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创新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心与心的交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自读、精读或朗读中品味,在语言之水中尽情地去扑腾,去获取精神食粮,去追求人生的真谛,去绽放朵朵精神之花。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以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教学《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时,针对“皮埃尔是救妻子克勒松还是救一船人,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做?”面对这种两难的选择,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皮埃尔我就先救妻子,因为妻子是自己最亲的人,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则说:“如果我是皮埃尔我会放弃妻子救一船人,因为我如果选择了救妻子,就意味着一船人将会失去亲人。”……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就“动”了起来。
  二、吸引学生“钻”进去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任意驰骋,融入阅读实践之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心理学认为感情在心理活动中有动力的性质。讲读课文时,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意境,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件,努力再现当时的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再造的情境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和作者两者之间产生感情共鸣,学生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引导学生“创”出来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但愿人长久》一文时,文中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苏轼,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性见解——“我会和苏轼一样思念自己的亲人”“看不到亲人我会哭。”……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注意多给学生留几扇自主选择的“门”,多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表达、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情感在表达中升华、思想在交流中生成,真正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范娜娜.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祖国:建设版,2012(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亲亲相隐制度是在我国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其从我国秦朝时期即在法律中得以确立。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统治者欲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纲常,我国古代存
《非法行医罪若干问题研究》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是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文献及写作思路。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
在国内,对司法管理及教化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司法管理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本文通过对唐代司法管理及教化的系统研究,其成果将成为中国古代司
在我国,随着司法确认权为核心的司法确认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人民调解协议效力不足的固有缺陷得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对缓解人民法院日益增长的民事案件压力更具有实质意义。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