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肌红蛋白异常增高患者的临床应用探讨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es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肌红蛋白(Mb)异常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E治疗的57例Mb异常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44例,女性为13例;年龄为(50.1±14.7)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患者接受PE治疗前和接受末次PE治疗后的血常规检查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每次接受PE治疗后血清Mb和血清肌酸酐(Scr)值.其中,血常规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值、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检查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cier生存分析法对影响患者血清Mb和Scr值有效恢复率的因素(性别、年龄、疾病诱因、治疗前血清Mb和Scr值)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 ①本研究57例Mb异常增高患者接受PE治疗后,其WBC、Hb值、HCT及APPT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91,P=0.026;t=5.033,P<0.001;t=5.079,P<0.001;Z=2.111,P=0.03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和PT虽然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3,P=0.894;Z=1.624,P=0.104).②本研究57例Mb异常增高患者接受PE治疗后,其中41例血清Mb值下降至<1 000 μg/L,血清Mb值有效恢复率为71.9%(41/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Mb及Scr值是患者接受PE治疗后血清Mb值有效恢复率的影响因素(P =0.031、0.037);疾病诱因、治疗前血清Mb及Scr值是患者接受PE治疗后Scr值有效恢复率的影响因素(P =0.036、<0.001、=0.003).结论 PE治疗能有效清除Mb异常增高患者体内的Mb,防止肾功能损伤.针对Mb异常增高患者的PE治疗应尽早实施,并且在患者肾功能明显受损之前,开展PE治疗能更大程度地避免其肾功能进一步损伤.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第八位常见的癌症,也是中国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诸如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手段不断进步,但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及5年存活率仍然较差.针对食管癌的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非编码RNA.研究结果显示,lncRNA参与多种细胞进程,包括细胞凋亡调控、肿瘤浸润与转移,其在肿瘤发生
为进一步验证黄腐酸产品作用,探索建立在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技术规范,进行本实验。 In order to further verify the role of fulvic acid products, to explore the establis
长期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的饮食管理是腹透护理中的重点电是难点.重点在于饮食控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难点在于饮食管理必须有患者的参与和合作.对此,我院从2003年2月开始对20例腹透患者实施了饮食自我护理(简称饮食自护)教育和干预,经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血小板为血液循环中发挥止血与血管损伤修复功能的特殊细胞,为机体止血、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其亦涉及机体的炎症反应、固有免疫、血管生成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等过程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氧化还原敏感性的载阿霉素(DOX)纳米粒子,并研究其体外释放及靶向肝癌细胞的性能.方法 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