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故居陈列布展的思考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大量名人故居被公布为文保单位或文保点并加以保护利用,其所承载的名人精神、人文气质及历史文化也借助陈列展览这种艺术方式得到了有效体现。因而,众多的名人故居被布展成小型专题陈列馆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传递人文精神,此举既可以深度挖掘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发挥文保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功能。名人故居的陈列展览设计需要突破名人故居建筑的局限性,合理利用故居中的空间资源,专题设计上也要与建筑、名人、地方文化有机结合,如此,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展览设计效果,使陈列展览和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关键词】名人故居;陈列展览;生平事迹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98-03
  【本文著录格式】蔡楚楚.关于名人故居陈列布展的思考——以夏鼐先生生平陈列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198-200.
  名人故居大多为文保单位或文保点,其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地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城乡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名人故居是后人品读先人精神、缅怀先人事迹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文化空间,也是名人精神、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人们对名人故居文化价值的认识逐步加深,相关部门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各地对名人故居的修缮改造都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划,借助名人故居内在的建筑空间,对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进行小型专题陈列展示,最大程度的彰显名人故居的文化魅力。近几年,温州通过对夏鼐故居、朱自清旧居、程让平祖居、苏步青故居、谷超豪祖居等文保单位的腾空修缮,建立起了文化陈列展览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夏鼐故居的陈列开放作为温州名人故居类的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之一,对探索如何利用名人故居这一历史文化载体做好陈列展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名人故居陈列布展的作用
  (一)发挥文保单位的历史价值
  名人故居往往以人文景观作为展现形式的主体,若在展现过程中仅仅以建筑作为参观对象,视觉表现方式未免太过单一,而将名人故居布展开放可以更好的彰显建筑的特色和历史价值,成为增强名人故居教育功能和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温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名人故居文物保护单位。夏鼐故居地处温州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内,城西街区是温州古城区中面积较大的传统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区内传统建筑总体改造量少,较完整保留温州古城鱼骨状的街巷格局,并多为一、二层的传统院落式坡屋顶建筑和中西合璧式建筑,很好地体现了温州古城中以居住为主的西部城区特色。夏鼐故居作为2011年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布展成专题博物馆对外开放。故居在1922年由夏鼐之父出资购得,翻建而成,1951年夏鼐携家眷迁居北京,房屋归公。2009—2011年文物部门对故居实施总体维修,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整体进行不落架维修,维修工程完成了故居主体梁架的维修并修复了破损的屋面、门窗、隔断、天花,安装了消防、照明线路。由于故居属于典型的近代风格民居风格,并且是近代中西方两种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很多建筑材料都是地方特有的,但为了满足文物修复的需求,诸如方形排水槽、沟头滴水,很多材料都需要专门的订做和搜寻才能找到,为了最大程度上复原文物,在修缮复原过程中尽可能保持了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寸。2012年对故居进行了陈列布展,因为故居本身的文物属性,陈列布展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结构,使用传统风格依据故居原有平面格局设计各种不同的展柜展架,把夏鼐先生一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予以表现,极大的丰富了展厅内的展览内容,使观众对建筑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使故居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得到发扬和传承[1]。夏鼐故居的经验和做法为温州名人故居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赞扬,成为浙江省不可或缺的优秀文物保护案例。
  (二)发挥名人故居的社会教育功能
