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初升高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从《新课程标准》、知识结构、教法和学法转变、能力要求等方面探究初升高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索适应高一新生数学教与学的方法,始终是摆在初三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因此,做好初升高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初升高 数学教学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升高数学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会面临许多变化,如新内容、新教师、新环境、新班集,这些变化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学习。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成绩开始下滑,而且下降的人数以及下降的幅度甚于其他学科。如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教材容量大
  初三教材容量大,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教材内容抽象
  高中新增了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要求学生既能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又能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三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3.教材内容起点高
  从整个高一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虽然把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二,降低了高一上学期学习的难度,但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新教材把命题和充要条件安排在高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中,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
  4.初高中教材内容难度差距大
  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牵制,虽然初高中教材调整了不少内容,但许多教师不敢轻易降低难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人为地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升高数学教学方式的衔接
  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师就要梳理初高中数学知识,了解哪些初中知识是高中数学所需要的,然后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在选择数学教学方式时,教师要注意三点:第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第二,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升高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做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顺利渡过衔接阶段。特别在高一的起始阶段,教师更要重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分析与综合、怎样理解与应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该把问题讨论法、自学思考法、类比推理法、假设论证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思考——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问、学中练、学中思、学中用。
  3.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听课,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小结和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和解题的关键,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4.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以分数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学生,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师评价学生的共同点,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体系的要求与传统评价理念不同,它既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又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
  5.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一展身手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辅导,从多种渠道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感到你既是教师,又是益友。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
其他文献
发票“变形”:公款消费下有对策  自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然而,笔者通过采访和实地走访发现,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形形色色的“变形记”:  “变形”一:巧立名目。一些单位或个人消费的款项不能通过财务制度报销,于是采用开具礼品、食品、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  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