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问题一直是政治学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合作对于加强边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又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大理白族自治州在民族与民族关系方面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又存在哪些值得我们探讨的呢?如何才能促进大理白族地区民族的团结与合作呢?这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这对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以及国家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社会管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民族与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现实思考
据研究表明,民族一词最早导源于希腊问的"ethnos",意思是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而民族这个词,在中文里是由"民"和"族"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民"和"族"没有连成一个词使用。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开始使用"民族"一词,并在20世纪初把西方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民族"一词遂通行起来,并具有了现在通行的涵义,即"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民族的自然分界线是语言的分界线,强调地域、共同历史、经济条件作为民族的特征对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列宁认为,语言、心理、生活条件和地域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斯大林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由于民族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民族特征的多样性,要给民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十分难的,所以对于本篇文章来说,民族以及民族关系,笔者主要是从斯大林所给的定义来进行讨论。对于大理白族地区来说,民族与民族關系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正确处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国家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且关系着大理白族地区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的继承与发扬。本篇文章所要解决的正是如何从民族的复杂多样性来看待大理白族地区民族的团结与民族地区的稳定,以此来加强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一定的参考。
大理州是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全州主要有25个民族。全州总人口3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56.58万人。针对这样的民族构成来说,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对于当地政府的民族工作是一大挑战,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地级市,而且处在中国云南这样的多民族省份里,这就不免要面临很多实际的民族问题,那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这样的多民族地区存在哪些实际的民族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认为,最主要首先该认识的是民族大杂居问题,现在很多民族聚居在一起,而不象过去那样,一个民族形成一个以血缘聚居在同一个村落的问题,这就说明了民族在不断繁衍的过程中出现民族聚居、民族融合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出现又预示着民族与民族出现的混乱情况;再一个就是民族文化的问题,随着民族融合的现象,似乎很多民族失去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这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伤,这些实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这是本篇文章笔者所要重点探讨的。
大理白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如何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事关大理白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在政治学上一般把民族关系划分为"民族平等、民族语言、民族地域以及民族心理素质"等要素,正确处理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关键。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众多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各民族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各民族融合同化,就必须使一切民族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这是实现民族融合同化的先决条件。
民族融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历史进程。民族特性与民族心理,是人类历史上形成最早、时间最长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它早已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中,沉积在人们头脑的最深处。它是一种潜在意识,而且是所有潜意识中最为深刻因而也是最为牢固的潜意识。对这种潜意识,任何强力行政命令都无可奈何。它只有在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长期自由民间交往中,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中,才能逐步淡化以至消失。民族融合同化是以各族人们之间平等相待为前提,而以人们之间的感情融洽为基础的。没有相互平等,尊重各族人们之间就不可能经常交往。没有感情融洽,人们之间就不可能亲近起来。所谓平等新生就是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相待,谁也不歧视谁,谁也不嫌弃谁,全人类一切成员一律平等相待。所谓感情融洽,就是在各民族利益不断走向一致过程中,使人类普遍之爱发展起来。让各族人们不仅爱本民族,而且爱一切民族与一切人们。只有这样,各族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才能逐步在思想文化与心理上,实现融合同化。针对大理白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的现象,民族与民族之间必定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就比如说白族居民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认同,据调查显示,白族对于其他民族的认同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在婚姻、文化等方面上,白族以自己独有的优势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排挤着其他文化的入侵,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政策方面,不能以本民族而歧视其他少数民族,大理白族地区是一个以旅游文化发展的地级市,这就不免会出现其他地方民族的到来,对于这样不仅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同时对于白族自身来说也是要不断改变本民族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要做到一视同仁,在民族聚居地区要让其他民族感觉到大理也是自己的家的感觉,相互学习,避免出现象新疆与西藏地区民族冲突现象的出现,共同为大理白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断进取。
民族文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特色,针对这样的现状,大理白族地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吸收呢?笔者在这里认为,文化是民族的特色,实现文化的和谐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民族的和谐最重要的还是在民族文化的和谐,民族和谐的核心和中心就是民族关系的和谐,就是指在我们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所有的民族都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关系,反对大汉族主义,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歧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建立起一种融洽的民族关系。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将对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可以主导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那么对于民族地区的和谐,它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任何文化都有自身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吸收其他文化加以弥补,所以按大范围来说,文化的认同还是必须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做到不歧视,不掺杂个人感情,以一种共同繁荣为共同目标,逐渐融入到民族之间,这样对于文化的和谐将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
