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还是赝品

来源 :上海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B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近六十的林一眼在古玩一条街上开着一家瓷器店。大伙叫他“林一眼”并不是说他只有一只眼,而是因为林一眼赏玩瓷器一眼准,从来没有差错。林一眼对生活没有过高要求,他开这店纯粹是为了爱好,为了消磨时光,并不指着这个吃饭。
  这天在店堂里,林一眼正和几个老哥品茗聊天,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怀里抱着一个上着锁的老旧的匣子,怯怯地说:“林叔,这个笔洗您要吗?”
  大伙转头一看,认识,同一条街上的,姓侯,叫侯海泉。
  林一眼忙站起身,说:“是小侯啊!什么笔洗?打开来让我们看看。”
  侯海泉把匣子放在柜台上,再掏出钥匙打开锁,众人忙围过来看,只见里面躺着一只古色古香的笔洗。林一眼小心拿出来看了看,翻转过来再一看,只见笔洗底部刻着六个蓝色篆字:大清乾隆年制。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座的几位浸淫古玩行当久了,也都懂得一二,此刻个个看看笔洗,又看看林一眼,一言不发。这也算是这行当的规矩了,旁观不语真君子。
  林一眼目不斜视:“小侯,这东西你哪来的?”
  侯海泉说:“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一直在家里搁着,反正打我小时候宝贝就在,再往上追根溯源我就不知道了。”
  林一眼眼睛看着,手上把玩着,嘴里赞一声:“好东西!小侯,你要多少钱?”
  侯海泉惴惴地说:“这个,叔,您知道的,我也不懂这行当,要不是家里急用,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手的。要不,您给两万行不行?”
  大伙听了还是不吱声,可眼里全是话。林一眼开口了:“都是老街坊了,我万不能赚你钱,三万好了。”
  侯海泉听了大喜,脸上露出压抑不住的笑意来,说:“成,谢谢叔!”
  两人当即微信转账,侯海泉脚步轻快地刚要走,林一眼又说:“等一下。”
  只见林一眼重又捏上锁,把钥匙交给侯海泉,说:“钥匙你还是拿着。”
  侯海泉一愣:“叔,这是什么意思?”
  林一眼一笑:“没别的意思,拿着,听叔的,没错。”
  侯海泉一走,这边可就炸开锅了,个个争着说:“林一眼,今天你可打了眼了,这玩意一看就是个仿品,还三万哩,至多三百。”
  林一眼啜口茶,不急不慢地说:“是吗?”
  有人说:“林一眼,你还不服气?这样好了,你再把东西拿出来,我把破绽指给你看。”
  林一眼手一摊:“没看到我把钥匙还给小侯了吗?”
  大伙一听更加嚷嚷起来了:“我说,林一眼,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东西都归你了,怎么把钥匙还给小侯了?”
  林一眼听了用京韵道白念道:“山人自有妙计!”
  有人忽然一拍脑袋:“我明白了。这小侯家境不好,前些时候他老娘病了,要开大刀。可小侯才结婚,房贷还欠了不少,哪有钱给他妈开刀啊,天天急得团团转。哦,林一眼,你是不是变着法儿帮助他啊?”
  大伙一听恍然大悟,林一眼也不直面回答,继续用假嗓子念道:“这笔洗么,不是膺品,山人不会看走眼的。”
  时光飞快,一晃一年过去了。林一眼有一笔没一笔地零星做着生意,更多的是和他的老伙计们喝茶聊天。这天正聊着,忽听得门口有人中气十足地喊道:“林叔、林叔!”
  大伙回头一瞧,再一辨认,嗨,认出来了,是侯海泉。一年不见侯海泉有些胖了,满脸的神采飞扬,看样子日子过得不坏。
  林一眼站起身,满脸含笑地说:“是小侯啊,快坐快坐!”
  侯海泉也不坐,朝大伙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朝林一眼说:“叔,那个笔洗还在吗?”
  林一眼说:“在,当然在啊,我就是想卖也不成啊,因为钥匙还在你手中哩。”
  侯海泉听了脸上并没有露出惊喜的神色来,比起一年前,他显得成熟稳重多了,机关单位真的锻炼人。侯海泉说:“叔,跟您商量件事。那个笔洗,我想收回头,成吗?”
