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在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室行HRM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前知情告知和检查中的配合指导,试验组采用常规告知指导方法的同时在检查前实施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检查所用时间、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满意度、插管过程出现的不适症状及患者对检查过程插管痛苦体验自我评定的情况。

结果

试验组检查所用时间为(28.50 ± 8.75)min,对照组为(33.13 ± 5.49)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5);试验组患者插管过程出现恶心、呕吐、呛咳的例次分别为11、0、1例,对照组分别为20、6、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4.630、5.192,均P<0.05);试验组患者对检查过程插管痛苦体验自我评价第2、3、4、5、7、8、10、11、12、13项得分分别为(1.00 ± 0.64)、(1.37 ± 0.85)、(2.80 ± 0.96)、(1.50 ± 0.51)、(0.87 ± 0.63)、(0.77 ± 0.50)、(0.60 ± 0.56)、(1.07 ± 0.25)、(0.57 ± 0.57)、(1.50 ± 0.63)分,对照组第2、3、4、5、7、8、10、11、12、13项得分分别为(1.50 ± 0.51)、(2.03 ± 0.76)、(3.50 ± 0.82)、(2.03 ± 0.76)、(1.20 ± 0.61)、(1.03 ± 0.41)、(0.83 ± 0.53)、(1.23 ± 0.43)、(0.87 ± 0.57)、(2.00 ± 1.0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0~-2.140,均P<0.05)。

结论

HRM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及胃食管反流病监测前的一项重要检查,患者配合操作的程度直接影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的效果和自我感受。医务人员在检查前予以患者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插管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及痛苦感,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缩短检查所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检查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通过总结我院1例洛夫格伦综合征(LS)临床诊治经过,分析L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显示,LS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关节痛/关节炎三联征;治疗上首选NSAIDs,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该病预后良好。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和适当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诊断。
目的评价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包括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外文数据库,收集研究目的为抗CarP抗体对RA诊断价值的研究,时间截止2018年3月15日。排除研究人群及阈值选择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2、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
目的探讨肢体手指运动活动结合艾灸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PICC置管患者3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3例,对照组置管24 h后于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给予局部湿热敷,观察组置管24 h后在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沿穿刺静脉走向给予预防性艾灸,并实施肢体手指运动活动,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综合排便管理在女性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设立综合排便管理团队,制订排便管理制度和流程,组织排便管理知识培训等措施构建安全有效的综合排便管理模式,护士应用"便秘评估量表(CAS)"及"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SFS)"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排便状况筛查评估确定重点患者,实施规范化综合排便管理。结果患者对综合排便管理的满意度为97.14%(34/35);护士对患者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气管狭窄术后留置胃管拔管的最佳时机,以早期、及时拔除导管,缩短留置管路时间,减轻患儿带管的痛苦。方法将50例CHD合并气管狭窄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评估判断胃管的拔除时机,观察组实施吞咽功能评估联合生理指标结果判断留置胃管拔除时机。结果观察组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总天数分别为(4.35 ± 0.94)、(23.
目的探讨运用互联网+与医护一体化相结合模式在川崎病出院患儿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川崎病出院患儿76例,按照公平原则在不同时间段用随机数字抽样法抽取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9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指导,干预组出院时加入由医护共同成立的微信工作平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杏仁"医生随访平台。出院后6个月运用自制川崎病基本知识问卷,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评价。结果川崎
目的通过整合既往有关过渡期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al Trial、CBM、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1日关于过渡期护理对COPD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文献,
目的评价应用基于任务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学院96名护生(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2个班学生随机抽取1个班为试验组(48名),另外1个班为对照组(48名),试验组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体验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情景模拟教学,课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期末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护生对课程评价、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结果试验组护生期末成绩、基于任务导向的体验式教学相关章节
目的总结无创高频通气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中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2017年开展的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保证有效通气、保持患儿安静、并发症的护理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护理的要点。结果16例转归良好,2例转院治疗,3例自动放弃治疗后死亡。21例患儿中有14例成功撤机,只有33.3%(7/21)的患儿使用了有创呼吸支持。结论精心细致的无创高频通气护理,可保证无创高频通气的有效性
目的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依据,基于多方循证,构建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ICU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循证分析法和Delphi法对27名专家完成3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结果纳入30篇文献中ⅢA级为17篇,ⅣA级为10篇,ⅤA级为2篇,ⅤB级为1篇。依据"三维结构理论"模式,对纳入的指标进行整理,共获得12项,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