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现代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希望与便捷,一些新型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平台在网络的支配与催化下越来越显示出特有的优势,这给传统的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鉴于此,浙江省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积极开展在网络信息背景下构建新型家长学校的策略研究,创新家长学校的运作方式,拓展更广阔的渠道,满足家长互动交流、学习提高的需求。
一、网络背景下新型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
1. 创建学校信息网站,营造丰富资源库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校园信息,学校开通了中国轻纺城小学网站,主要包括学校在线、教学资源、轻小之声、论坛沙龙等,并将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资料存放于网站中供学生使用。学校网站的构建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使网站不仅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也成为家长获取孩子学习资源的渠道。
同时,学校通过校园电视、校园网络转播“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讲座”,邀请“知心姐姐”讲师团的老师为家长做专题讲座,把讲座录像传到网上,供更多的家长学习。对于家长而言,通过学校网站不仅可以拉近家校间的距离,了解学校的活动内容、发展动向,还可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互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2.建立“家校通”平台,开通信息快车道
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学校依托电信公司的网络支持与技术平台,为全体学生构建了一个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家校通”平台聚焦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任何时候都能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方便了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真实性了解与全面性评估。它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构建了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信息平台,用全新的方式完善了家校之间的交流。
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传送信息近10万条。通过“家校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作业布置、学习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发展。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很难定期同教师沟通,教师就会通过登录“家校通”平台把学生的在校情况、课堂表现、其他个性评语等编辑好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学校“家校通”网站,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学习情况,让关爱变得随时随地。同时,学校将平台系统与学校校园网进行交互链接,让“家校通”成为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案例跟踪平台,提高了育人强度,增强了育人合力。
3. 撰写教师教学博客,打造新型学习室
为了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在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方法上进行深度沟通,学校课题组教师还专门开辟了“教师博客”专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学策略、教学困惑等撰写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所在的年级、班级查阅相关任课教师的博客,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同时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教师实现网络对话。
网络环境使网络教学经历了一个由“虚”到“实”的回归,它使网络成为实实在在的学习空间。如学校教师在网上建设了虚拟作文教学“学习场所”——小荷作文网寒春班,让学生把自己撰写的文章放到作文网中,以便互动交流。教师对每一篇作文加以点评。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小荷作文网共收到学生上传的作文8200多篇,教师上传的教育体会500多篇。通过小荷作文网这个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收获了习作的快乐,家长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要求,使家校配合更为有效。
4.建立班级个人博客,搭建广阔展示台
班级博客是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天地。这里不仅有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有一个个属于每个学生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里发表日志,写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叙叙旅游见闻;可以分享学习经验、心得,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可以了解同学的生活、增加自己的见识;还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会相互关爱等等。
在班级博客上,学生们是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班级博客的建设过程中,同学们都有一种使命感,空间作品力争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的责任感增强了,成就感也提升了。同时,教师或家长,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读读孩子们的空间日志,和他们一起交流有趣的话题,更好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正如一位家长在孩子博客中的留言:这里是我们一家三口成长的地方。班级博客成了老师、家长、学生心灵交融的有效平台。
5. 成立班级家长QQ群,召开即时家长会
各班班主任借助家委会,成立了由家委会成员或班主任为群主的班级家长QQ群。班主任利用QQ群及时向家长发布班级管理情况、学生在校情况,同时家长也可利用QQ群探讨关于家庭教育的困惑与心得,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交流与互通更便捷。家长们在网上积极讨论,畅所欲言,坦诚地交流自己的家教经验和教训,使传统的教室家长会变成了网络家长会,扩大了家长的参与面,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在更深层次上帮助家长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尽快地走出教育的误区。
二、网络背景下新型家长学校的实践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发现,网络背景下新型家长学校的构建与探索是对学校德育文化、教师文化的有效整合,家长学校的人文互通,无论对提高教师的育人素质,还是家长的育人能力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丰富
家庭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想用一本教材或几堂课就弄懂其要旨是不可能的,并且传统家长学校集中授课的时间有限。以网络为平台的家长学校凭借丰富的信息量、科学的教子学堂,能够很好地帮助家长摆脱无法系统学习、随时学习、广泛学习家教知识这一普遍性的困扰。
2.交流沟通更及时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传播的模式,实现了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使每一位家长都能与学校教师及时联系甚至即时互动。网络基础上的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堂,使得家校实现了跨时空的互动。
3.优势整合更有效
通过基于网络的家长学校,家长不仅可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教师还可轻松、准确地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教育信息,家校间互相传递一句句语重心长的话语,感受一次次真情的碰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优势整合效果更加明显。
4.辐射范围更广阔
中国轻纺城小学的网上家长学校,面向的不仅仅是现在中国轻纺城小学就学学生的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已毕业的学生家长、未入学的学生家长,还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均可以加入到这个平台,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使家长学校的辐射范围更广阔。
5.教育效果更显著
学校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活动,旨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加深家长对科学育子的理解。在学校每年开展的教科节、艺术节等活动中,许多家长成为活动的主角,积极参与其中;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许多班级的家长走进课堂率超过98%;在“亲子阅读”“评选书香家庭”“平安共建、快乐出行”“我为班级献一计”等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出谋划策,主动参与;在学校的特色活动——“瓜渚风筝节”中,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制作风筝,共同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孩子成长的无限快乐。
总之,开展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的建设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启动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大教育和强教育,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将推动学校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学校、家长、社会的育人责任。
