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编辑作为网站内容的建设者和把关人,是网络舆论引导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网络论坛编辑,是网络舆情的直接监测者和引导者,而且还可通过标题设置、置顶等多种技术手段和编辑方法进行“议程设置”,使一些网民的帖子获得较高的点击量和关注度,制造网络热点。所以论坛编辑“把关人”的角色正在向“网络舆论领航员”这一角色推进。…但网络编辑在享受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受到网络环境的巨大限制。传统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组织热点讨论时,编辑对于传播内容的把关拥有绝对的权利,但在网络尤其是论坛中,类似于一个“意见自由市场”,网民可任意发表言论。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对舆论的引导要做到“隐蔽自然”,让广大网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信息,认同观点。所以在网络环境下,论坛编辑要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就要在借鉴传统媒体编辑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点。
一 主动构建沟通渠道
能够在网络中成为舆论热点的问题,多是和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和事件当中,多会涉及如政府机关、权力机构、知名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网民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特点,在网上揭露腐败,引起诸如“网络罢官”等现象,着实令一部分政府官员谈网色变。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若任由发展,往往会沦为一些利益集团和机构的工具,进而成为社会群体事件的诱因。
网络编辑,尤其是一些地方网站论坛的编辑,对此则面临着两难选择。删帖会激起网民的反对,不删则会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不满,严重的网站会因此被封。编辑面对无法核实真伪的爆料帖子,一旦做出错误的判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网络编辑怎样处理这样的矛盾呢?首先,网络编辑须明确网络作为公共意见的平台,是公共话语进行交流、辩论的平台,须确保各方的话语权,以达到相对的客观公正。为此,要努力建构各方的沟通渠道,保障不同声音的链接,而作为把关人的编辑,在选择话语时,要站在高度人文立场之上,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为交流方提供充分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切实保障每个交流者的权益,这是编辑的基本原则。
其次,网络编辑要善于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网络编辑的工作是负责网站的建设和内容的编辑,通常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舆论动向,资深的编辑还能够预测舆论发展的方向和规模。这时,编辑要将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就须拿出权威准确的信息传播给受众,而受众也需要这样的信息。所以网络编辑如果能够很好地架起一座相关部门和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将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这方面,温州一民间网站——温州703网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温州703网被称为全国“最猛料网站”:温州前副市长杨秀珠出逃、温州官员低价购房等,这些爆料数次引发温州官场动荡。而温州703网也相继以“涉嫌金融诈骗”、“非法运营”等原因被关闭,创办者一度还租用多个服务器,甚至将服务器搬到国外。
2011年初,温州703网再次受到包括新华社等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该网站爆出“钱云会案”,更在于该网站与政府达成了协议,开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模式。网站中有专人负责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针对网络论坛爆出的诸多猛料,向政府机关核实,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实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2011年1月18日,温州703网有网帖称,负责“钱云会案”的专案组组长沈强自杀。网站编辑黄学敏迅速找公安局求证,然后直接将此假帖删除。他认为,703网已渐渐形成一套管理网帖的规范,核实信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被证实是虚假信息的,一律删帖,不会用品牌去做吸引眼球的事情。”
二 妥善协调与版主的关系
