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要素”分析两宋人物画——读丹纳《艺术哲学》有感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作者从丹纳《艺术哲学》出发,以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分析两宋人物画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解读传统经典文本,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绘画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想提高学习者的绘画能力,教师就需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生活中很多元素的价值,提高儿童的绘画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对儿童绘画的影响,该文探讨了生活与儿童绘画的关系.
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是目前艺术史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他在其著作《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以下简称《图像学研究》)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流程.他通过五个案例,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深层剖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为人们展示了图像学研究方法的精妙之处及其在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作者通过对《图像学研究》内容的梳理,解读图像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并总结归纳书中案例的内容,使图像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路径更加简明易懂.在此基础上,该文作者比较分析图像学研究方法的特性
“物派”艺术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其一方面对当时的“前卫艺术”提出质疑和批评,另一方面寻求物与物之间实在和虚无的关系.国内对“物派”的研究多从美术史、艺术史的角度切入,分析现当代艺术脉络中的“物派”艺术.该文从现象学视角出发,分析“物派”艺术的不可见性等相关特征.
该文介绍20世纪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的遗留哲学手稿——《艺术家的真实》,指出这本书对其色域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罗斯科所处的时代也是艺术打破哲学边界的时代,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作品赋予哲学诠释,艺术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用于欣赏,而是逐渐成为一种体现新的哲学理念的载体.马克?罗斯科的绘画与他的哲学思考正是当时艺术转型的表征之一.
该文以现代设计史为基础,介绍现代主义设计奠基人之一的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大师彼得·贝伦斯在建筑、工业、教育、平面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