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改革过程中,应统一思想,明确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方向,并完善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正确处理好学校、学院、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二级管理;必要性;实施方向;改革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传统的一级、直线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成为必然趋势。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不同于过去的二级行政机构,其本质是打破原有的以学校行政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简政放权于二级学院,使学院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推动管理中心下移,真正实现“学院办学校”的改革目标。
  一、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需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富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管理体制主要沿袭了50年代苏联校、系、专业教研室模式,这种体制存在教学科研力量分散、学科专业封闭、资源配置不均等弊端,不利于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办学机制的形成,限制了各专业间的交流与融合,无法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1]。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能够在发挥学校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自主权。由于学院处于人才培养的一线,更加熟悉市场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等方面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因此高校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能够激发办学活力,变单一专业教育为交叉知识教育,更好的协调办学规模、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需要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对高等学校实施综合体制改革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时不我待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改革过程中,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首当其冲。与传统二级行政机构管理模式不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转变原有以职能部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为以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弱化学院的过程管理,强化目标管理,通过权力下放和资源优化配置,赋予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支配权,使其在权力、义务、利益三方面达成统一,真正成为办学实体。这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调动学院办学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学科发展的需要
  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其内涵核心是学科优化。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过去以教研室为主体办专业、建学科的方式由于划分过细、研究面窄、界限明显、学缘壁垒等问题限制了学科的快速发展。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在学院层面统筹学科发展方向机教学、科研资源,能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分散的问题,化解由于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关系不协调所导致的办学活力不足、办学积极性不高等难题[2]。
  学院是学术生态的直接载体,从本身学术生态发展的需求出发,学院也希望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资源,以便发展自己的学科、专业等。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学校层面更多的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建设目标出发,加强对权力和资源的管理,学院则站在学科专业发展以及人才招生培养质量出发,迫切需要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能够使管理者专注于发展目标的制定和规划,使学院享有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各尽其职,解决行政和学术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向
  (一)提高学院管理队伍水平,确保师生利益最大化
  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势必要求学院管理队伍进一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能够承接权限下放所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提高等问题,同時还应转变工作态度,摒弃以往“只动嘴不动脑”的简单上传下达式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应建立起管理队伍的评价激励机制,如优秀管理人员评选、师生网上评价、从业能力竞赛等方式,引导管理人员公平竟争,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师生的业务能力。同时应不断健全学院管理人员配备标准、工作量标准,建立待遇保障和升职制度,确保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推动学院综合预算改革,优化资源下拨机制
  财权改革是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以往计划经济式管理模式使学院无法自主支配经费[3],而推动院系综合预算改革,改革资源下拨机制,放宽经费使用限制,可以真正实现学院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推动学院综合预算改革,需要执行年度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学院的办学规模及学科、专业特点编制经费预算,并改变预算编制由“简单粗放”模式向“精细化”模式转变。学院在经费使用过程中,须按照预算严格实施,同时树立教育成本的观念,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最好的效益。
  (三)完善教师分类管理,改革薪酬分配体系
  目前教师的薪酬水平基本都已工作年限、学历水平、职称等相对应,教师的收入与实际工作量及业绩不匹配,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晋升无望的教师放弃学校的发展需要,专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承接横向科研项目等方式,力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还有一部分已经晋升到顶的教师,再无奋斗的动力,完成基本工作职责等待退休,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学院可将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教师业务类型划分教学为主、科研为主和教学科研并重等不同岗位,每种岗位设定不同等级及薪酬标准,教师不分资历及职称,自由聘岗并与学院签订聘期任务书,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废除教授终身制,也可以避免尸位素餐的现象。   三、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责权分配适度的原则
  一个组织中,如果责权混乱,则难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校院二级管理最重要的是掌握权力分配的尺度,学校过于集权则不利于调动学院的积极性;过于放权,则可能会出现学校缺乏掌控力,学院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发展合力的现象。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层面应摒弃传统“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远景规划及目标考核等方式,引领学院的发展方向,具体路线的制定及实施,则交由学院自主完成。学院层面,管理重心的下移增大了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使学院享有更大的行政权力,但同时学院也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和更大的责任。学校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人权、事权和财权下放到了学院,但放权不等于放手,学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须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决不可滥用、误用职权。另外权力的下放也非越多越好,必须适度,学校层面还必须保留最终的决策权和评判权。
  (二)制度规范原则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便是制度规范与完善。校院二级管理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如何规范学院的办学行为,如何协调职能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人、财、物的合理调配,都需要一套完成的制度体系加以规范。
  财务制度是改革的焦点。学院在拥有了财务自主权之后,需要制定和完善院长责任制下的财务使用制度,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学校财务部门应指导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化,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监督评价制度是改革的抓手。所谓监督评价包含两层含义,即学校对学院的监督评价以及学院对内部的监督评价,两方面都应在“突出业绩、注重实效、尊重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学院整体、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监督评价体系,以年度为基准,对指标完成情况、发展进度和发展潜力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于绩效津贴、个人晋升挂钩。
  (三)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校院二级管理过程中,应实现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学校负责与学院签订年度及聘期(一般三年或五年)目标责任书,按照时间节点对任务是否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除非发生重大事项,否则学校对学院不与干预。此外学院也应与教师签订年度及聘期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獻:
  [1]肖正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2-10-15.
  [2]吴福环,周耀治.综合性大学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3]胡一平,张如松.深化高校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其他文献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1 护理活动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與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病的第二位,经导管PDA封堵术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优点,为该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病人也就相对的增多了。老年人的肱骨是非常脆弱的,平时的磕磕碰碰就能导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很多,但是各种治疗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选择一种好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凝肩发生率,对疾病的恢复有重大的意义。我院从2004年8月到2010年6月之间,采用螺釘加钢丝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uonldys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消化专科门诊就医的20%~40%。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工作及就业压力的加大,我国FD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1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西药治疗作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在桥梁建造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长期困扰工程建设的一个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文章对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裂缝控制措施,并总结了
性别鉴定是调查野生种群雌雄性比的重要方法,对野生动物种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牙釉质(AMEL)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鉴定动物性别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次试验采用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华南虎感染的血巴尔通体种类,我们根据已发表的猫血巴尔通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华南虎源血巴尔通体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