在编辑活动的“六元”关系之中,作者、编者和读者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交互作用关系。作者是编辑人际联络中的一极,是编辑活动的开端。在社会文化大厦的建构中,编者与作者分工不同,作者侧重预制部件的创造,编辑侧重对预制部件的整合组装,二者优势互补。目前多数网站的论坛,都是由一两个编辑管理多个子论坛,论坛的最直接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各论坛的版主,版主就是论坛的“作者”。版主和编辑之间是分工不同的平等的协作关系。网络编辑对论坛的管理是间接通过版主来实现的,毕竟网络编辑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候在论坛,关注每一个网民的帖子。所以论坛编辑要妥善协调与版主的关系。
首先,编辑要明确与版主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尽管版主的任免权在论坛编辑手中,并不意味着编辑对版主有绝对的领导权。论坛编辑的舆论引导,离不开论坛版主的支持。版主是其所在论坛的“意见领袖”,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版主仍然能够成为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引导舆情的发展。所以编辑要重视并充分发挥版主的作用。
对于各子论坛的管理团队,编辑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配合。各大网站都很重视论坛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吸引人气,论坛最终的发展还要靠版主的努力,一个论坛的兴旺与否,和这些版主的付出休戚相关。所以很多著名论坛版主,也是各大网站争相挖掘的人才。
论坛编辑要为版主的工作提供支持。这种支持包括技术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版主管理论坛的各种权限,版主对论坛各种功能的改进意见等。论坛编辑对版主的支持还体现在举办版主线下活动、优秀版主评选、对于版主在子论坛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奖品等,提高版主对论坛工作的积极性。如新浪论坛,每年度举办的“十大优秀版主”评选活动等,提高了版主的荣誉感和对网站的忠诚度。
版主无偿服务的热情往往来源于其对服务论坛的热爱,但如果论坛的发展不符合版主的理想和预期,版主也可有多种选择。比如2008年6月厦门小鱼社区版主集体出走事件,因版主不满社区走商业化发展之路,6月1日零时,厦门最大的论坛社区——厦门小鱼社区版主集体出走,同时,一个新的网站厦门鱼坛社区(VONW.amoyfish.eom)宣告成立,版主基本是小鱼社区的原班人马。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新设立的厦门鱼坛注册数即超过万人大关,人气火爆。由此可见,版主和编辑不是上下级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协作关系。编辑负责论坛的技术支持和宏观管理,版主负责论坛的日常管理工作,两者共同协作,共同目标是建设一个和谐、民主、高人气的论坛。
其次,编辑要培养和提高版主的编辑素养。编辑素养是媒介素养的一个方面,指“编辑的中介性地位和作为传媒守门人的责任,决定了他们需要有对各种信息加以鉴别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有借用各种传播媒介 传播信息的能力,即接受和传播媒介信息的多种素养”。提高论坛版主的编辑素养,密切论坛编辑和版主的关系,使版主能够自觉配合编辑的舆论引导工作,对网络舆论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坛编辑要培养版主的编辑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很多论坛的版主都由在论坛表现较为活跃的网民自愿申请担任。因此版主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编辑面对这一状况要有所作为。新浪网社区的“亲子论坛”,由网友组成的管理团队自发地组织“亲子论坛管理后备人才培训班”,通过网络组织有意担任版主的网友学习论坛的版规,培训版务操作,由论坛的资深版主担任教师的角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论坛编辑可借鉴这一做法,对有志于成为版主的网友进行编辑知识的培训,提高版主的媒介素养尤其是编辑素养,增强版主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责任意识,培养其分辨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 准确把握网民心理
以“六元”构成的编辑活动,实际上是作者、编者和读者以“媒体”为中心,共同参与文化创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生生不息的“活动场”。作者是编辑活动的开端,而读者是编辑活动的终端,编者特别强调要有读者意识,就是为了使编辑编传的讯息内容适应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接受方式。在网络论坛,编辑面对的“读者”就是网民,在网络中,作为读者的网民充分体现了主体问性,网民可以即时在网络发布和反馈信息,不断地变换角色,参与到网络舆论中。网络编辑要进行舆论引导,要有网民意识,要先了解网民的接受心理,采用网民乐于接受的方式自然地引导舆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30岁~39岁的占23.4%,20~29岁的占29.8%,10—19岁的占27.3%,也就是说,目前网民中以通常所说的“70后”“80后”“90后”为主体。在网民的学历结构上,高中学历的网民占35.7%,大专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各占11.8%和11.4%。这些网民中的大多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追求个性自由,有反叛精神,年轻活泼,勇于创新,更易接受新事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群体总体表现出社会阅历较浅,判别力较低和从众心理较强的特点。