总之,对于民族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为当地的繁荣与稳定创造条件,为和谐社会这样的目标而不断反思与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李本松、淘丽吉.民族和谐视野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作者简介:桂幸福(1986- ),男,云南德宏人,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
关键词:民族与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现实思考
据研究表明,民族一词最早导源于希腊问的"ethnos",意思是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而民族这个词,在中文里是由"民"和"族"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民"和"族"没有连成一个词使用。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开始使用"民族"一词,并在20世纪初把西方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民族"一词遂通行起来,并具有了现在通行的涵义,即"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民族的自然分界线是语言的分界线,强调地域、共同历史、经济条件作为民族的特征对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列宁认为,语言、心理、生活条件和地域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斯大林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由于民族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民族特征的多样性,要给民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十分难的,所以对于本篇文章来说,民族以及民族关系,笔者主要是从斯大林所给的定义来进行讨论。对于大理白族地区来说,民族与民族關系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正确处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国家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且关系着大理白族地区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的继承与发扬。本篇文章所要解决的正是如何从民族的复杂多样性来看待大理白族地区民族的团结与民族地区的稳定,以此来加强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一定的参考。
大理州是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全州主要有25个民族。全州总人口3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56.58万人。针对这样的民族构成来说,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对于当地政府的民族工作是一大挑战,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地级市,而且处在中国云南这样的多民族省份里,这就不免要面临很多实际的民族问题,那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这样的多民族地区存在哪些实际的民族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认为,最主要首先该认识的是民族大杂居问题,现在很多民族聚居在一起,而不象过去那样,一个民族形成一个以血缘聚居在同一个村落的问题,这就说明了民族在不断繁衍的过程中出现民族聚居、民族融合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出现又预示着民族与民族出现的混乱情况;再一个就是民族文化的问题,随着民族融合的现象,似乎很多民族失去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这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伤,这些实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这是本篇文章笔者所要重点探讨的。
大理白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如何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事关大理白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在政治学上一般把民族关系划分为"民族平等、民族语言、民族地域以及民族心理素质"等要素,正确处理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关键。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众多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各民族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各民族融合同化,就必须使一切民族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这是实现民族融合同化的先决条件。
民族融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历史进程。民族特性与民族心理,是人类历史上形成最早、时间最长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它早已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中,沉积在人们头脑的最深处。它是一种潜在意识,而且是所有潜意识中最为深刻因而也是最为牢固的潜意识。对这种潜意识,任何强力行政命令都无可奈何。它只有在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长期自由民间交往中,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中,才能逐步淡化以至消失。民族融合同化是以各族人们之间平等相待为前提,而以人们之间的感情融洽为基础的。没有相互平等,尊重各族人们之间就不可能经常交往。没有感情融洽,人们之间就不可能亲近起来。所谓平等新生就是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相待,谁也不歧视谁,谁也不嫌弃谁,全人类一切成员一律平等相待。所谓感情融洽,就是在各民族利益不断走向一致过程中,使人类普遍之爱发展起来。让各族人们不仅爱本民族,而且爱一切民族与一切人们。只有这样,各族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才能逐步在思想文化与心理上,实现融合同化。针对大理白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的现象,民族与民族之间必定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就比如说白族居民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认同,据调查显示,白族对于其他民族的认同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在婚姻、文化等方面上,白族以自己独有的优势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排挤着其他文化的入侵,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政策方面,不能以本民族而歧视其他少数民族,大理白族地区是一个以旅游文化发展的地级市,这就不免会出现其他地方民族的到来,对于这样不仅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同时对于白族自身来说也是要不断改变本民族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要做到一视同仁,在民族聚居地区要让其他民族感觉到大理也是自己的家的感觉,相互学习,避免出现象新疆与西藏地区民族冲突现象的出现,共同为大理白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断进取。
民族文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特色,针对这样的现状,大理白族地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吸收呢?笔者在这里认为,文化是民族的特色,实现文化的和谐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民族的和谐最重要的还是在民族文化的和谐,民族和谐的核心和中心就是民族关系的和谐,就是指在我们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所有的民族都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关系,反对大汉族主义,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歧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建立起一种融洽的民族关系。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将对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可以主导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那么对于民族地区的和谐,它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任何文化都有自身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吸收其他文化加以弥补,所以按大范围来说,文化的认同还是必须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做到不歧视,不掺杂个人感情,以一种共同繁荣为共同目标,逐渐融入到民族之间,这样对于文化的和谐将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
总之,对于民族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为当地的繁荣与稳定创造条件,为和谐社会这样的目标而不断反思与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李本松、淘丽吉.民族和谐视野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作者简介:桂幸福(1986- ),男,云南德宏人,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