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每一节课,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备好每一节课,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思维认识 教案编写
  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保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教师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备好每一节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面我就怎样备好每一节课谈谈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
  数学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在一个单元或某一段的教材内容中都给出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知道在不同年段同样内容有不同要求,有些知识不可能让学生一次性全部掌握。所以,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吃透本单元或某一段教材内容后,结合本班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各课时,而每课时教材内容中,必须分步给予理解、了解、掌握,从而随着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入,才能对它的知识形成较全面的认识,逐步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做到胸有成竹,甚至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材或整个中学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要求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备课中才能把握好“分寸”,制定出教学目标要求,有效的实施教学方案。在编写教学方案中,教材内容一般都是按照演绎方法编写的,教材中比较注重逻辑上的相通关系,对知识的发生、发展阐述得较少,可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个再创造的过程,知识要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开花、结果,就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这样的教材与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就要靠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刻理解、领会编者的意图与精神实质,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把教材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按照教材内容中的原来发展、逻辑规律再做加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注重学生思维认识
  1.针对教材内容,开拓学生思维。
  教材内容的结构一般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的规律制定: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实质,由特殊到一般,再逐渐深化。所有教材内容的安排都是凝聚着编者意图的巧妙构思,因此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中的潜在作用,属于概念、定义、公式、法则、性质等,善于挖掘内容知识中的内涵与外延关系,应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考虑,使思维按辐射状态展开,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果属于例题习题,则应善于打开思路,借题发挥,题目应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互相沟通应用,括跃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横向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品质,同时也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将新旧知识联成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揭示乘法分配律[a×c b×c=(a b)×c]时,我们以往常举一些例子,如:3×8 4×8=56,(3 4)×8=56,所以3×8 4×8=(3 4)×8;16×100 14×100=3000,(16 14)×100=3000,所以16×100 14×100=(16 14)×100……通过上面例子的说明,得出公式a×c b×c=(a b)×c。这样虽然学生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自己主动探索求解的过程。一次,我就大胆采用了四人合作的“分组学习”。结果,汇报情况时,全班9个组(4人一组),有6个组也是像上面那样,通过举一些实例揭示乘法分配律的,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2个组运用了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他们是这么说的:7×85 3×85,可以看做7个85 3个85=10个85,所以7×85 3×85=(7 3)×85,于是又出现了7×85-3×85=(7-3)×85等结论。可见,这样的分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针对学生的知识现状,充分开拓思维。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学生的思维差异是现实存在的。但学生的有效思维需要教师的创设、引导与开发。一个善教的教师,他心中明了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因此他所设置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问题情境要针对学生的现实知识状况,问题本身必须富有典型性。教师的启迪应符合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并考虑采用什么手段与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应估计所迸发的火花可能有几种“答案”,教师要如何解决。这样,上课前只有做到充分准备,上课时才能有效驾驭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益。比如我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道题:最近老师想以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在走访了几个同类小区之后,老师把目光锁定在相同条件下这两个小区。A小区,首付5万元,每月还款1483.8元左右;B小区,零首付,每月还款1985.8万元左右。要求:贷款年限不少于3年,但不得超过30年。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看我究竟该选哪个小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有把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哪个省钱选哪个小区;有的同学使用函数图像分析;有的同学考虑到交通问题;还有的同学问我手中是否有5万元钱,如果有,你有两种选择方式,如没有,只能选B小区;更有的同学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现在经济发展迅速,货币会贬值一些,可以贷款时间长些,把钱用在其他方面获利,创造更高的价值,贷款就等于现在花以后的钱,我认为这样更合适。由于学生观察点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把数学学活,使数学真正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方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重点、难点是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教案中应体现重难点和教学目的。教案的编写一般有:(一)复习引入;(二)讲授新课;(三)新知应用;(四)巩固新知;(五)纳入系统;(六)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馈。教案的编写可以详写也可以略写,一般教材内容中已有的内容可以略写,补充内容的部分需详写,而应侧重于教法的设想与学法指导的编写,教法的设想与学法的指导应遵循三个原则:教师的主导意识原则;学生的主体意识原则;目的要求达到原则,为此,对整个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整体教学过程的优化。
其他文献
我本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但莫名其妙地做了“创客教育”以后,却被认为是一个情商高的人,可能是大家让着我,也可能是创客教育这个圈子里的人比较简单.我生于东北的小城鹤岗,高
期刊
Osteopontin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用“坐骨神经撕脱法”建立“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动物模型,检测损伤前后Osteopontin(OPN) mRNA在脊髓运动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直接关联,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特性,做系统性思考,分别从其理念定位、方法技巧、教材深化、学生情感激发等多个角度进行完善或创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基础科别,对学生接受更高级别教育乃至人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数学教育又因对学生抽象思维有一定要求而难度增加。提高数学课
在全球化信息浪潮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数学课堂,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拓展了数学学习时间与空间,使数学教学跳出了传统的樊篱,为我们的教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技术运用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益处  数学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能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发展认知结构。学生是在活动中通过互动和交流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一系列具有可操
专家档案沈荣骏1936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顾问、月球探测工程顾问,国防科技大学、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某某基地技术助理员、测量部组
基于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石墨烯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作为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母体材料,石墨烯氧化物在室温条件下被观测到具有弱的铁电性.石墨烯氧化物的表面和边界上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中,有效提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能力,是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关键学习点、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观察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重要内容,与初中数学教学的
电缆夹在滚筒采煤机的动力电缆和降尘水管的保护和固定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产品型号、尺寸、材质和性能均不相同,无通用性,不便互换和管理。为此,鸡西矿务局受东煤公司委托研
摘 要: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教师和学生追求的根本目标。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初中数学课程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实质上的进步,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课堂的高效需要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配合,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营造影响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因素进行
在当今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照明灯具中,日光灯仍以它的明亮柔和及经济耐用而独领风骚。但鲜为人知的是,日光灯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与我国的“电子束管之父”——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