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课程进行课程实习的设想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nel_gdi_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育人是市场化进程对高校本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课程实习是管理类课程教学活动走入实践的桥梁,通过课程实习合理有效的组织,能够帮助在校本科生体验管理情景,领悟管理真谛,初步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其缩短就业准备期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本科教学改革;管理类课程;课程实习
  
  无论从新时代建设的需要或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还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方面考虑,改革管理类课程教学,设置课程实习,使在校生能对管理类课程书本知识有所体验,还能检验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初步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其缩短就业准备期打下一定基础。
  
  一、管理类课程实习的设置具有现实可行性
  
  通过我们的研讨和摸索,对管理类课程实习的开设是现实的,是可行的。
  首先,我们选择的实习对象是现实的,实有激情的,乐于参与的。我们选择了管理专业为实习班级,一方面是因为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有保障,且能通过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的共同参与,使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学生有激情和积极性,均欲小试身手,能使实习真正落实。
  其次,在实习主题的选择上是慎重的,也是现实的。结合《管理学》、《现代商场经营管理》、《战略管理课程》的开设,确定了“开店计划”和“战略规划”为实习主题。一来,计划作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有其重要意义,掌握了解计划方法及程序,是管理活动的第一道门坎,是管理次序的基本保证。第二,计划的制定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调研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环境,了解市场和企业,需要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完成。第三、为做计划而进行的调研及前期准备工作于企业而言,其介入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同时,计划案的出台,对企业还是能有一些帮助的,企业因而也乐于提供相关的帮助。
  再者,我们选择的实习途径是现实的,可用的。一方面,我们借助于教师的关系资源与对象企业联系,争取得到同意和实质的帮助。我们的战略规划主题实习单位——重庆市机电控股公司,就是任课教师关系资源的充分利用得以落实的,加之学校的声誉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使这次由现代管理研究会与01级工商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共五个班级的大型实习项目得以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选择在指定的时空范围内,开展有计划的定点调研和以此为据的创业设想。如开店计划实习主题是在开设《现代商场管理》课程时,指定在南坪或沙坪坝区域内由学生寻找商机,提出创业设想,并编制开店计划。先后有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专业做了此项实习,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程实习的组织管理
  
  1.做好课程实习准备工作,为课程实习打好基础
  (1)以教学研讨为基础,明确实习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课程的基本线索和管理思路。即主题能将有效串联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二是结合现实发展选取,保证知识的鲜活和实习的现实必要性。三是结合实习单位的发展要求来确定,以凸现实习的重要价值和知识的可用性。
  (2)课堂进行:主题知识的系统介绍。在按课程体系及正常教学计划实施的基础上,预先对主题知识进行系统介绍。这里要注意打破课程界限,将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相关知识作一番统筹,做到“回顾先前,联系现在”,有体系地对学生进行介绍。同时,要将实习的具体要求融入知识体系的介绍。
  (3)来自现实的实习指导:企业背景或市场背景介绍。主要是请实习企业的主管或指导老师进行主题介绍,为学生实习做好的铺垫,使学生对实习主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在作重庆机电控股公司的战略规划时,就请了时任集团公司副总裁的杨明全先生到学校500人报告厅做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并且阐明了该企业对战略的初步思考。当作开店计划时,我们请了时任好又多区域市场部主管的杨池洲先生对零售发展趋势、零售企业开店及内部管理进行了分析介绍。
  (4)明确实习要求。第一是实习时间的要求。一般主题给同学两个教学周的时间,这里面包括了教学课时6—8学时在内,同时要求充实利用两个到三个双休日及平常的课余时间。为了避免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安排或考核安排有冲突,在学校实行1—18周教学安排的前提下,通常安排在10—12周进行课程实习。第二是明确实习的目标要求。开店计划和战略规划实习主题的基本目标是编制出计划案或规划案,即使学生学会做计划或做规划。为此,学生必须磨练调研、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技巧与能力,综合平衡各项目标与资源的能力,阐述论证的能力等。此外,应该明确实习考核的目标和方式。以课程设计的方式完成计划案或规划案,并将其递送到实习企业接受审核,或是交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价,如果审核评价达不到要求,将视课程实习成绩不合格。如果时间允许,还会将计划案或规划案返回课堂上作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充分的沟通中明确不足及改进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实习考核的结果将记入相关课程期末考核的成绩,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积极行为予以实在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少部分的不努力者,促使其参与其中。第三是明确对实习学生的组织要求。在战略规划主题中,我们成立了实习项目领导委员会和项目委员会,分别形成23个项目小组。项目领导委员会由崔鑫老师领衔,选择主管教研室主任及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班级辅导员进入,负责引导、指导和协调。项目委员会由张喜春等同学组成,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协调各项目小组,同时按时向项目领导委员会汇报实习进展,以取得指导和支持。各项目小组具体承担了在23个不同行业的调研、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规划相关部分文案的草拟。最后由崔鑫老师负责总撰指导。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实习主题的任务量很大,耗时较长,因此,最后的规划案送审稿经过了五个月的时间方才完成。这几乎是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是在执行《战略管理》课程的学期组织实习的,前期调研任务在当期基本告一段落,大部分同学也就基本结束了课程实习任务。只有较少部分同学介入了后期即新学期持续的工作。并且,如果没有实习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校长的关注,其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第四是明确检查的时间和内容要求。有实习任务下达后,对实习准备情况,执行情况,实习结束后分阶段检查,并就本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与后续阶段的衔接展开讨论,进行指导。
  
