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人员校内撞伤学生责任到底谁负?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30日刊登了题为《校外人员校内撞伤学生责任谁负》的文章,文章介绍了一个案例:一名校外人员经门卫同意后进入校内找人,此人在校喝完酒后,借朋友的摩托车无证驾驶,在校园内将一名下晚自习的学生撞成重伤。对此,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校园内被撞的,责任应该由学校负,而对肇事者的责任避而不谈。在这起事件中,学校是否有责任?对此,北京市中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中国教育维权网首席律师王杰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160条规定,认为:(1)对于外单位人员进入学校管理范围,学校负有管理责任。肇事者在校园内酒后无证驾驶摩托车,学校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制止,说明学校存在过错,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2)肇事者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王律师还提出了4点建议,其中之一是“建议家长向法院针对肇事者和学校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家长因为经济问题不能垫付诉讼费,学校可代为垫付,在法院判决后,根据判决书确定诉讼费的承担”。
  对于王律师的分析与建议,本人不能完全苟同,遂提出以下3点疑问与之商榷。
  
  关于责任认定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目前,对第三人在校园内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很多人都援引《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但是,这条规定相当模糊。比如:“受到伤害”究竟是指受到谁的伤害?是校内人员还是校外人员?如何认定“单位有过错”?
  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7条比《意见》第160条更准确具体,更适合作为审理类似案件的法律依据。《解释》第7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条规定明确了判断学校是否存在过错的依据,即是否尽到职责范围内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同时,强调校外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学校只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所谓补充赔偿责任,是指在不能确定直接侵权的第三人或者直接侵权的第三人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学校在过错范围内所承担的赔偿责任。补充赔偿责任并不是连带责任。在法律程序上,受害者只能先要求第三人赔偿,在第三人没有完全赔偿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要求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在上述案例中,学校只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王律师认为学校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的观点,是法律适用不准确的结果。
  
  关于学校的诉讼地位问题
  
  王律师在建议中提到“建议家长向法院针对肇事者和学校提起民事诉讼”,显然是要把肇事者和学校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对此,笔者也是不能苟同的。
  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是指为了保护自己或受其管理的他人的民事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出诉讼,从而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指被原告诉称侵犯其民事权益或与其发生民事权益争执,而由法院通知应诉的人;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同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在上述案例中,可以明确的是,原告是受伤学生,被告是肇事者,家长是学生的法定代理人。那么如何确定学校的诉讼地位呢?
  1.是否可以将学校和肇事者一起作为共同被告?
  在上述案例中,是肇事者借朋友的摩托车无证酒后驾驶而撞伤学生。因此,原告诉被告只能是“确认之诉”,即请求法院确认肇事者与受伤学生之间存在侵权关系,诉讼标的是侵权关系。假如要把学校作为共同被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原告与学校之间必须存在共同的诉讼标的,即侵权关系。但在本案中,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只有肇事者一人,学校既没有实施单独的侵权行为,也没有与肇事者一起形成共同侵权。因此,原告与学校根本不存在侵权关系的诉讼标的,自然也就不能将学校和肇事者一起列为共同被告。
  2.是否可以将学校和受伤学生一起作为共同原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9条规定,学校应当“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学生受到校外第三人侵害的时候,学校可以以“保护受其管理的他人的民事权益”为由,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肇事者向受伤学生赔偿损失。从这一点来看,学校与家长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将学校与家长对立起来的做法于法于理都站不住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和受伤学生一起作为共同原告,理由仍然是不存在共同的诉讼标的——肇事者只是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并没有侵犯学校的生命健康权(学校根本不存在生命健康权)。
  综上所述,既不能将学校作为共同被告,也不能将学校作为共同原告,学校只能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之所以要列学校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主要是因为本案可能涉及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问题。如果不列学校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则难以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关于诉讼费问题
  