怎样使网民能够从心理上接受舆论引导,改变态度和观点,如何将编辑从相关部门获得的权威信息顺利传播给网民,需要网络编辑进行精心策划。
首先,论坛编辑要尊重每一位网民。传统媒体中编辑和作者、读者的关系已不适用于网络编辑。在网络论坛中,每一个网民既是论坛的阅读者,又是论坛的使用者和作者,每一个网民都可能随时成为作者。所以网络编辑要慎重地对待虚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建立和网民畅通的沟通机制。在面对诸多的网络爆料帖子时,网络编辑要果断地删除一些已确定内容虚假的帖子,且在必要的时候给予解释和沟通,而不是一味删帖,对网民的疑问和不满置之不理。
其次,网络编辑要将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核实的信息及时发布出来。网络上信息的发布不应是通告式的,而要充分尊重网民的阅读心理和习惯。网民的主体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对现实社会的套话空话、带有传统媒体宣传痕迹的新闻和言论十分反感,对网络中的“删帖”“屏蔽”等操作深恶痛绝。这一点也反映在网民的阅读心理上,他们不喜欢那些用现实社会语言表达的文章,而是喜欢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而又见解深刻的文章和帖子。对于官方回应热点问题,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表现官方诚意、客观公正、数据翔实可信的回应。可以采用邀请嘉宾访谈,邀请专家和网友对事件进行评论等方式,吸引网民参与到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当中。
很多论坛编辑还身兼论坛版主,常常成为论坛中的意见领袖,也深谙网络语言的特点。所以要尽量将信息转化为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温州703网,当温州市纪委就论坛里出现的题为“温州市某局长被双规”的帖子,打电话给论坛编辑澄清该局长只是在配合调查时,编辑巧妙地以“今天中午××局局长被纪委请去喝茶”为题发布帖子,并没置了绿色高亮,醒目地停留在论坛首页上。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喝茶”一词代替了官方语言“接受调查”,既澄清了该局长被双规的传闻,又承认了该局长接受调查的事实,贴近网民的语言使用习惯和风格,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哲,董天策.从信息把关人到舆论领航员——网络编辑如何引导网络论坛[J].新闻实践,2008(1).
[2][6]王婧.温州民间网站开创监督新模式与政府达成协议[J].中国新闻周刊,201l(1):27.
[3]王振铎,等.编辑学原理论[M1.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61.
[4]姜珊珊,李欲晓,徐敬宏.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2).
[5]包鹏程.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媒介素养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一 主动构建沟通渠道
能够在网络中成为舆论热点的问题,多是和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和事件当中,多会涉及如政府机关、权力机构、知名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网民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特点,在网上揭露腐败,引起诸如“网络罢官”等现象,着实令一部分政府官员谈网色变。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若任由发展,往往会沦为一些利益集团和机构的工具,进而成为社会群体事件的诱因。
网络编辑,尤其是一些地方网站论坛的编辑,对此则面临着两难选择。删帖会激起网民的反对,不删则会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不满,严重的网站会因此被封。编辑面对无法核实真伪的爆料帖子,一旦做出错误的判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网络编辑怎样处理这样的矛盾呢?首先,网络编辑须明确网络作为公共意见的平台,是公共话语进行交流、辩论的平台,须确保各方的话语权,以达到相对的客观公正。为此,要努力建构各方的沟通渠道,保障不同声音的链接,而作为把关人的编辑,在选择话语时,要站在高度人文立场之上,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为交流方提供充分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切实保障每个交流者的权益,这是编辑的基本原则。
