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0.5mg,1次/日口服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的变化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24周、52周、104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3%、80.5%、91.7%、97.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24周、52周、104周时肝功能复常率分别59.4%、81.3%、91.7%、97.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HBeAg阳性患者疗程结束时HBeAg阴转率15.8%,血清学转换率1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效果较好。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疗效评价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01
  2007年在临床上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两年的疗效观察,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6例,诊断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2~56岁,病程1~20年。所选病例治疗前ALT为正常值上限(40U/L)的2~10倍,血清HBV-DNA水平HBeAg阳性(19例)>1.0×105copies/ml,HBeAg阴性者(17例)>1.0×104copies/ml,对治疗方案能够依从,既往无核甘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治疗方法:选择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mg口服,1次/日。
  观察项目:治疗前及治疗后每12周检测1次血常规、心肌酶、肾功能、肝功能、乙肝三系、HBV-DNA。HBV-DNA转阴定义为HBV-DNA水平降至1.0×103copies/ml以下,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与治疗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观察期两年。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治疗12周、24周、52周、104周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8.3%(21/36)、80.6%(29/36)、91.7%(33/36)、97.2%(35/36),随着疗程的延长,HBV-DNA水平随之降低,阴转率也随之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療过程中有2例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后出现HBV-DNA阴转,至36周时后出现HBV-DNA反复,滴度升高,转为阳性,继续服药12周后HBV-DNA再次阴转;因条件所限,此2例患者均未进行耐药性检测。
  治疗后e抗原的变化:19例HBeAg阳性患者中部分出现血清学转换,疗程结束时HBeAg阴转率15.8%(3/19),血清学转换率10.5%(2/1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治疗12周、24周、52周、104周时肝功能复常率分别61.1%(22/36)、83.3%(30/36)、91.7%(33/36)、97.2%(35/36),且肝功能长期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皮疹,余未出现不良反应。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传染病之一,晚期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肝癌[2]。全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万~3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3]。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
  本研究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12周、24周、52周、104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3%、80.6%、91.7%、97.2%,随着疗程的延长,HBV-DNA水平随之降低,转阴率也随之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24周、52周、104周时肝功能复常率分别61.1%、83.3%、91.7%、97.2%,且肝功能长期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迅速降低HBV-DNA载量,减少病毒因素导致的肝损害,改善肝功能。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口服方便,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一线抗病毒药。
  在目前所有的核苷类药物中,出现耐药是此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长期治疗出现的耐药率累积性升高是导致核苷类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恩替卡韦,为有强效的病毒抑制作用和高耐药基因屏障,需要多个位点同时突变才会发生耐药,初始能有效预防耐药,使得最大限度地实现抗病毒目标成为可能,本研究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在出现HBV-DNA阴转后再次转阳,继续治疗后阴转,其是否存在耐药或者病毒变异问题需要进一步临床跟踪观察及扩大样本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病毒学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赵志新.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6,37(11):57-58.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3.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4例ACS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降钙素骨肽联合治疗 探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9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城市老年妇女椎体压缩骨折(VCF)发生率15%,70岁以上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约有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其中治愈51例(42.5%),显效50例(41.6%),有效15例(12.5%),无效4例(3.3%)。结
目的观察红景天甙对间歇性低压低氧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健康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组、间歇性低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纯鼓膜穿刺和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及正压灌注处理中耳积液的疗效。方法:声阻抗已确认有鼓室积液的患者68例(75耳),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5耳)行单纯鼓膜穿刺,B组38例(40耳)行鼓膜穿刺加用负压吸引,药物正压灌注。两组均同时口服西替利嗪片,罗红霉素片。结果:A组积液消失率78.95%,B组积液消失率93.48%。X2=3.95,P<0.0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鼓膜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98例作为
摘 要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笑气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IUD)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于取环术前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术中笑气吸入;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指标包括宫颈软化程度、术中综合反应程度及取环效果等。结果:实验组的宫颈软化程度与取环效果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术中综合反应程度也显著低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先兆流产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孕康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使用黄体酮制剂口服。结果:治疗组的治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作用下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LCC)的变化,以及槲皮素(Que)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第三代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随机分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入培养
为了解决国产600MW直接空冷机组在汽轮机轴振动测量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轴振动传感器进行了安装位置、保护逻辑等方面的改进,提高了轴振动测量的准确性及汽轮机轴振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