  名人故居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课堂和高校学习拓训的重要场所,其重要职能就是要把故居的历史、文化、名人精神、名人故事以科学化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在名人故居内进行陈列布展可以很好的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借助展板、数字化影像、宣传图册及主人公曾用过的物品不仅可以向公众传递故居的历史文化,更可以让公众感受名人的成长历程和人物身上的高尚品格,让建筑内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夏鼐先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工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他的学术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赞誉,夏鼐故居的陈列展览,除了介绍夏鼐先生的生平和学习,更着重介绍了夏鼐先生崇高的人格和优秀品质及他对中国考古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夏鼐故居的陈列展览能引发人们对夏鼐先生的缅怀之情,感受到夏鼐先生为考古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例如,夏鼐故居开馆以来,积极配合退休干部、职工、老教师,开展主题丰富的党员教育活动,并积极与大、中、小学合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社科普及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积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扩大名人精神的传播效应;同时积极对接各类教培机构为学生提供场地开展古建写生、古建摄影等活动,积极地进行文物建筑宣传,让学生们感受名人故居的魅力;还配合温州市少年宫组织温州少年报红领巾电视台小记者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活动,让青少年们在参观陈列展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启迪和升华。因此,夏鼐故居的陈列展览对温州民众,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增强了温州的历史文化氛围。
  二、名人故居陈列布展的局限性
  (一)建筑空间的局限性
  名人故居大多建筑格局固定,室内空间依托生活起居而设,因此,在文保单位内陈列布展还需要对建筑本体进行保护,如在有限的室內空间如何合理的规划电缆线路,如何合理地布置光电基础设施,如何保障消防安全设施等,都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格局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布展工作。夏鼐故居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在平面上按照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民居进行布局,属于典型的近现代民居建筑,如何通过陈列布展还原文物建筑的原有形制,突出故居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陈列主题的局限性
  名人故居的陈列展览无论如何创新,其展览主题都需要人物与建筑的支撑。名人故居的陈列布展设计大多结合名人的生平事迹,运用时间轴将名人一生的活动、事迹、贡献贯穿起来,结合史实解读名人的精神和故居发生的故事。夏鼐故居的布展与原有建筑空间的尺度相适宜,陈列展览除了对夏鼐先生的生活工作物品做了复原陈列,根据建筑形制还设置了温州情缘厅、中外学界交往厅、夏鼐夫妇居室、夏鼐生平陈列厅、多功能影像厅等,展览内容分“温邑山水 哺育成长”“沪上求学 开拓视野”“燕京清华 初露风华”“学界交流 情谊深长”等十大单元,但展览的主题始终是围绕夏鼐先生的人物生平,对地域文化和建筑历史的挖掘尚不够,此举应充分考虑人物与地域文化间的关系、建筑的历史及人物具有的精神品质,形式上做进一步深化,使设计主题内涵更为深刻、内容更为丰富。
  三、名人故居陈列布展的基本策略
  名人故居的陈列展览应主题突出,将名人的生平事迹贯穿名人的一生,构建出时间主线,结合地方史,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解读名人的一生,使名人传递的文化精神、道德品质影响后世。对人物生平事迹的陈列并非简单的叙述,需要应用基本的策略。
  (一)发挥建筑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名人故居的建筑和名人生前使用过的遗留物是名人遗留给后世的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名人自身折射出的精神文化共同组成了名人文化遗产。名人故居作为名人精神的承载体,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就要与故居的建筑及建筑背后折射出的文化素紧密结合。首先,要明确建筑的建造年代和故居产生的历史背景,因为名人的生平故事都在故居中交织汇聚。夏鼐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属于典型的近代风格的民居建筑。据夏氏宗谱记载:夏氏先祖在晚唐僖宗期间,由浙江绍兴迁徙至温州泰顺,家族的一支分支迁至瑞安。夏鼐祖父从瑞安莘塍周田村迁居温州城内,从事纺丝线手工业。夏鼐父亲夏文甫在厝库司前(今解放北路151号),开设“夏日盛”丝线店。1922年,夏鼐父亲夏文甫在温州城内仓桥街新建夏家大院(即今夏鼐故居),举家迁入。夏鼐先生学于斯、读于斯、婚于斯。这些历史素材的挖掘是做好名人陈列展览的关键素材[2]。
  其次,故居陈列布展的空间环境,要与建筑的房屋布局、建筑的形式、建筑的风格相契合。夏鼐故居展览的色调与近代民居结构上相协调,为不破坏故居原有的结构和形制,利用现有建筑,调整配套了照明、卫生、中央空调等设施。监控摄像机和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等入侵安防报警系统也都布置到位。在空间布置上尺度适宜,各展厅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在对故居修缮时,较好采用了同传统建筑协调的现代建筑材料,在规划布展时,基本保留了文物建筑原有规制。展厅内的展架为独立设置的柜架,不附加于原有梁架和柱子上,保留了原有的地面、楼地板和吊顶。室内光源采用了小功率,产生热量少的灯。室内的电力、空调与布线也考虑到文物建筑的风貌进行单独设置,严格按照文物建筑的施工规范标准和措施,避开醒目位置。所以在名人故居的陈列设计上不考虑故居所处的实际环境,盲目追求陈列展览的艺术效果,过度强调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元素的应用,会导致整个陈列展览与建筑环境、建筑风格不协调。因而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同时,过度设计、过度装饰会损害名人故居的原真性,会破坏故居建筑的原本风貌,损害故居具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因此,只有根据故居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合理布局陈列展览的形式、色彩、规制,才能使陈列与建筑有机融合,让名人故居“活”起来。