  2.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实习的顺利开展
  (1)明确管理目标。除了规定的主题目标外,我们着重强调了有利于参与者本人的目标:①通过实习学会一种技能。比如,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学会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与实话,磨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技能以及计划制作的技巧。而且,要使主题文案具有实际价值,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接受。人力资源管理04届的毕业生张喜春同学,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将曾参与撰写的《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材料报告》(送审稿)作为学习业绩的展示材料,对其争取到所选择的咨询公司的职位有现实的帮助。工商管理04届的颜婷同学,就依据其参与的开店计划为蓝本,毕业时与同学合伙开设了一间水吧,实现了自主创业。②通过实习,了解一家企业或一个市场。大量的实习调研工作的结果分析,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企业,认识调研的对象市场的机会。这远比通过其它途径得来的信息真实。③通过实习,检验自身是否学有所得,实现学以致用的初步衔接。有的同学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通过参与实习,发现自己原先应付考试的思维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灵了,在和指导老师的研讨后,能够学到正确的思维并有选择处理方法的能力。从而使书本知识与应用有了初步的结合,十分欣喜。④明确实习成绩将是该课程期末考核成绩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在《现代商场经营管理》课程的期末成绩核定时,开始店计划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80%。
  (2)教师明确分工,相互配合,保证实习过程顺利进行。教师负责专业指导,辅导员(班主任)则重点督促。一来可以及时地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二来可以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
  (3)灵活检查方式,保证实习效果。采取教师随行、随时抽查、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进行抽查等方式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建议参与实习的学生干部或小组负责人进行互相检查和监督,以便掌握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努力程度。
  (4)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意外不似课堂问题,不但需要有不畏困难勇气和毅力,也需要有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是否能够鼓励自己坚持,和是否能够自我管理和控制有密切关系。
  (5)大部分学生发挥了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习证明,学生们有热情、有创意,对学习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只是因为觉得教室和课堂没有能够给予更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因而有些懒惰和拖延,甚至是消极。而实习给予了发挥的机会,并使部分同学重塑了自己的学生形象,01级曾有位同学平时消极,懒散,觉得学习没劲。而在《现代商场管理》的课程实习中却表现出异常的踊跃和持续的热情,承担了小组的主创和撰稿角色,与小组成员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我们通过与参加了课程实习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及对其后续学习的追踪发现,实习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认识实践并走入实践,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不可否认,课程实习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56-274.
  [2] 教育部高教司.挑战探索实践[M].浙江: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集.2001.61-6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耳鼻喉门诊患者中鼻窦炎患者的病因以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耳鼻喉门诊收治的200名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