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竞争愈来愈强,聋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对聋生的培养目标不能再停留在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有碗饭吃”的水平上。要使聋生成为一专多能复合性人才,使之勇于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身价值,这样才能成为残而有为的有用人才。究竟如何做好聋生美术专业这顶工作,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聋校美育的主要学科,包括绘画、木刻、刺绣和工艺等,其中以绘画为主。我的体会是加强美术课教学的趣味性,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以“被动”转为“主动”增强参与意识发掘其内在潜力,使他们自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有一天,在我讲课的过程当中,有位学生举手示答并拿出几本西洋画的图画对我说:“为什么中国画与国外画画的不一样,区别在哪里?”面对他们一双渴望的眼神时我讲:“中国画的画面效果不像西洋画那样强调立体感,也不像西洋画那样讲究光照方向,而是强调‘传神’”。我还给他们举了例子,如《李白行吟图》并用手指指点着讲:“你看,李白人物头部较具体,衣服寥寥数笔,但也很好的抓住了诗人在构图诗篇、斟字酌句中微动态的一刹那,把李白豪爽、洒脱、浮想连翩的神态勾画出来,其他的细技末节都极其省略。虽然画面着墨不多,但却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啊!”最后我还告诉他们:“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我讲的话已吸引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情绪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聋生在绘画中学会思考
绘画教学,如果只停留在教师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或者只会画单一的情景或事物,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自我发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进行培养,如教画《窗户》这课,我先指导学生完成窗户的形状,剩下部分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讲解时我问学生:“我们打开窗户,往外看,大家想一想,能看到什么?”于是,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学生的头脑形成了许多景和物,有的看到了蓝蓝的大海,海上的白帆和飞翔的海鸥;有的还看到了夜空中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还有的看到了巍巍连绵的群山等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象,我再一次鼓励大家将自己想到的用手中的笔画下来。通过类似的有意识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作画兴趣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创性
教聋生学画,不应只是在绘画技能上的培养,还要在想和画中培养其优良的思维品质。一是灵活,一件事情、一个物体,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侧面去表现,起点灵活;二是联想,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联想,充实和丰满画面;三是新颖,培养学生有信心超过别人,尽量少抄袭别人的想法和表现方法,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对于聋校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为学生学习美术系统处于封闲状态,信息反馈少,知识迁移量少,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程式化。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授图案设计课之《色彩》时,仅凭单纯的说教来讲授色彩,学生很难去想象的,我便制作了多件色彩示范图,如:光的颜色、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等,结合生动的图片范例,框架示意图,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起来简单多了。法国美术史学家查理·勃朗曾说过:“必须把素描与色彩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绘画,正如男女结合才能孕育人类一样……”在讲解《色彩》时,我采用了实物教学方法,用水粉笔把三原色演变为多种色,还用三棱镜在阳光的照耀下变为七色,让学生既能观察到,又能动手涂画到,从多个角度来感知事物,从而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五、充分重视基础文化课的铺垫作用
在图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到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甚至下课后自习时无法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个别学生因文化课掌握的不扎实,理解不够深刻,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共抓,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要适当,否则学生掌握专业得不到保障,文化课是职教课的基础,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勿要顾此失彼。
六、实践操作与理论有机结合
在聋校教学当中,聋生主要依靠视觉去感知事物。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中,他们对书上的知识理解有限、片面。例如在讲授素描头像画时,我给学生讲了素描的基础知识和作画要领,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有的同学作画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专注地观察与研究所画的客观对象,对作画步骤不做任何安排和考虑;还有的学生尽力去刻画头像的造型特征、比例、解剖等,结果画出来一看简直像一个僵死的木头人。经过我的耐心指教,学生才悟到死板地追求形的准确并不能把人画“像”,我也告诉他们“骨法用笔”固然重要,但“气韵生动”才是素描的目的。学生才顿开茅塞,也主动地改正了错误,不但提高了对物体的分辨和对比能力,而且自己动脑并改正了错误,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作画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手、眼、脑并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通过自我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
七、专业技术教育与市场的结合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聋生就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作为教师要培养其竞争意识,让他们提前进入社会,勇于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利用空闲时间多学生进入社会、商场、画廊以及工艺品公司等参观学习,了解市场对美术的需要,加强与市场的交流与沟通,使之不断提高。这样让聋生明白,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有必要增强竞争意识和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懂得作为一名残疾人,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生存,要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使自己具备竞争优势和就业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市场调查开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有计划地进行采购、加工、销售并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设计一下各种服务,让他们调动所学的全部知识,运用自己具备的各种能力,学到课堂中、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如“怎样使服务赢得顾客”,“怎样做到公平合理竞争”,“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等等,让他们学会如何推销自己的美术产品。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同时学生实践印象深刻,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高。
