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展示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积聚企业发展的正能量,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鼓舞人、激励人的和谐工作氛围,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85-02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提升全员文化意识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特有的宝贵资源。对企业而言,全员文化意识越强,文化地位越高,推进文化建设的力度就越大。
  1.提升“文化是企业的形象”的思想意识
  要利用演讲会、报告会和学习会等各种形式,在职工中开展“文化是企业的形象”的宣传教育,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树标塑形”活动,使每名职工认识到自身的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从而自觉规范言行,通过每名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培树、展示和凝结成企业的形象。
  2.提升“文化是企业的品牌”的思想意识
  “品牌”是—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立足社会、赢得市场的“拳头”产品。品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力量。为此,要结合企业实际,利用写感言、谈体会等各种形式,提升职工“文化是企业的品牌”的思想意识,使每名职工真正认识到每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自己的精品和品牌。各级组织、各部门要在本系统、同行工作中创品牌,每名职工都要“创岗位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3.提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的思想意识
  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力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就会缺少聚合力,失去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要坚持开展理想、信念、追求教育,使企业每名职工认识到,自身是有理念、有信念、有追求的生命體。而文化就是生命体的灵魂,从而提振士气,使每名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命运共同体,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增强文化整体效应
  主要是通过激发职工在企业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增强“传承效应”、“共为效应”和“激励效应”,汇集成推进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凝聚文化建设的合力。
  1.激发职工自豪感,增强“传承效应”
  要坚持对企业职工特别是新职人员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组织开展“忆传统、讲历史、爱企业”主题教育,请离休老干部讲企业发展建设的光荣史,请退休老劳模讲自己在企业的成长史,请当代青年先进典型讲岗位奋斗史,增强新职人员成为企业一员的自豪感,从而自动自发地传承企业光荣传统,承载建设企业美好家园的重任。
  2.激发职工责任感,增强“共为效应”
  要通过组织职工参观先进企业和开展“知我企业·爱我企业·强我企业”大讨论活动,增强职工爱企如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引导和帮助职工认识到文化建设与企业紧密相联,文化与每名职工息息相关,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鲜感、时代感和责任感,增强“企业兴衰人人有责,企业文化人人负责”的意识,使职工对文化建设有兴趣、乐参与、愿作为,形成文化建设的“共为效应”,从而使广大职工立足岗位,自觉践行。
  3.激发职工成就感,增强“进取效应”
  要通过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安康杯”劳动竞赛、“劳动我最美”、“才艺大赛”等活动,给职工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对涌现出的各类精英人才进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使职工既受奖又光荣。同时,通过举办“中国梦·劳动美”演讲赛等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增强职工团队“进取效应”。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在文化创建上着力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要坚持践行人本理念,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主动承责意识,合力共促企业文化建设。
  1.必须在“外化于形”上着力
  组织职工通过精心思考、动手绘画和电脑制作等过程,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集思广益,设计“企业标识”、徽章和行为识别系统,加强内外部环境建设,在确立企业形象的过程中提升职工的“认知度”,使职工认识到文化建设与每个人有关,需要全员参与共创,从而在“外化于形”中引导职工为企业增光添彩。
  2.必须在“内化于心”上着力
  发动职工人人参与,发自内心地总结、提炼和形成符合企业实际、职工自觉接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理念等,并采取刻字上墙、上文化园地、进各种宣传画册等形式广泛宣传、使用,使职工牢记于脑,内化于心,在日常潜移默化的感染中理解其深刻内涵,进而变成积极进取的行动方向和精神动力,并在生产实践中自觉践行,增强职工的“参与度”,形成文化建设共建态势。
  3.必须在“固化于制”上着力
  职工作为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的落实者和执行者,直接参与其中,将实践经验、岗位职责总结应用于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作业程序的规范中,形成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具有长效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帮助职工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文化建设行为规范长效机制,使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企业生产相融合、相渗透,增强职工的“融入度”,在文化建设的共为中,实现人与规章的完美结合,促进职工与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突出“正强化”作用,通过实施正向激励,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文化感染力、互助力和辐射力,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建设。
  1.用精神激励,提升感染力
