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有效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铁路;路基;技术;防护
一、铁路路基的作用及特点
1.铁路路基的作用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质量、列车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因此路基是保证列车安全、畅通的主要建筑物。
2.路基工程的特点
1)路基是一种建筑在岩土地基上的岩土结构。岩和土都是不连续介质,具有破碎性、孔隙性和多相性,性质复杂多变,不仅由于线路通过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即使同一种岩土,由于气候变化、水位涨落、受力情况等的变化也都会将对其工程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之中,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铁路的延伸,路基遇到的是各种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地震区划等条件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因此,路基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绝不能离开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
3)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路基上的轨道重量是静荷载,列车荷载是动荷载,动荷载是引起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以饱和粉细砂和软土为基底的路基,其影响更严重。在动荷作用下,基床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并可导致饱和砂土液化,软土触变,使路基失去稳定。
二、路基建筑要求
1路基的平面位置、路肩标高必须与设计的线路平面、纵剖面相符合。路基面必须平顺,并有足够宽度。路基上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保证铁路建筑限界。
2.路基必须是坚实、稳固和耐久的建筑物。
3.各种排水设施的排水必须畅通。
4.技术、经济必须力求合理。在保证路基坚实稳固、耐久,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下,力求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
三、地基处理
3.1一般规定
1)施工前应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收集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并结合工程情况,了解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
2)工程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合格材料方可用于工程。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
3.2换填
1)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2)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应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当与设计不符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3.3碎石垫层
1)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
2)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
3)碎石垫层应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施工。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在碎石垫层填筑或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
3.4粉体喷射搅拌桩
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b.取样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确定试桩配合比。c.固化剂的种类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和变质的固化剂。d.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操作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试桩不得少于2根。
2)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启动钻机,钻头正转,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启动自动记录仪,空压机送气,下沉钻进至设计深度,关闭送气阀门,打开送料阀门,喷送加固粉料至钻头。b.继续喷粉、钻头反转搅拌提升至桩顶或停灰面,停止喷粉。c.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复搅深度。d.反钻提升进行二次搅拌,直至桩顶。
3)施工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粉量及空气压力,确保成桩质量。b.控制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c.随时检查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评定成桩质量。如有不合格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桩或其它处理措施。
3.5强夯
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依据设计高程及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进行场地平整。b.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的土层的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c.施工前,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各项参数。
2)强夯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b.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時将坑底整平。c.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d.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
四、铁路路基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防护根据不同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防护目的,而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综而言之,铁路路基防护分为坡面防护、冲刷防护、风沙防护等几大方面。
4.1坡面防护类型坡面防护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工程措施。对适宜植物生长而土质较差的路基边坡可采用土工网(垫)植物防护;对不适合植物生长的破碎岩层、易于风化岩层及土质边坡,可设土工格栅挂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对于土质和全风化的岩石边坡,当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潮湿时,可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护坡防护。
4.2冲刷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位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水库岸边的铁路路基,因常年或季节性水流冲刷、波浪和渗流的作用,往往对路基造成危害,故应细致地调查勘测、精心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冲刷防护方式有:①干砌石护坡。适用于不受主流冲刷的路堤边坡。②浆砌片护坡。适用于主流冲刷及波浪作用强烈的路堤边坡。③抛石。适用于水流方向平顺,无严重局部冲刷,已被水浸的路堤边坡。④石笼。适用于既受洪水冲刷又缺少大石料的区段。⑤挡水墙。适用于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地段。
4.3风沙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铁路路基本体风沙防护措施类型:①粉砂、细砂填筑的路堤边坡及粉细砂地层路堑边坡,可选用土工网(垫)等作风蚀防护层。②在沙层含水量大于2%的风沙区,应采用土工网与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侧防沙工程应采取固沙与阻沙相结合的防护措施:①固沙措施宜采用土工网(垫)等覆盖于沙面或沙地上固定浮沙。②阻沙措施宜采用土工网方格沙障和高立式土工合成材料防沙网沙障。采用上述两种措施时,宜与营造旱生灌木林相结合,防沙效果才显著。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1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5.2严格按施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严格科学组织施工。
5.3建立定期和随机的安全检查制度。。
5.4在铁路边挖基础时,要先进行探挖,防止挖断铁路的通讯、信号电缆,发现电缆要做好防护。
5.5严格执行铁路安全、施工安全等有关规定,按路基施工防护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六、结语
在铁路施工中要建立了严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加强施工操作者的技术、质量及安全知识教育,对进场的各种材料实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制度,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有效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铁路;路基;技术;防护