  大伙听了一愣,林一眼脸上却平静如水,说:“小侯,干吗收回头呢?”
  侯海泉郑重说道:“这是我家传之物,我想永远留个念想,万请叔成全我。至于价钱嘛,我可以加点,四万成吗?”
  林一眼听了左一眼右一眼地打量侯海泉,那种眼光就像他在看一件瓷器似的,能看到骨子里,嘴上说:“这个嘛,好说。不过价钱还是老数字,我哪能赚老街坊的钱呢?”
  林一眼说着走进店堂最里面一间,片刻工夫捧着那个匣子出来了,侯海泉上前掏出钥匙,“啪”,开了,里面东西自然纹丝不变。
  侯海泉臉上这才露出笑容来,说:“谢谢叔,我这就转钱给您。”嘴里说着手上动着,一眨眼的工夫转账完成。
  林一眼说:“小侯,这祖传东西切切要保管好,万不可流失了。叔只提醒一句——勿忘初心!”
  侯海泉却不吱声,像是没听到一样,只是小心抱了匣子,又朝大伙一点头,走人。
  侯海泉一走,像一年前一样,大伙再次炸开了锅,这个说:“林一眼,你们这出戏我越发看不懂了。原来一年前你留钥匙给小侯,就是为了今天啊?”
  那个说:“林一眼,一年前你跟我们红口白牙地说这笔洗不是膺品,现在可以说实话了,到底是不是膺品?”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林一眼一脸的忧心忡忡,说:“这事闹得,但愿我没有看走眼,但愿!”说完再也不回答众人的问话。
  忽然有这么一天,大伙发现再好的茶喝到嘴里也索然无味了,原因是小侯出事了。坊间传闻是小侯为了报答领导的提拔之恩,送了一件古董给领导,谁知领导有心,找了个行家一鉴定,那古董竟是假的。可把领导气的,认定小侯是在愚弄他,就找了个茬撸了小侯的职,并查出小侯经济有问题。
  大伙听了忙问林一眼:“林一眼,你说小侯送给领导的古董是不是那个笔洗?”
  林一眼“嗨”了一声:“何尝不是呢?帮领导鉴定的专家是我一老友,就是他告诉我这事的。小侯糊涂啊,仅仅过了一年工夫他就发了财,赎回笔洗时一开口就是四万,他哪来的钱?我提醒他勿忘初心,一定要把东西保管好,可惜他已走火入魔,我的话根本打动不了他了。”
  林一眼最后再次长叹一声:“说到底我还是看走了眼,膺品、膺品啊!”
其他文献
办公室里才分来一个叫阿拉的女孩,一看就知道很老实本分。她不光安稳,也十分勤快,什么活都抢着干。很讨大家的喜欢。小范和另外几个小伙子还准备追她呢,可是她的好朋友王小叶却说,人家已经名花有主,连结婚证都领好了。小范只好惋惜地说只晚了那么一点点。大家一阵好笑。  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喜欢网购,尤其是几位女士,网上卖什么,就买什么,以至于每天中午下班的时候,好几个快递公司的车辆都堵在公司门口。孙姐仅仅两年时
引子:车站  周六上午,大雨滂沱。  杨雨彤和妈妈撑起雨伞准备出门时,外婆跟在后面念叨:“这么大的雨,你们就别去挤公交了。”  “外婆,我是男子汉。怎么能被这点风雨吓倒呢!”雨彤不顾外婆的劝阻,穿上志愿者的服装,拉着妈妈的手来到公交车站。今天是他们去给护理院的爷爷奶奶们读报、讲故事的日子。  公交车站候车的人很多,各自都撑着伞,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每一辆公交车进站,大家都要伸头张望,10岁的小雨彤要
故事人物:张玉霞,知名律师,多年来坚持利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坚持义务法律帮教、普及法律知识,是市民口中贴心的“小张律师”。  为洁洁打开明亮的窗户  “吱”一声,门开了一条缝,门缝里钻出一个小脑袋,怯怯的,望着房间里陌生的阿姨不说话。  张玉霞唤着孩子的名字:“洁洁,来,到阿姨这儿来……”小女孩不作声,很快,闪了回去,门又重重地掩上了。  洁洁的妈妈,一位三十多岁的职业妇
