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扩大端端吻合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中期随访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扩大端端吻合术(EEEA)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早、中期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EEEA治疗单纯CoA及CoA合并畸形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15 d~2岁6个月,平均(3.26±1.04)个月;体重2.8~14.3 kg,平均(4.45±1.67)kg.其中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矫治单纯CoA 21例,经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49例.随访时间1~5年.结果 无手术早期死亡,术后中期死亡3例;术后早期再缩窄病例2例,中期仍为2例;术后早期发生高血压9例,中期3例.结论 EEEA治疗婴幼儿CoA(包括合并心内畸形)术后早、中期效果较好,生存率较高,并发症较低;EEEA同其他术式相比,其治疗CoA术后再缩窄率较低;EEEA治疗3岁以下不同年龄组CoA患儿术后早、中期高血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EA是目前治疗婴幼儿CoA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荐。

其他文献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最早在1956年由Prader报道1例自幼肥胖、身材矮小、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及智能发育障碍的病人而得名,1961年Prader和Willi又补充14例相似病例,命名为P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一种以血液凝血-抗凝血与纤溶-抗纤溶失衡为病理特征的临床-出血综合征[1-2]。DIC是新生儿危重急症之一,约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手术前后激素替代治疗与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0例颅咽管瘤儿童与正常同龄儿血皮质醇(PTC)、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GH)、性激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催乳激素(PRL)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分析24例随访满2
随着产前检查和新生儿常规体检的普及,发现胎儿、新生儿心律失常并不少见[1-7],发生率分别为1%~2%、0.5%~4.8%[1-2]。心脏传导系统是受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即副
目的 总结应用自体肺动脉管道治疗儿童主动脉弓离断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应用自体肺动脉血管管道矫治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5例,年龄分别为5个月、2岁、5岁、12岁、16岁,年龄中位数为5岁;体重7.5~52 kg,中位数为12.5 kg.全组均为正中切口Ⅰ期矫治手术,采用双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降温至深低温(18℃)过程中完成心内畸形的修补;选择利
目的 在NUSS手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手术操作、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103例,其中男93例,女10例,年龄3~14岁,大面积扁平胸加漏斗胸10例,不对称性漏斗胸11例,包括伴部分鸡胸样隆起不对称性漏斗胸3例,复发性漏斗胸5例,其余为基本对称性漏斗胸.矫形钢板采用由我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改良漏斗胸矫治钢板,按钢板的厚度及宽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