一、铁路路基的作用及特点
1.铁路路基的作用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质量、列车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因此路基是保证列车安全、畅通的主要建筑物。
2.路基工程的特点
1)路基是一种建筑在岩土地基上的岩土结构。岩和土都是不连续介质,具有破碎性、孔隙性和多相性,性质复杂多变,不仅由于线路通过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即使同一种岩土,由于气候变化、水位涨落、受力情况等的变化也都会将对其工程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之中,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铁路的延伸,路基遇到的是各种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地震区划等条件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因此,路基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绝不能离开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
3)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路基上的轨道重量是静荷载,列车荷载是动荷载,动荷载是引起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以饱和粉细砂和软土为基底的路基,其影响更严重。在动荷作用下,基床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并可导致饱和砂土液化,软土触变,使路基失去稳定。
二、路基建筑要求
1路基的平面位置、路肩标高必须与设计的线路平面、纵剖面相符合。路基面必须平顺,并有足够宽度。路基上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保证铁路建筑限界。
2.路基必须是坚实、稳固和耐久的建筑物。
3.各种排水设施的排水必须畅通。
4.技术、经济必须力求合理。在保证路基坚实稳固、耐久,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下,力求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
三、地基处理
3.1一般规定
1)施工前应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收集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并结合工程情况,了解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
2)工程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合格材料方可用于工程。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
3.2换填
1)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2)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应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当与设计不符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3.3碎石垫层
1)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
2)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
3)碎石垫层应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施工。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在碎石垫层填筑或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
3.4粉体喷射搅拌桩
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b.取样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确定试桩配合比。c.固化剂的种类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和变质的固化剂。d.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操作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试桩不得少于2根。
2)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启动钻机,钻头正转,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启动自动记录仪,空压机送气,下沉钻进至设计深度,关闭送气阀门,打开送料阀门,喷送加固粉料至钻头。b.继续喷粉、钻头反转搅拌提升至桩顶或停灰面,停止喷粉。c.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复搅深度。d.反钻提升进行二次搅拌,直至桩顶。
3)施工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粉量及空气压力,确保成桩质量。b.控制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c.随时检查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评定成桩质量。如有不合格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桩或其它处理措施。
3.5强夯
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依据设计高程及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进行场地平整。b.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的土层的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c.施工前,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各项参数。
2)强夯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b.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時将坑底整平。c.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d.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
四、铁路路基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防护根据不同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防护目的,而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综而言之,铁路路基防护分为坡面防护、冲刷防护、风沙防护等几大方面。
4.1坡面防护类型坡面防护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工程措施。对适宜植物生长而土质较差的路基边坡可采用土工网(垫)植物防护;对不适合植物生长的破碎岩层、易于风化岩层及土质边坡,可设土工格栅挂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对于土质和全风化的岩石边坡,当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潮湿时,可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护坡防护。
4.2冲刷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位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水库岸边的铁路路基,因常年或季节性水流冲刷、波浪和渗流的作用,往往对路基造成危害,故应细致地调查勘测、精心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冲刷防护方式有:①干砌石护坡。适用于不受主流冲刷的路堤边坡。②浆砌片护坡。适用于主流冲刷及波浪作用强烈的路堤边坡。③抛石。适用于水流方向平顺,无严重局部冲刷,已被水浸的路堤边坡。④石笼。适用于既受洪水冲刷又缺少大石料的区段。⑤挡水墙。适用于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地段。
4.3风沙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铁路路基本体风沙防护措施类型:①粉砂、细砂填筑的路堤边坡及粉细砂地层路堑边坡,可选用土工网(垫)等作风蚀防护层。②在沙层含水量大于2%的风沙区,应采用土工网与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侧防沙工程应采取固沙与阻沙相结合的防护措施:①固沙措施宜采用土工网(垫)等覆盖于沙面或沙地上固定浮沙。②阻沙措施宜采用土工网方格沙障和高立式土工合成材料防沙网沙障。采用上述两种措施时,宜与营造旱生灌木林相结合,防沙效果才显著。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1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5.2严格按施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严格科学组织施工。
5.3建立定期和随机的安全检查制度。。
5.4在铁路边挖基础时,要先进行探挖,防止挖断铁路的通讯、信号电缆,发现电缆要做好防护。
5.5严格执行铁路安全、施工安全等有关规定,按路基施工防护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六、结语
在铁路施工中要建立了严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加强施工操作者的技术、质量及安全知识教育,对进场的各种材料实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制度,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有效的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