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高中衔接视角下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高中衔接是物理教育工作者经常谈起的话题,除了初高中物理知识点跨度大、台阶高是大家普遍公认的事实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到初高中衔接的跨度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厦门质检的一道试题思考来谈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及策略。
其他文献
以“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的教学设计为例,逻辑性串联课堂,创设支撑性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建构与规律探究过程、解决真实物理问题,为物理课堂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更偏于指向高中学生,那么初中学生,还有小学生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吗?这个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美国小学生可以研讨“美国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异同”这样的问题,可以就这个问题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到网上去搜集资料,历经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写出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文章,我国的初中学生、小学生又为什么不能就“中国历史与美国历史的异同”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呢?对于像这样的问题,我国传统教育的做
“走班”是我校特有的校本教研形式和教师培养方式,是指同一位教师带着同一堂课在三个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学校里,每个青年教师都要自行邀请校内骨干教师组成“走班”团队,申报走班教研课题,然后集体备课、磨课、评课、研讨。三轮磨练,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让老师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地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  清晰记得2008年春天,我参加了学校的“走班”教研活动,申报的课题是三年级课文
作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组长和指导教师,我在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尝试以8人的异质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活动中促进各个小组乃至全体成员的成长。    一、关注第7组    初二16班在自由组合成综实小组时,余下5名同学没有去处,我力促他们组成第7组,他们推举朱迪同学担任组长。我对第7组格外关注,下一个阶段我们要进入“科技之旅·命题擂台赛”单元,这个后组成的5人小组会有哪些收获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