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和探讨结膜乳头状瘤、结膜尖锐湿疣的发病特点、临床与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21眼眼结膜乳头状瘤、尖锐湿疣感染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机 构】
: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结膜乳头状瘤、结膜尖锐湿疣的发病特点、临床与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21眼眼结膜乳头状瘤、尖锐湿疣感染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经病理证实,系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者15例18眼,结膜尖锐湿疣者3例3眼;除1个瘤体位于外眦部球结膜,6个位于上、下方睑结膜,1个位于下泪小管外,其余18个瘤体均位于内眦部球结膜、睑结膜、泪阜等处;患者行瘤体切除联合热灼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2.1年,无复发者20眼,复发1眼.结论:结膜乳头状瘤、结膜尖锐湿疣好发于眼内眦部,表现
其他文献
男,51岁,2005年4月20日住院,患者于半年前左眼开始持续性溢泪,随之发现下泪小点处发红,呈泡状隆起,且逐渐增大.3个月后,下睑内侧皮肤一黑痣迅速增大.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
目的:观察七叶甙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电图(ERG)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h,然后再灌注,同时向腹腔注射七叶皂甙钠及异搏定,比较再灌注后1h、6h、12h、24h、48h、72h视网膜ERG的变化.结果:再灌注6h后,七叶甙组、异搏定组视网膜的ERG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七叶甙组和异搏定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七叶甙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ERG b波的恢
利用红外弱小目标灰度的局部极大性在频域往往对应于频谱突变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和图像融合的红外弱小目标增强算法。首先利用图像背景和目标具有不同频谱振幅的特点,提取红外图像的残留频谱,得到潜在目标显著图;然后利用序列图像的冗余信息,在空间域对目标和背景区域分别采用不同融合规则进行多帧融合。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增强红外弱小目标的像素数和总能量,且实时性较好。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背景,运用美国Thunderhead engineering公司开发的人员紧急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试用版),分析发生火灾时各层安全通道是否畅通或楼梯间疏散受阻时的人员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在小班化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基于OECD的核心素养理念,深化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采用"错题医院:小班教学会诊"的模式,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