(作者单位: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浙江绍兴 312030)
责任编辑刘敬连
一、网络背景下新型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
1. 创建学校信息网站,营造丰富资源库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校园信息,学校开通了中国轻纺城小学网站,主要包括学校在线、教学资源、轻小之声、论坛沙龙等,并将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资料存放于网站中供学生使用。学校网站的构建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使网站不仅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也成为家长获取孩子学习资源的渠道。
同时,学校通过校园电视、校园网络转播“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讲座”,邀请“知心姐姐”讲师团的老师为家长做专题讲座,把讲座录像传到网上,供更多的家长学习。对于家长而言,通过学校网站不仅可以拉近家校间的距离,了解学校的活动内容、发展动向,还可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互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2.建立“家校通”平台,开通信息快车道
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学校依托电信公司的网络支持与技术平台,为全体学生构建了一个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家校通”平台聚焦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任何时候都能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方便了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真实性了解与全面性评估。它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构建了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信息平台,用全新的方式完善了家校之间的交流。
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传送信息近10万条。通过“家校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作业布置、学习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发展。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很难定期同教师沟通,教师就会通过登录“家校通”平台把学生的在校情况、课堂表现、其他个性评语等编辑好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学校“家校通”网站,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学习情况,让关爱变得随时随地。同时,学校将平台系统与学校校园网进行交互链接,让“家校通”成为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案例跟踪平台,提高了育人强度,增强了育人合力。
3. 撰写教师教学博客,打造新型学习室
为了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在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方法上进行深度沟通,学校课题组教师还专门开辟了“教师博客”专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学策略、教学困惑等撰写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所在的年级、班级查阅相关任课教师的博客,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同时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教师实现网络对话。
网络环境使网络教学经历了一个由“虚”到“实”的回归,它使网络成为实实在在的学习空间。如学校教师在网上建设了虚拟作文教学“学习场所”——小荷作文网寒春班,让学生把自己撰写的文章放到作文网中,以便互动交流。教师对每一篇作文加以点评。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小荷作文网共收到学生上传的作文8200多篇,教师上传的教育体会500多篇。通过小荷作文网这个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收获了习作的快乐,家长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要求,使家校配合更为有效。
4.建立班级个人博客,搭建广阔展示台
班级博客是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天地。这里不仅有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有一个个属于每个学生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里发表日志,写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叙叙旅游见闻;可以分享学习经验、心得,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可以了解同学的生活、增加自己的见识;还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会相互关爱等等。
在班级博客上,学生们是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班级博客的建设过程中,同学们都有一种使命感,空间作品力争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的责任感增强了,成就感也提升了。同时,教师或家长,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读读孩子们的空间日志,和他们一起交流有趣的话题,更好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正如一位家长在孩子博客中的留言:这里是我们一家三口成长的地方。班级博客成了老师、家长、学生心灵交融的有效平台。
5. 成立班级家长QQ群,召开即时家长会
各班班主任借助家委会,成立了由家委会成员或班主任为群主的班级家长QQ群。班主任利用QQ群及时向家长发布班级管理情况、学生在校情况,同时家长也可利用QQ群探讨关于家庭教育的困惑与心得,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交流与互通更便捷。家长们在网上积极讨论,畅所欲言,坦诚地交流自己的家教经验和教训,使传统的教室家长会变成了网络家长会,扩大了家长的参与面,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在更深层次上帮助家长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尽快地走出教育的误区。
二、网络背景下新型家长学校的实践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发现,网络背景下新型家长学校的构建与探索是对学校德育文化、教师文化的有效整合,家长学校的人文互通,无论对提高教师的育人素质,还是家长的育人能力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丰富
家庭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想用一本教材或几堂课就弄懂其要旨是不可能的,并且传统家长学校集中授课的时间有限。以网络为平台的家长学校凭借丰富的信息量、科学的教子学堂,能够很好地帮助家长摆脱无法系统学习、随时学习、广泛学习家教知识这一普遍性的困扰。
2.交流沟通更及时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传播的模式,实现了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使每一位家长都能与学校教师及时联系甚至即时互动。网络基础上的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堂,使得家校实现了跨时空的互动。
3.优势整合更有效
通过基于网络的家长学校,家长不仅可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教师还可轻松、准确地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教育信息,家校间互相传递一句句语重心长的话语,感受一次次真情的碰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优势整合效果更加明显。
4.辐射范围更广阔
中国轻纺城小学的网上家长学校,面向的不仅仅是现在中国轻纺城小学就学学生的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已毕业的学生家长、未入学的学生家长,还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均可以加入到这个平台,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使家长学校的辐射范围更广阔。
5.教育效果更显著
学校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活动,旨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加深家长对科学育子的理解。在学校每年开展的教科节、艺术节等活动中,许多家长成为活动的主角,积极参与其中;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许多班级的家长走进课堂率超过98%;在“亲子阅读”“评选书香家庭”“平安共建、快乐出行”“我为班级献一计”等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出谋划策,主动参与;在学校的特色活动——“瓜渚风筝节”中,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制作风筝,共同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孩子成长的无限快乐。
总之,开展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的建设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启动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大教育和强教育,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将推动学校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学校、家长、社会的育人责任。
(作者单位: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浙江绍兴 312030)
责任编辑刘敬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