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帖在前滚翻学习中显神效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hts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头发帖是通过特殊勾毛设计固定头发的一种装饰品,有各种式样,可以代替发夹,使头发造型固定不变形。作者将这样的发帖变成小学生前滚翻学习的神器,在前滚翻教学中巧妙利用,使小学生的前滚翻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增强了体育课堂的气氛和效果。
  关键词:头发帖;前滚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7-0070-01
  头发帖是通过特殊勾毛设计固定头发的一种装饰品,有各种式样,各种形状,各种色彩,可以代替发夹,使用简单方便,使头发造型固定不变形,并可重复使用,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然而这样的发帖却成为小学生前滚翻学习的神器,在前滚翻教学中,发帖的运用,使小学生的前滚翻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很好地解决了前滚翻后脑(枕骨)着垫的教学重点,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前滚翻动作技术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发帖,游戏化的教学,增强了体育课堂的气氛和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撕帖游戏明确部位
  在前滚翻动作中,低头团身是动作的重点,后脑(枕骨)着垫是低头的必然结果,让一年级学生明确后脑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游戏以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发帖开展游戏教学,即撕帖游戏(类似于“撕名牌”游戏)。在游戏前,让学生把发帖粘在自己后脑部位的头发上,相互检查部位是否正确;开始游戏后,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相互撕揭,比一比谁从同学的后脑上撕下的发帖多。并在游戏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明确和强化后脑部位,为前滚翻教学后脑着垫这一关键动作做好铺垫。
  二、头部触帖自然前翻
  为了提高滚翻的兴趣,感受用头部触碰垫子的感觉,在前滚翻教学中继续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即“看谁用头先粘到发帖”,分为三个逐步提升的游戏进行第一个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如何去用头触贴垫子上的发帖,没有规定头的部位,粘到就行;第二个游戏,要求学生做类似于“低头看天”的游戏:双手撑垫,分腿屈膝尽量用后脑勺去触碰垫子上的发帖;第三个游戏:明确双脚站位,同时规定发帖位置,进行后脑粘发帖游戏。由于站位近、又是低头用后脑着垫触粘发帖,很多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向前翻滚,做出了前滚动作,为前滚翻动作的学习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后脑触帖动作规范
  在学生能够前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完整的前滚翻教学,力求做到动作规范正确。首先从蹲撑开始,滚翻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做到后脑(枕骨)、肩、背、臀部依次触垫,然后抱小腿团身再成蹲撑。其中的低头团身是前滚翻的重点动作,为此,繼续把头发帖放在垫子的规定位置上,明确学生头部着垫的部位,可以避免少数同学前滚翻时身体打开现象发生;同时又让学生在前滚翻时尽量低头,努力用后脑着垫粘住头发贴。如此,自己和同学都能很清晰的知道头发帖粘的部位,自我判断出是否后脑着垫,自我规范动作,这是前滚翻动作的第一步,促进了整个前滚翻动作规范顺利完成。
  利用发帖粘发的功能,运用到小学一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前滚翻的关键动作——低头团身,使前滚翻教学变成了游戏活动,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和玩中练。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激发其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其他文献
在偏序拓扑线性空间,介绍了由Kuroiwa引入的集合最优化问题极其相关的概念.给出了集合最优化问题的一般对偶,精确对偶的概念,证明了弱对偶定理,探讨了一般对偶和精确对偶的一些性
针对成分数据中的零值或近似零值,导致对成分数据作对数比变换后出现了缺失数据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插补法的修正EM算法来估计变换后的缺失数据.该方法首先对缺失数据所在
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性能是超重力技术工程应用和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空气一水为介质,在气体流量0~1300m^3/h,液体流量0~7m^3/h的中试规模对错流旋转填料床的气相压降进行了模
针对鞣酸铅废水的酸性大、可生化降解性低、组分复杂的现状,采用螯合物理沉淀法和高级氧化法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系统地研究了螯合沉淀过程 pH 值,Fenton 氧化过程 pH、n(H 2
智能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设机器人作业环境为二维平面大小一定的矩形,机器人行走时原地转向或直线行走.在离散区域上用栅格法,选择任意位
每当谈及学校伤害事故,人们下意识地想到的是学生,很少虑及教师,更不可能是体育教师。然而,在参与球类比赛时,由于运动本身具有的对抗性和竞争性,难免会出现体育教师伤及别人或被他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达到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优化,笔者采取“系鞋带”法作为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主要让学生在完成身体素质练习时,将自己的鞋带解开、系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以这段时间作为学生一组的练习时间,既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动作完成的质量。  关键词:系鞋带;身体素质;柔韧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
关键词:呼啦圈;篮球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71-02  一、在投篮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缓解篮球场地不足,提高练习密度,特别适合投篮教学的初学者。  1.固定篮圈  制作:先将两条约35m的长绳摆成相距与呼啦圈直径等长的平行线,然后将呼啦圈间隔约2m分别固定在两条长绳中间,长绳两端各留5.5m用于固定。最后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