聋校专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基本技能,一种就业的基本条件,在当今社会其意义越来越明显。聋校的美术专业正逐步进行科学的课程改革,为了聋生的将来,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劳动者,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专业技术教育,才能把他们塑造成心理健康,残而不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同样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聋校美育的主要学科,包括绘画、木刻、刺绣和工艺等,其中以绘画为主。我的体会是加强美术课教学的趣味性,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以“被动”转为“主动”增强参与意识发掘其内在潜力,使他们自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有一天,在我讲课的过程当中,有位学生举手示答并拿出几本西洋画的图画对我说:“为什么中国画与国外画画的不一样,区别在哪里?”面对他们一双渴望的眼神时我讲:“中国画的画面效果不像西洋画那样强调立体感,也不像西洋画那样讲究光照方向,而是强调‘传神’”。我还给他们举了例子,如《李白行吟图》并用手指指点着讲:“你看,李白人物头部较具体,衣服寥寥数笔,但也很好的抓住了诗人在构图诗篇、斟字酌句中微动态的一刹那,把李白豪爽、洒脱、浮想连翩的神态勾画出来,其他的细技末节都极其省略。虽然画面着墨不多,但却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啊!”最后我还告诉他们:“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我讲的话已吸引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情绪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聋生在绘画中学会思考
绘画教学,如果只停留在教师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或者只会画单一的情景或事物,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自我发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进行培养,如教画《窗户》这课,我先指导学生完成窗户的形状,剩下部分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讲解时我问学生:“我们打开窗户,往外看,大家想一想,能看到什么?”于是,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学生的头脑形成了许多景和物,有的看到了蓝蓝的大海,海上的白帆和飞翔的海鸥;有的还看到了夜空中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还有的看到了巍巍连绵的群山等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象,我再一次鼓励大家将自己想到的用手中的笔画下来。通过类似的有意识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作画兴趣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创性
教聋生学画,不应只是在绘画技能上的培养,还要在想和画中培养其优良的思维品质。一是灵活,一件事情、一个物体,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侧面去表现,起点灵活;二是联想,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联想,充实和丰满画面;三是新颖,培养学生有信心超过别人,尽量少抄袭别人的想法和表现方法,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对于聋校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为学生学习美术系统处于封闲状态,信息反馈少,知识迁移量少,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程式化。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授图案设计课之《色彩》时,仅凭单纯的说教来讲授色彩,学生很难去想象的,我便制作了多件色彩示范图,如:光的颜色、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等,结合生动的图片范例,框架示意图,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起来简单多了。法国美术史学家查理·勃朗曾说过:“必须把素描与色彩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绘画,正如男女结合才能孕育人类一样……”在讲解《色彩》时,我采用了实物教学方法,用水粉笔把三原色演变为多种色,还用三棱镜在阳光的照耀下变为七色,让学生既能观察到,又能动手涂画到,从多个角度来感知事物,从而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五、充分重视基础文化课的铺垫作用
在图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到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甚至下课后自习时无法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个别学生因文化课掌握的不扎实,理解不够深刻,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共抓,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要适当,否则学生掌握专业得不到保障,文化课是职教课的基础,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勿要顾此失彼。
六、实践操作与理论有机结合
在聋校教学当中,聋生主要依靠视觉去感知事物。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中,他们对书上的知识理解有限、片面。例如在讲授素描头像画时,我给学生讲了素描的基础知识和作画要领,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有的同学作画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专注地观察与研究所画的客观对象,对作画步骤不做任何安排和考虑;还有的学生尽力去刻画头像的造型特征、比例、解剖等,结果画出来一看简直像一个僵死的木头人。经过我的耐心指教,学生才悟到死板地追求形的准确并不能把人画“像”,我也告诉他们“骨法用笔”固然重要,但“气韵生动”才是素描的目的。学生才顿开茅塞,也主动地改正了错误,不但提高了对物体的分辨和对比能力,而且自己动脑并改正了错误,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作画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手、眼、脑并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通过自我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
七、专业技术教育与市场的结合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聋生就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作为教师要培养其竞争意识,让他们提前进入社会,勇于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利用空闲时间多学生进入社会、商场、画廊以及工艺品公司等参观学习,了解市场对美术的需要,加强与市场的交流与沟通,使之不断提高。这样让聋生明白,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有必要增强竞争意识和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懂得作为一名残疾人,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生存,要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使自己具备竞争优势和就业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市场调查开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有计划地进行采购、加工、销售并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设计一下各种服务,让他们调动所学的全部知识,运用自己具备的各种能力,学到课堂中、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如“怎样使服务赢得顾客”,“怎样做到公平合理竞争”,“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等等,让他们学会如何推销自己的美术产品。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同时学生实践印象深刻,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高。
聋校专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基本技能,一种就业的基本条件,在当今社会其意义越来越明显。聋校的美术专业正逐步进行科学的课程改革,为了聋生的将来,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劳动者,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专业技术教育,才能把他们塑造成心理健康,残而不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同样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