  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深度宣传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发展成果,用先进的文化激励职工,深化文化建设。要着力建好覆盖企业职工的“文化角”,创作生产经营先进做法和先进典型的优秀文化精品。要结合庆“七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坚持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为职工捧上“精神盛宴”,提升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和熏陶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用帮带激励,提升互助力
  主要是发挥优秀管理者、技术能人、技术尖子的帮带作用,扩大先进群体,打造过硬团队。要通过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先进典型的作用,实现“帮带”正激励,由骨干带一般、强手带弱手、尖子带薄弱、师傅带徒弟、党员带群众,并实施“帮带达标同奖”制度,激励更多的职工增强互助本领,提升互助力,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团队的魅力和共同成长的快乐。
  3.用貢献激励,提升辐射力
  要通过实施“岗位做贡献”激励机制,开展“保安全、保质量、促发展”立功竞赛、岗位比武擂台赛、
  “主人翁”创新活动,以及全员“星级职工”评比等活动,充分体现职工技能高低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赖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形成当主人、做贡献的进取态势,使先进受到尊重,岗位明星受到追捧,辐射和带动职工更加爱企建企,珍惜岗位,建功立业。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凝聚文化建设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各级组织共为、职工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形成“文化理念自我提升、文化成果全员共享”的“共创共建”态势。
  1.明晰目标,共创共建
  —个企业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职工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动力。因此,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明确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一盘棋”,职工人人参与的近期、远期“共创共建”目标,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使企业文化建设有目标、有进度、有效果。
  2.统筹协调,齐抓共干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哪一级组织的事,而是企业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共同的工作。因此,各级组织统筹协调,共同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自觉把文化建设作为份内事,克服当“旁观者”、不触不抓等消极意识,积极出思路、拿对策、抓推进,明确哪级组织应该想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实做好,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各级组织都管、都抓“一盘棋”的大思路、大格局,从而实现“文化建家”的大手笔、大目标。
  3.人人参与,合力共为
  职工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主力,为此,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方法,使每名职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局外人,人人身在其中,各个承负责任,努力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人人热爱、人人参与、人人作业、人人受益的生动局面。要通过各级组织开展的文化创建活动,组织职工积极建设和主动实践,使职工在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养成、自我提升,进而提高职工文化建设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新力,鼓舞和激励职工一言一行展示企业文化,一举一动促进企业发展。
其他文献
进入2015年,《中国会计评论》第3期迎来一个虽然不算非常特别,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新台阶:总第41期。对人类而言,40岁标志着进入“不惑”之年:虽然走向成熟,但也或多或少有了一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用电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供电质量和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供用电环境的今天,供电企业面对着广大电力
“这一预期是基于中期内通胀整体受抑的前景,考虑到实体经济普遍疲弱,货币动能仍然受抑。未来我们将检测所有经济与货币进展信息,评估其对物价稳定前景的任何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12家农民工NGO网站的调查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工NGO承担着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升农民工文化素养、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子女教育服务以及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的功能;体现了赋予农民工平等社会待遇、促进农民工职业和家庭发展以及创新农民工NGO建设与管理等的行为价值取向;呈现出服务内容层次化、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行为特征以及逐步介入危机处理的行为趋势。在当前城镇化趋势和"互联网+"的时代背
高端服务模式:铂金管家服务中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系中国中信地产下属子公司,系从事物业管理、物业顾问的专业化高端物业服务公司。中信物业下辖15家子公司,其中国家一级资质
将自己定义为“传统互联网企业”的酷开,2017年依靠内容取得2.88亿元营收的业绩后,将迎来OTT行业发展的黄金三年.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志国在2018年1月23日的媒体沟通会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纵观世界,如今各国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提出高职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解决路径,将更好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区域经济;创新精神;产业结构;培养方式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
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重要的创新密集区,对其进行创新活动监测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园区创新监测报告2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低迷,对于煤炭企业来讲是重拳袭击,面对现实,煤炭企业还要生存与发展,那么加强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