  (二)定位展览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在名人故居陈列布展过程中,要将名人的人物形象与陈列展览结合起来,烘托出展览主题。名人是故居的“灵魂”,陈列展览也都是围绕名人展开的。陈列布展往往从名人的成长历程开始,刻画名人成长的时间轴,描述名人长大后的成就与贡献。夏鼐故居的陈列展览更重视人文关怀,注重描述名人在故居里的家庭生活和背景,将名人身上具有的人性关怀表现出来,深刻解读名人身上具有的精神,精准把握名人身上的个性,要放置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解读、去感悟,让群众来到故居能看到真实的“人”和当时的背景风貌。夏鼐先生自幼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这与他自幼成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致使他后来走出温州,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成为著名的考古学家。
  夏鼐故居的青石砖门上设有“夏鼐故居”匾额,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写,字体功力深厚、古意盎然,与故居相得益彰。故居中堂设有夏鼐先生的半身铜像,铜像身后上书:“中国考古学界一代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投眼望去,令人肃然起敬[3]。室内陈展中为凸显夏鼐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成长历程,展览中采用文字记述、书籍日记、珍贵照片与陈列展板相結合的方式再现了夏鼐先生在故居时生活学习的印记和性格特征,进而烘托出夏鼐的人物形象。故居陈展风格古朴典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展板的版面色彩上统一采用厚重沉稳的灰黄色作为色彩基调,不仅反映出故居丰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与夏鼐先生考古学家的身份相融合,整个色调与故居风格协调,给予人统一和谐的视觉享受。
  此外,根据陈展需求,适当添了说明牌、安全出口指示牌等辅助用品,在起居室,设写字台、老式牡丹短波收音机、简单双人床等家具,布局简单紧凑,真实还原了夏鼐先生生活起居的历史场景,展现了这位“温州之子”生活简朴的人文风采。
  在陈展设计中要注重解读名人的精神品质,把握名人的人文思想。夏鼐先生的考古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但其人文思想、精神品质以及从上私塾到光华附中的求学岁月和经历是陈列布展最具教育意义的地方。因此,在陈列布展上充分结合这一点,以时代为背景,以夏鼐先生取得的学术成就为脉络,以夏鼐先生的学术著作为论证,展览内容详细丰富,夏鼐先生的人物形象和人文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
  (三)结合地方文化,突出展览特色
  地方文化与陈列的结合,要突出地方文化、地方史等元素在陈列设计上的体现。名人的成长生活受地方文化的熏陶,地方元素与人物的结合可以使名人形象更接地气,也更能反映名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作用。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名人具有的精神品质与文化思想都为“地方水土”所孕育。名人的精神品质与文化思想融入到地方文化中,会更容易与民众产生思想共鸣。陈列布展反映了夏鼐先生的一生,以夏鼐先生的生平事迹为主线,贯穿起夏鼐先生一生取得的学术成就与文化成就,揭示了夏鼐先生作为近代杰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做出的贡献,突出夏鼐先生年少时代在温州的求学经历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包括他与温州友人和文化界人士的种种联系及对他人生、情感、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温州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夏鼐先生受温州浓厚历史文化的熏陶,笃志向学,在童年时代对历史和考古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累积扎实的知识结构,为他今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奠定了基础。这也致使夏鼐故居成为温州这座城市的明信片,温州这片土地上,夏鼐故居具有唯一性,彰显着温州的城市品格、人文精神,温州承载的文化基因也深深烙印在夏鼐成长的时光里,使得二者在历史变迁中紧密相连。
  四、结语
  名人故居的陈列展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陈列展览,想要在故居内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还需要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突破建筑形式和建筑格局的限制,利用建筑物的历史感和沉重感,挖掘建筑、人物、地方文化的内在底蕴,找到三者的内在联系,不过度设计、不过度装饰,合理把握设计尺度,这样才能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名人形象更加丰满,名人精神也更深入人心。在形式设计上要遵循人本思想,真实全面地还原名人的生活场景与历史场景,使名人故居的陈列展览成为传承名人精神、发扬地方文化的媒介和窗口。
  参考文献:
  [1]黄培量. 夏鼐故居的修缮和布展[N]. 中国文物报,2012-06-08.
