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缺失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守着乡村无法谋生的村民纷纷外出创业养家。他们的思想行为受到社会的影响,加上工作条件及环境的限制,这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误解和曲解,从而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了缺失,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难度。学校试图结合发生在学生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问题的起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期待着社会多一份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15-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繁荣,给人们开辟了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职业的蹊径,人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在较广阔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转型中的社会现实,为年轻一代具有新的道德观念提供了基础。加之西方影视文化的影响,网络游戏的无所不在,各种选秀活动的闪亮登场,青年学生在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身价值以及奉献与索取等方面的观点突破传统范畴,道德取向呈现出多元性。
  一、金钱至上热度升温,产生新“读书无用”思想
  1.“进厂或打工,腰包照样鼓”的满足感作怪。随着经济的好转,头脑活络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外出做行业小包工头,承包工地上的建筑、水电、油漆等,做汤圆小吃,每年人均四五万的收入,靠打工使日子滋润起来。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拖带,子女等到初中毕业就跟随外出做事,至于在校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也就放任自流。
  2.“发财不读书,读书不发财”的反差效应。村民早些年对知识分子、“国营”单位人等十分羡慕,跳农门捧铁饭碗,是对子女的期许。可市场经济的发展,村里很多人大学毕业大都没因读书而致富,反而是打工者在杭州苏州买房成家。很多人将羡慕的眼神转而投向了“发财暴富者”。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能赚钱就是本事,至于读书的多少就无关紧要。
  3.“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负面影响。学生大学毕业,总希望找工作轻松、待遇高的岗位。可是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很多人除了读书之外,缺少其他专长,在大城市鲜有重要的人际关系,加上为人处世的情商不理想,就业的难度在无形中加大。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大学生找工作难等问题的影响,“毕业意味着失业”,严重挫伤了家长的送读积极性。
  二、误解学校作用,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
  1.家长认为教师是万能的。在家长心中,教师是“圣人”,上过师范,懂得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不会失当;教师是“保姆”,家长将孩子的校外生活也一并“打包”给教师管理;教师是“被告”,一旦出现教育偏差行为,家长只会把教师当“被告”对待。
  2.漠视家校活动,极少与教师交流。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推行校讯通联系方式,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接受。
  3.一切责任在学校。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有进入好学校好班级,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蛮不讲理,动辄闹至新闻媒体。“责在校方”的依赖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而且还造成家校鸿沟,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学生教育出现问题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学校。学校一腔热情地进行学生思想行为养成教育,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期待提升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效果却不甚明显。部分顽劣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在校读书时未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惋惜的情况。
  家庭教育既是一种有形的教育力量,又具有无形的感染力。家庭教育缺失现象,只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社会上多一所学校,尘世间就少一所监狱。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在正视家庭教育缺失的基础上,采取切实举措来优化家庭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向前发展。为此,我认为要做好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管理工作,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学校落实各项管理机制
  从当前形势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就是教育的主载体。因为学校可为家长教育提供师资、场地,为家校联系提供牵引力,为家长与孩子互动提供纽带,从而有力地推动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一)落实好以校办校举措。县一级要建立党委、政府、妇联导办,教育行政部门督办,全日制中小学校主办,关协和教协协办的全新家长学校办学体制;要形成县家庭教育领导小组、乡镇家庭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管理班子、教学辅导讲师团四级管理网络;要认真落实家长学校质量评价办法,推行好家长学员检测制度和家长学校年检评估制度。(二)坚持好家校联系。沟通家校联系,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带动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密切家校联系,可采取“321”工作方法,即:坚持“三访”(家访、电访、校访),举办“两会”(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填好“一卡”(家校联系卡或家校联系手册)。(三)开展好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二、净化社会环境,展现蔚蓝天空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大后方”,属于“大家庭教育”范畴。现实生活中,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往往超过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使社会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开展和谐村镇、社区主题教育。要促使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标准,增强社区凝聚力与正义感,使人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营造一个“人人关爱”的“大家庭教育”环境。(二)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优良的文化环境包括社区和谐、休闲文明、注重公德、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等。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必须建好村镇、社区文化教育阵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社员评选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片蓝天。(三)整合村镇、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好社区历史、名人、模范人物和优秀家庭等教育资源,举办相关事迹展和报告会,为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成长。社区环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净化好社会环境,可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育人效果。
其他文献
了解历史知识,这能变成一项娱乐吗?森林鹿推出不久的《唐朝穿越指南》一书爽快地证明:能!相信很多读者像我一样,阅读此书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乐得合不拢嘴。假如这样的历史读物逐渐增多,大概今后的中国人会培养起对自家历史的亲切感吧。  要介绍《唐朝穿越指南》,必须如此开场:人家可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读物哟!而是一本旅游指南呢!像你这样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万一回到唐朝,没这本书在手边将寸步难行!须知,“穿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