早上十點,市中心新开业不久的商业广场上人来人往,李倩一个人走到广场中央,犹豫一会拨通了手机:“赶紧死过来,不然以后就别想再约我了!”  十多分钟后,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阿拉下了车,急匆匆地朝她走了过去:“说吧,你今天到底想怎么过?”  李倩脸上一下子多云转晴,温柔地挽起他的胳膊:“我要你先陪我在‘翡翠阁’吃午饭,然后去‘长滩’喝咖啡,最后到‘国际院线’看场电影,这个要求不算高吧?”  阿拉看了看广
四楼住着张姨,五楼住着李婶。  张姨是城里土著,李婶则是刚从乡下搬来不久的。原先五楼住的是谁张姨压根就不知道,但自打李婶刚搬过来第一天起,张姨就知道自己楼上住着的是哪个了。那天出门上班的张姨和买菜回来的李婶在三楼首次相逢 。“早,去上班啊。”李婶热情地跟张姨打招呼,张姨给李婶回了一个猝不及防的笑,然后迅速收回笑容,李婶浑身上下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张姨心底泛起了一丝不悦。  果然没过多久,四楼的张姨就
【摘要】线上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进了信息化教学的蓬勃发展。线上教学、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原来的课堂教学融合衔接都进行了改革。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综合素质课程,在线上授课以中国大学慕课 微课为主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大学慕课;微课;英语线上教学  【作者简介】崔艳波(1979.0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剑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从田畈里转悠一圈回来,钱大爷的胃病又犯了。憋了一肚子气的钱大爷铁青着脸,脖子胀得老粗,双目圆瞪,看什么都不顺眼。  “狗日的败家子,老子揣死你!”大门口的黑狗和邻家的花狗正在亲热,钱大爷揣起一脚,踢得两只狗嗷嗷大叫。  “老头子,六十好几的人了,咋就不能少管些闲事省省心呢?”钱大娘拿着胃药,端着白开水,从里屋出来。  钱大爷没有接,依然气鼓鼓地说:“干脆气死我算了,眼不见心不烦!”  钱大娘有些纳
一  社区旧楼要加装电梯了。消息一出,最开心快乐的是阿拉。有人问他:“你家有什么喜事吗?”阿拉说:“我家没有喜事,是大家有喜事。旧楼要加装电梯了呀。”这确实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但也不至于高兴得像中了大奖一样呀。  阿拉开心是有原因的。阿拉今年66岁,这个年龄不算太老,但阿拉早年下乡插过队,在农村干了几年农活,表现非常积极。可能是年轻时干活不惜命,落下了全身的毛病,膝关节痛,腰椎损伤,上下楼十分痛苦。
1  明朝永乐年间,围棋极为盛行。  江城有一个名叫薛文冰的书生,相貌英俊,为人风雅,围棋技艺也极为高超,曾在五县围棋大赛中横扫所有对手,  一时声名鹊起。更为特异的是,他有一手绝活——复盘,即凭借记忆,使曾经之棋局复原。据称,他能复盘百日内所见之一切棋局,至于历代流传之经典棋局,更是烂熟于胸。因此,他得了个雅号:弈仙。  这年冬天,气候骤寒,天降飞雪。薛文冰突发赏雪的雅兴,于是带着暖炉、酒食,划
生产部三组前一天生产的产品不良率近百分之五,给工厂造成数十万元的损失。总经理在会上拍桌子瞪眼睛,挥舞着大手叫三组组长立即滚蛋。  会后,人事部长依照厂规和总经理的指示,拿着一张辞退单请老总签字。  总经理拿起桌上的笔,拧开盖,却又停下了:“他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人事部长一脸茫然,心里纳闷了,这和开除职员有什么关系呢?但又不好明说,改口道:“这个不清楚,但能查到。”  总经理搁下笔:“先核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