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组织在实施GB/T28001—2011标准4.3.1条款时存在问题的探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4.3.1条款“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理解和实施,已有多种版本的教科书和论文予以阐述,本文在此无意作学术上的探讨,仅就审核过程中接触的生产型组织在理解和实施该条款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一整理、并提供了某组织的危险源辨识表示例,以求为组织落实4.3.1条款时抛砖引玉,和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提高。有些风险评价方法较为复杂,适合于特定的特殊的危险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可采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评价,甚至可仅进行定性评价。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问题点;示例
  生产组织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时存在的常见问题
  1、在界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并形成文件时,未明确组织的工作场所、活动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对进入到组织的人员和活动的管理要求。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组织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GB/T28001-2011标准第1章“范围”明确说明:“本标准旨在针对职业健康安全,而非诸如员工健身或健康计划、产品安全、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等其它方面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组织应首先确定工作场所,这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的某一组成部分。一旦工作场所被界定,组织工作场所内所有的活动和服务相关的工作均应包含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得将工作场所中可能影响组织员工和受组织控制的其他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或活动排除在外。
  2、编制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程序在涉及:风险、控制措施、变更管理、文件、持续评审等内容显现不足。
  GB/T28001-2011标准“前言”部分即阐明2011版标准“更加明确强调变更管理”、“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策划部分的控制措施的层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标准4.3.1条款中也就前述内容作出了规定。但观很多组织在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中仅体现了危险源,未见涉及风险、控制措施、变更管理、文件(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的结果形成文件并予以保持)、持续评审等内容。
  3、在危险源辨识时缺少特定的、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相关的危险源辨识工具和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3.1 套用环境管理体系做法,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3.2 在管理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仅辨识了一些与办公场所活动有关的电脑辐射、地滑摔伤等危险源,未进一步依据各职能部门实际的工作职责和活动等方面辨识危险源
  示例: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危险源辨识时,未考虑在进行对新员工上岗、老员工转岗等人力资源安排/调动过程中对被安排/调动员工个人资质/能力/经验缺乏、职业禁忌等考虑不足而导致的危险源;在生产部门危险源辨识时未考虑由于生产计划安排过紧、导致员工工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身体疲劳所产生的危险源;在工艺技术设备部门危险源辨识时未考虑工艺技术、材料的变动以及新设备选型所带来的新的危险源。
  3.3 在考虑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心理的等不同类型的危险源方面不足
  物理性危险源示例:高处作业、高空物体坠落、重复性工作、服饰缠绕/卷入伤害/灼烫和其它因设备产生的危险源等;化学性危险源示例:吸入烟雾/有害气体或尘粒、身体接触或被身体完全吸收;摄食等;生物性危险源示例:被吸入、经接触传染包括经由体液和蚊叮虫咬等传染等;社会心理危险源示例:工作量过度、缺乏沟通或管理控制、工作场所物理环境等。
  3.4 对与“非常规活动”有关的危险源考虑不足
  非常规活动示例:设施或设备的清洁、过程临时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翻新整修、临时安排、极端气候等。
  3.5 对进入工作场所所有人员的活动、他们对工作场所的熟悉程序、他们的行为以及外部供方/合同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有关方面的危险源考虑不足
  实际辨识过程中,往往未就此类危险源进行辨识。
  3.6 对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考虑不足
  如果组织能够事先预见此类危险源,则宜对其进行处置。
  3.7 缺乏对组织变更管理中危险源辨识
  变更包括:组织机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使用等方面。
  宜启动变更管理过程的情况示例如下:
  ——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
  ——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
  ——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
  ——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所用承包方的重大改变;
  ——监控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
  3.8 持续评审不足
  危险源辨识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确定危险源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和健康损害伤害以及如何造成伤害。由于组织的活动、设备及其状况(制约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危险源的辨识也应持续进行。
  4、风险评价存在
  4.1 不分组织行业特性,只采用D=LEC法
  作为总体策略的组成部分,组织可能使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来处理不同的区域或活动。在试图确立伤害的可能性時,组织宜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风险评价的详尽程度以能足够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为宜。有些风险评价方法较为复杂,适合于特定的特殊的危险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可采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评价,甚至可仅进行定性评价。风险评价宜包含与工作人员协商并促使其适当参与,以及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考虑。
  4.2 进行风险评价时,缺少对危险源及组织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和充分性的考虑后作出的风险评价
  从多数组织提供的记录显示,在进行危险源识别后,紧随其后的为风险等级,缺少对组织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评价的考虑。
  4.3 当风险评价方法使用描述性分类来评价伤害的严重性或可能性时,缺乏对分类所用的措辞的明确定义
  如:可能、不太可能、较大、重大、严重等。
  4.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是为了确定“重大危险源”
  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的总目的在于:认识和理解可能由组织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危险源,并确保其对人员所产生的风险能够得到评价、排序并控制至可接受程度。
  多数组织在进行风险评价时,不是使组织能够对降低风险的可选方案加以比较,并为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5、控制措施确定时,未体现标准4.3.1条款确定的关于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的原则
  控制措施层级选择的原则即:可行时首先消除危险源,其次是降低风险(或者通过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通过降低潜在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将采用个体防护装备作为最终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王玉珠.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2]恒晓华.企业如何提高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09期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饮料废水的水质特点,介绍了所选工艺;试验中取得了所选工艺单元的最佳运行条件,试验表明在来水pH大范围波动的情况下’该工艺依然能够稳定运行,保证出水稳定达标。
GIS设备是一种新型组合成套高压配电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检修周期长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GIS因密封部位较多,对密封件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较严,而SF6气体泄漏作为运行
音节韵律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音节韵律偏误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对韵律教学的忽视是韵律偏误产生的
对五十年代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福建、台湾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两岸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