  《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案件受理费由原告预交,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家长作为原告,应该预交诉讼费。如果家长因为经济问题不能垫付诉讼费,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而不应该由学校垫付诉讼费。因此,王律师建议由学校垫付诉讼费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对学校责任的认定有泛化的倾向,影响了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笔者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听到校长反映,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现在不敢开展任何社会活动,一些学校甚至连课外活动都取消了。不少学校在下课后还得派人盯着学生,防止学生出事。比如:在四川乐至县,为了防止家长因学生发生意外事故而“找学校麻烦”,每个学校都设了“巡河员”,学生放学后以及周末、假期,“巡河员”都要沿途巡视,防止学生下河洗澡。教师对此意见很大,但校长也无可奈何,因为“在这些农村学校,只要有一个学生出了事,学校就完了——学校赔不起啊”!
  从事故的处理结果来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花钱买平安”,往往不顾及学校在事故中是否存在过错,都让学校承担或大或小的赔偿责任。学校并没有以独立的姿态站出来与受害者平等协商。笔者以为,对受害者的慰问与补偿再多也不为过,但绝对不能给社会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以为只要学生在学校出了事,就都可以要求学校赔偿。
  总之,在与广大校长的接触过程中,笔者深感他们的安全之弦绷得太紧,我们绝不能再“吓他们”。针对特定案例,必须作细致入微的分析,多几分理性和法治的精神。既要充分保护受害者的权益,也要保护学校的权益。
  
  (编辑 林 飞)
其他文献
从青春飞扬到霜染两鬓,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校长冯振飞和他所领导的学校一起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冯振飞从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所领导的学校也由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发展成为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农村示范初中,拥有辽宁省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等
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如此说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这12年的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没有幸福感。这番话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深思,这到底是我们孩子的不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呢!作为一名从教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过程中认识到:立足学校办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欣赏,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张扬,思想的交流才能真正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但是,细细观察一些常见的教学细节,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者,而不是促进者。  例1: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果然,有个别学生皱着眉,啧啧几声:“这么难,怎么做呢?”教师微
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体检中心,经常会有人问医生,心脏不舒服需要做什么仪器检查?是心脏彩超准还是CT准?还有些患者担心,医生给开的比较贵的检查项目,是否真有必要做?  心脏检查有这些方法  心脏的检查项目有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心脏彩超、CT冠脉造影(心脏CTA)、心脏核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术等。作为普通的体检者,选择心电图就可以。如果自知有心脏病或做简单检查后发现心脏有问题
这几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爱的暖流,全校师生纷纷献出爱心,为一位深受病痛折磨却每天都在渴望重返校园的女孩——高二(3)班沈××同学捐款。  事情还得回溯到上周二,我在校外开会,政教处主任打电话给我,问高二(3)班是否有一位学生得了重病,因为有些高中学生去那个班捐钱。我说:“开完会后,我去了解一下。”当天下午,我就找到高二(3)班的班主任张老师,询问有关情况,并请她在班主任例会上将情况向全体班主任说明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本刊记者 于荷  专家支持/徐静 王旭峰  专家简介  徐静,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常务理事,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培师,公安边防部队饮食营养专家。  王旭峰,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 赛福凯瑞医学研究院院长。  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22亿,而糖尿病人“如何吃”真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麻烦的事不是看病吃药花钱,而是头痛每天如何吃饭,有糖友表示:
在《中小学管理》出版200 期之际,笔者特录26 句唐诗,以示庆贺。将每句的○代表的字连接起来, 即为贺词。    江云带日秋偏○(许浑《朝台送客有怀》)  风激○兮楚竹死(皎然《吊灵均词》)  戴星先捧○尧觞(成彦雄《元旦》)  学行可师○德基(佚名《二贺诗》)  博山炉○沉香火(李白《杨叛儿》)  少○虽非投笔吏(祖咏《望蓟门》)  饿损纤腰○不成(唐彦谦《垂柳》)  不知何处吹芦○(李益《夜
始于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青年志愿者活动,10多年来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级中学把志愿者活动作为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成长的有效方式。那么,如何科学地组织高中志愿者活动?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高中志愿者  活动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组织性差  国家对高中志愿者活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支持和认识不到位,多数学校还是独立开展活动,横向的校
植物肉作为近些年食品界的新星,受到不少减肥人士的追捧。可是,植物肉真的会干吃不胖吗?植物肉蛋白真的可以代替动物蛋白吗?  植物肉是怎样做出来的?  植物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肉”,它的主要原料来自大豆、豌豆、绿豆等豆类蛋白,通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将蛋白结构转换为类肉的纤维状结构,并尽可能地模仿真正的肉类口味和营养成分的食物,植物肉的营养成分与采用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有关。  国家高级公
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生成的新词汇的认同,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课程改革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更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有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常常听到一线教师发出这样的慨叹:“专家们说的理念我都懂,但是请告诉我,我该怎样上课?”为什么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理念与实践有多大距离?应该由谁来弥合理念与实践的裂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北京教育学院于2005 年和2006 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的大规模调研(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