其次,网络编辑要善于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网络编辑的工作是负责网站的建设和内容的编辑,通常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舆论动向,资深的编辑还能够预测舆论发展的方向和规模。这时,编辑要将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就须拿出权威准确的信息传播给受众,而受众也需要这样的信息。所以网络编辑如果能够很好地架起一座相关部门和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将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这方面,温州一民间网站——温州703网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温州703网被称为全国“最猛料网站”:温州前副市长杨秀珠出逃、温州官员低价购房等,这些爆料数次引发温州官场动荡。而温州703网也相继以“涉嫌金融诈骗”、“非法运营”等原因被关闭,创办者一度还租用多个服务器,甚至将服务器搬到国外。
2011年初,温州703网再次受到包括新华社等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该网站爆出“钱云会案”,更在于该网站与政府达成了协议,开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模式。网站中有专人负责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针对网络论坛爆出的诸多猛料,向政府机关核实,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实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2011年1月18日,温州703网有网帖称,负责“钱云会案”的专案组组长沈强自杀。网站编辑黄学敏迅速找公安局求证,然后直接将此假帖删除。他认为,703网已渐渐形成一套管理网帖的规范,核实信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被证实是虚假信息的,一律删帖,不会用品牌去做吸引眼球的事情。”
二 妥善协调与版主的关系
在编辑活动的“六元”关系之中,作者、编者和读者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交互作用关系。作者是编辑人际联络中的一极,是编辑活动的开端。在社会文化大厦的建构中,编者与作者分工不同,作者侧重预制部件的创造,编辑侧重对预制部件的整合组装,二者优势互补。目前多数网站的论坛,都是由一两个编辑管理多个子论坛,论坛的最直接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各论坛的版主,版主就是论坛的“作者”。版主和编辑之间是分工不同的平等的协作关系。网络编辑对论坛的管理是间接通过版主来实现的,毕竟网络编辑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候在论坛,关注每一个网民的帖子。所以论坛编辑要妥善协调与版主的关系。
首先,编辑要明确与版主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尽管版主的任免权在论坛编辑手中,并不意味着编辑对版主有绝对的领导权。论坛编辑的舆论引导,离不开论坛版主的支持。版主是其所在论坛的“意见领袖”,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版主仍然能够成为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引导舆情的发展。所以编辑要重视并充分发挥版主的作用。
对于各子论坛的管理团队,编辑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配合。各大网站都很重视论坛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吸引人气,论坛最终的发展还要靠版主的努力,一个论坛的兴旺与否,和这些版主的付出休戚相关。所以很多著名论坛版主,也是各大网站争相挖掘的人才。
论坛编辑要为版主的工作提供支持。这种支持包括技术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版主管理论坛的各种权限,版主对论坛各种功能的改进意见等。论坛编辑对版主的支持还体现在举办版主线下活动、优秀版主评选、对于版主在子论坛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奖品等,提高版主对论坛工作的积极性。如新浪论坛,每年度举办的“十大优秀版主”评选活动等,提高了版主的荣誉感和对网站的忠诚度。
版主无偿服务的热情往往来源于其对服务论坛的热爱,但如果论坛的发展不符合版主的理想和预期,版主也可有多种选择。比如2008年6月厦门小鱼社区版主集体出走事件,因版主不满社区走商业化发展之路,6月1日零时,厦门最大的论坛社区——厦门小鱼社区版主集体出走,同时,一个新的网站厦门鱼坛社区(VONW.amoyfish.eom)宣告成立,版主基本是小鱼社区的原班人马。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新设立的厦门鱼坛注册数即超过万人大关,人气火爆。由此可见,版主和编辑不是上下级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协作关系。编辑负责论坛的技术支持和宏观管理,版主负责论坛的日常管理工作,两者共同协作,共同目标是建设一个和谐、民主、高人气的论坛。
