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凝血纤溶指标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乳腺癌凝血纤溶异常与其转移、激素受体状态、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密切关系.方法 检测30例乳腺癌血浆6项凝血和纤溶指标,统计分析其变化与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受体状态等的关系.结果 良性对照组与乳腺癌组FiB由(3.05±0.44)g/L增高至(3.39±0.52)g/L(P<0.05)、D-Di由(0.27±0.06)μg/ml增高至(0.36±0.16)μg/ml(P<0.05)、PAI-1由(26.14±3.30)ng/ml增高至(34.59±3.68)n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血浆FiB(3.70±0.47)g/L和PAI-1(37.36±2.71)ng/ml较无转移者增多(P<0.05);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30%者PAI-1含量增加(36.40±3.57)ng/ml(P<0.05).t-PA含量在不同激素受体状态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之间APTT(P<0.01)、FiB(P<0.01)、D-Di(P<0.05)和PAI(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纤溶指标与乳腺癌增殖、转移、分期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指标,并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0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为起源于同有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对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根据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对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情况,并对各个科室抗生素联用情况和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调查住院患者的2008年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2335张住院患者处方中含抗生素的比例为49.33%,其中单用抗生素的占73.51%,两药联用占20.44%,三药联用占4.85%,多药联用占1.20%.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u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口腔鳞癌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几个指标联合检测将极大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