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43例体会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o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0年7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予以多西他赛75 mg/m2,d 1,吉西他滨1.0 g/m2,iv,d 1、8;对照组单纯予以多西他赛80 mg/m2,d 1治疗。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43例,11例CR、12例PR、11例SD、9例PD,总用效率53.5%;对照组45例, 4例CR、5例PR、19例SD、17例PD,总用效率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多西他赛,出现的毒性反应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多西他赛,但经过处理后都缓解。所以在联合用药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给予处理。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吉西他滨; 晚期乳腺癌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7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预计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我国上海等发达城市女性乳腺癌同样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患者在就诊时诊断出的乳腺癌相当一部分处在中晚期。晚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几率仍比较高,而化疗目前已经成为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现就笔者所在科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0年7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8例,其中年龄最小26岁,最大71岁,中位年龄53.7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制定的活动状态评分表进行评分,1分51例,2分37例。8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8例为黏液腺癌,18例为浸润性小叶癌,6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全部患者均为在治疗后复发转移病例,均使用过蒽环类、紫杉类化疗,骨转移有35例,肺转移有22例,肝转移有19例,胸膜转移有8例,皮肤、软组织转移有4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年龄、病程、病理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 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d 1,吉西他滨1.0 g/m2,iv,d 1、8,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多西他赛80 mg/m2,d 1。所有患者化疗前1天开始服用地塞米松18 mg,每日分2次服,连服3 d。同时口服番妥洛克防止激素引起的消化道应激反应。化疗结束后,通过复查CT或MRI进行效果评估。
  1.3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参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分CR、PR、SD、PD四个标准。其中CR是指完全缓解,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PR是指部分缓解,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SD是指疾病稳定,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PD是指疾病进展,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转移部位是通过检验结果显示为标准。把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不同的毒副反应分4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毒性反应标价参照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11例CR,12例PR,11例SD,9例PD,总有效率53.5%;对照组4例CR,5例PR,19例SD,17例PD,总有效率20.0%。
  2.2 转移部位 观察组骨转移15例,肺转移10例,肝转移9例,胸膜转移6例,皮肤、软组织转移3例;对照组骨转移20例,肺转移12例,肝转移10例,胸膜转移2例,皮肤、软组织转移1例。
  2.3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毒副反应 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最常见的是骨髓抑制,其他如皮疹、恶心及呕吐等。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发生了变化,同时人们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乳腺癌的普查及筛选工作无法得到很好的普及,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晚期乳腺癌研究表明紫杉类药物是治疗效果最好的药,是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重要选择[2]。多西他赛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和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最终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3]。盐酸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处在S期的肿瘤细胞[4],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多西他赛及吉西他滨的主要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腹泻、恶心、呕吐、皮疹及部分神经毒性等,但均较为轻微,不影响治疗。
  本研究观察组43例,11例CR、12例PR、11例SD、9例PD,总用效率53.5%;对照组45例,4例CR、5例PR、19例SD、17例PD,总用效率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Ⅲ~Ⅳ度的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占27.9%。对照组出现Ⅲ度的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占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多西他赛,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2004年批准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5-6]。但在本研究中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出现的毒性反应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多西他赛,但经过处理后都缓解。所以在联合用药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给予处理。
  参考资料
  [1] Corwn J,O’Leary M.The taxanes:An update[J].Lancet,2000,355(3):1176-1178.
  [2] Martin M,Pienkowski T,Mackey J,et al.Adjuvant docetaxel for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5,352(1):2302-2313.
  [3] 郝学志,张湘茹,孙燕.国产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43(18):49-51.
  [4] 张志生.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40(22):3434-3435.
  [5] 李慧慧,徐兵河.我国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27(2):57-59.
  [6] 马强.泽菲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126,128.
  (收稿日期:2012-06-04) (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针对有限元分析的计算问题,在现有采用全局通信方案的简单并行算法基础上,对其所涉核心算法,采用稀疏数据结构与局部通信进行并行算法优化设计,有效减少了通信所涉及的处理器
针对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系统三臂节执行器并发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鲁棒容错控制算法。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并通过自适应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在
针对柔性空间索网天线的非线性特点,建立了基于参变量变分描述索网拉压非线性和共旋列式描述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控制方程,应用Lemke与改进牛顿法进行求解。通过对索网预张力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甲氨蝶呤50 mg(50 mg/m2)加09%生理盐水4 ml单次臀深部注射,米非司酮300 mg空腹顿服,服后2 h进食,24 h后服200 mg,共500 mg。定期监测血β-HCG,B超监测包块缩小的情况,并与对照组同期使用米非司酮300 mg空腹顿服,服后2 h进食,
将无额外自由度的广义有限元法由线弹性分析扩展到弹塑性大变形分析。局部强化函数的构建依赖于已有节点,不引入额外自由度,避免了线性相关性问题。在更新拉格朗日框架下,通
巨大的制动热能导致高铁制动盘面出现热斑或热点,形成沿径向扩展的热疲劳裂纹,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通过仿真获得热疲劳裂纹扩展规律,据此制定出合适、经济的检测周期,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