其次,编辑要培养和提高版主的编辑素养。编辑素养是媒介素养的一个方面,指“编辑的中介性地位和作为传媒守门人的责任,决定了他们需要有对各种信息加以鉴别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有借用各种传播媒介 传播信息的能力,即接受和传播媒介信息的多种素养”。提高论坛版主的编辑素养,密切论坛编辑和版主的关系,使版主能够自觉配合编辑的舆论引导工作,对网络舆论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坛编辑要培养版主的编辑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很多论坛的版主都由在论坛表现较为活跃的网民自愿申请担任。因此版主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编辑面对这一状况要有所作为。新浪网社区的“亲子论坛”,由网友组成的管理团队自发地组织“亲子论坛管理后备人才培训班”,通过网络组织有意担任版主的网友学习论坛的版规,培训版务操作,由论坛的资深版主担任教师的角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论坛编辑可借鉴这一做法,对有志于成为版主的网友进行编辑知识的培训,提高版主的媒介素养尤其是编辑素养,增强版主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责任意识,培养其分辨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 准确把握网民心理
以“六元”构成的编辑活动,实际上是作者、编者和读者以“媒体”为中心,共同参与文化创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生生不息的“活动场”。作者是编辑活动的开端,而读者是编辑活动的终端,编者特别强调要有读者意识,就是为了使编辑编传的讯息内容适应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接受方式。在网络论坛,编辑面对的“读者”就是网民,在网络中,作为读者的网民充分体现了主体问性,网民可以即时在网络发布和反馈信息,不断地变换角色,参与到网络舆论中。网络编辑要进行舆论引导,要有网民意识,要先了解网民的接受心理,采用网民乐于接受的方式自然地引导舆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30岁~39岁的占23.4%,20~29岁的占29.8%,10—19岁的占27.3%,也就是说,目前网民中以通常所说的“70后”“80后”“90后”为主体。在网民的学历结构上,高中学历的网民占35.7%,大专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各占11.8%和11.4%。这些网民中的大多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追求个性自由,有反叛精神,年轻活泼,勇于创新,更易接受新事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群体总体表现出社会阅历较浅,判别力较低和从众心理较强的特点。
怎样使网民能够从心理上接受舆论引导,改变态度和观点,如何将编辑从相关部门获得的权威信息顺利传播给网民,需要网络编辑进行精心策划。
首先,论坛编辑要尊重每一位网民。传统媒体中编辑和作者、读者的关系已不适用于网络编辑。在网络论坛中,每一个网民既是论坛的阅读者,又是论坛的使用者和作者,每一个网民都可能随时成为作者。所以网络编辑要慎重地对待虚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建立和网民畅通的沟通机制。在面对诸多的网络爆料帖子时,网络编辑要果断地删除一些已确定内容虚假的帖子,且在必要的时候给予解释和沟通,而不是一味删帖,对网民的疑问和不满置之不理。
其次,网络编辑要将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核实的信息及时发布出来。网络上信息的发布不应是通告式的,而要充分尊重网民的阅读心理和习惯。网民的主体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对现实社会的套话空话、带有传统媒体宣传痕迹的新闻和言论十分反感,对网络中的“删帖”“屏蔽”等操作深恶痛绝。这一点也反映在网民的阅读心理上,他们不喜欢那些用现实社会语言表达的文章,而是喜欢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而又见解深刻的文章和帖子。对于官方回应热点问题,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表现官方诚意、客观公正、数据翔实可信的回应。可以采用邀请嘉宾访谈,邀请专家和网友对事件进行评论等方式,吸引网民参与到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当中。
很多论坛编辑还身兼论坛版主,常常成为论坛中的意见领袖,也深谙网络语言的特点。所以要尽量将信息转化为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温州703网,当温州市纪委就论坛里出现的题为“温州市某局长被双规”的帖子,打电话给论坛编辑澄清该局长只是在配合调查时,编辑巧妙地以“今天中午××局局长被纪委请去喝茶”为题发布帖子,并没置了绿色高亮,醒目地停留在论坛首页上。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喝茶”一词代替了官方语言“接受调查”,既澄清了该局长被双规的传闻,又承认了该局长接受调查的事实,贴近网民的语言使用习惯和风格,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哲,董天策.从信息把关人到舆论领航员——网络编辑如何引导网络论坛[J].新闻实践,2008(1).
[2][6]王婧.温州民间网站开创监督新模式与政府达成协议[J].中国新闻周刊,201l(1):27.
[3]王振铎,等.编辑学原理论[M1.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61.
[4]姜珊珊,李欲晓,徐敬宏.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2).
[5]包鹏程.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媒介素养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