给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应该主动进行改革尝试。本文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改革意义及思路,从工作机制建设、教育环境营造、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Thoughtso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Ed
期刊
内容提要:根据当前人们追求幸福的心理,提出文化对幸福生活的作用,进一步指出道德文化传承的道德观与创新的所在,推出德慧智教育并摆出德慧智教育的教育成果,倡导人们信用德慧智教育,促进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  从近年人们相互祝福中幸福一词出现的频率来看,幸福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幸福指数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与社会进步与否的衡量标准。  幸福生活离不开文化教育的保驾护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在网络交际的实践中,通过语言交际,产生了很多的网络语言,而网络流行语更是網络语言中的典型,网络流行语像是一面镜子,成为反映时代变化的“温度计”。研究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类型分析及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对当下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多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的大发展和网民数量的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指出了要通过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强化幼儿园管理,狠抓落实,减少薄弱环节;家园联手,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等方法手段来减少和防止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安全事故归因对策  近些年来,幼儿园食物中毒、火灾、接送车、突发人质危机、意外伤亡事故频频发生,面对越来越
期刊
摘要汉语修辞的两大分野体系自陈望道先生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提出就收到广泛关注,其中积极修辞更是汉语修辞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从传统文化角度探析传统思维对汉语积极修辞38辞格的影响,为研究积极修辞辞格表达效果的理解提供文化理论基础。  关键词积极修辞;传统文化;辞格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伴随着西方学术界的文化人类学、文化语言学等研究兴起的,最早可追溯到摩尔根、泰勒等。最早把中国语言和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