  [2]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夏鼐故居四有档案[B].内部资料.
  [3] 姜波.夏鼐先生的学术思想[J].华夏考古, 2003(01).
  作者简介:蔡楚楚(1985-),女, 浙江温州,文博馆员助理,研究方向为文保单位及专题博物馆展陈。
其他文献
【摘要】河洛大鼓是洛阳及其周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近几年,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得如火如荼,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了起来。河洛大鼓与产业化的结合为河洛大鼓重新注入活力,但如何形成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运营与良性发展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对于河洛大鼓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研究此领域与相关的学者和艺人尚且秉持不同甚至争执的一些观点,本文将以河洛大鼓产业化发展问题为
【摘要】事实证明,对文化遗产带来最大破坏的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也不是没有完善的相关保护措施,而是从根本上就没有响应的保护观念。这也是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特别是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非遗保护;增强理念;传承精髄;文化记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那些无形又源远流长的代表民族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接近湮灭边缘……目前,我国的非
【摘要】在学习《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颇有很多的感悟,在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因此我对这篇文章的结构、研究方法及学术态度方面作进一步赏析。  【关键词】秦序;坐部伎;立部伎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李寿的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凌前公社焦村,在1972年时因墓里严重积水导致天井塌陷。由此于1973年3月至8月对此墓进行了发掘,随后由陕西省博物馆、
【摘要】族群认同是一种多维立体的理论,强调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中去探索族群文化内涵。兴仁县大山镇尔期村 坪子上组作为当地少有的苗族村组,尽管与周边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文化交融过程中接纳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但在族群内部仍有“倔强”的一面。而烧灵仪式音乐则是该族群所要强调的文化元素之一。本文以族群认同视角为主线,旨在探索出烧灵仪式音乐、社会、文化认同的内涵。  【关键词】苗族烧灵仪式音乐;音乐认同;社会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经济支撑与旅游导向密切相关,为了复兴历史街区,许多城市大力开辟旅游以及各种文化活动。旅游业带动了历史街区的空间消费,空间消费也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透过“空间消费”的概念,考察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最具典型风貌河段”的空间效应演进,通过分析空间塑造、符号消费以及空间价值的变迁,提出了人的行为和消费体验对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消费”研究的意义。  
【摘要】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集》。在词的创作中,周美成常以“清圆”二字点缀词篇,而这二字又与其词以富艳精工、广采集美为总格调的艺术特点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周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苏幕遮·燎沉香》和《花木兰》入手,试探究“清圆”在其词的艺术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清圆;集成;人工思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陈振孙在《直斋书
【摘要】藏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使得我国藏族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对藏族的文化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本文以迪庆擦擦造像艺术为例就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进行探析,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和参考。  【关键词】藏传佛教;擦擦造像;
【摘要】文物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更长久地保留下去对于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文物预防性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开展为例,简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方面取得的技术提升,旨在为其他文博单位的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摘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会让人受益匪浅。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仅是学语文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有效改变中国的生活风尚。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喜欢读书,言传身教,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且课型要多样,然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书籍,为学生挤出读书的时间,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蜡染工艺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和水族、白裤瑶蜡染工艺流程及原理分析发现,水族的豆浆染的创新点将剪纸应用在蜡染工艺,而白裤瑶的树浆染利用当地植物蕨和野淮山的特性,对蜡染布进行固色和硬挺的处理。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水族、白裤瑶与传统蜡染中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由于的画图工具、防染剂和工艺特点不同,导致蜡染布的效果也不同。进一步对水族、白裤瑶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蜡染比较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