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病难”到“得病难”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4日是今年医改新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据互联网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新浪网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怎么看待新医改方案”的调查显示,1/4的被调查者反映“看不太懂”,40.8%的人表示对医改新方案实施效果不乐观,更多的网友则是抱怨向公众征求意见的一个月时限太短。
  藉着多年在政府机关从事政策研究的功底,笔者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研读了三遍。实话实说,全文13521字,语句简明,观点清晰,逻辑严谨,论述全面,并无晦涩难懂之处。比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立足当前,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讲得明确,说得实在,不该有人看不懂的,更多人可能是没有从中读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已。
  其实不然,笔者注意到“新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不可轻看这段文字,笔者以为这是新方案中最明确、最闪光的亮点。让更多的百姓不得病,让更多“得不起病”的人不得“富贵”病,把“看病难”变成“得病难”,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
  话说回来,“看病难”是现实,“得病難”能实现吗?
  不妨告诉您一个事实。今天,导致九成以上百姓死亡的有十大原因,它们几乎也是引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十大疾病。这十大疾病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密切关联,是每个人自己可以调控的。而且十大疾病的长成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比如排位前三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即使你有父母遗传因素加上周围环境的“配合”,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个人“努力”要得其中某一种其实是不太容易的。如此说来,“得病难”并非是一件难事。特别是那些害社会精英英年早逝,使夕阳晚年痛苦相伴,让致富农民重返贫困,令平民百姓难以负担的慢性病、多发病、“富贵”病、“受罪”病,其实是完全可以不得的。“看病难”已是困扰政府和民众多年的痼疾,“得病难”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解决“看病难”是下游抗洪抢险,激励“得病难”是上游植被保护,抗洪抢险当然义不容辞,植被保护更是千秋大计,防患未然,让更多的人“得病难”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一张照片。一位全裸的骑行者,好像正穿梭在雨雾中,画面看起来不很清晰,但男人身上的每一块哪怕是最细小的肌肉都清晰地迸发着张力。从手背到耳根
去年的7月,本人应邀到某市给平安保险公司做一场健康科普讲座。正巧那天是内人的生日,自然没能在家陪她。触景生情,恍然意识到人一生中有很多值得纪念或记忆的日子,但人一生中无法错过的日子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也就是生日;还有一个是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我把它叫做“结日”。  生日是你自己根本无从掌控的,尽管今天有些准父母可以花钱选个好听好记的日子,让医生把你从娘肚子里直接请到世上来,
春节前,一位好友请我帮他和夫人安排一次年度例行体检。为了考察我推荐的体检机构的服务流程和质量,我索性陪他们一起参加了体检。因为过去几年一直每年体检,而且各项指标从未有过“明显异常”。加之此次更多了些“实地考察”的成分,心态自然是相当地放松,甚至多少有点儿走过场的感觉。  体检结果出来,随手翻开主检报告,第一行赫然写着:肝中强回声待查,建议CT进一步检查!我又翻到封面,确认这份体检报告就是我本人的。
目的:研究社区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涌泉穴预防中风病的效果,探索适应社区情况的特色中医适宜技术治未病的发展之路.方法:选择本社区2012-01/2013-12400例符合条件的中风高危自愿
周日,通过无线电波和江苏徐州的听众朋友又做了一次愉快的交流。令我倍感欣喜和自豪的是,两年多的时间里,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居家百姓,不仅个个都成了我们健康科普教育活动的受益者,最难能可贵的,他们中不少人还能讲出一整套科学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原理,俨然就是一位够格的健康科普讲师。听他们讲健康,讲生活,讲体会,讲效果,让我得出一个结论:健康其实是可以学到的。  年过花甲的李大伯身体一直比较弱,按他自己的话说
飞行器外型设计遗传优化算法网格计算系统是基于网格技术的.该系统由一组网格服务所构成.遗传算法中的流场计算模块(CFD)在该系统中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并可运行在各种计算机
当我们还沉浸在奥运会、残奥会的一幕幕美好回忆的时候,大脑却遭到突如其来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烈冲击。我们甚至无法接受这“完美”与“残缺”间如此剧烈的急转弯。成千上万不满周岁的婴儿无辜受害,小小肾脏就长出了难以置信的结石。全国各地的年轻父母满怀忐忑,带着他们的孩子到医院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检查。一只原本美丽的“三鹿”看似被一种莫名奇妙的“三聚氰胺”绊了一个大跟头,能不能重新站起来还很难说。  混沌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