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佳作共赏】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二(20)班洪炜圣
每次看见大王椰树,脑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两个词——赤瓜礁和守礁兵。
小学毕业那年,应同学之邀,我们一起去了一次赤瓜礁游玩,同学的父亲是礁上一名守礁兵。
当年的我,对赤瓜礁和守礁兵充满了好奇。对于年少无知的我来说,赤瓜礁应该是和南三岛差不多的岛屿,而守礁兵大概就是岛上的保安叔叔吧!
当从轮船下来,真正踏上赤瓜礁,我却突然感到十分失落。赤瓜礁就是一个小礁,地不大,只消开个二十分钟的车,就可以横跨整个礁;岛上除了守礁官兵的营房外,几乎没有其他建筑,稀有人烟;站在岸边远眺,眼前除了蔚蓝的南海,和飘在海上的几艘疏疏落落的小渔船外,只剩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吹拂的闷热海风,让人热从中来。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十分恶劣的礁岩上,大王椰树却随处可见。赤瓜礁上的大王椰树,高大得让人吃惊,营房前那几株高大的大王椰树,和矮小的营房比起来,就像巨人和侏儒一般。远望,一大片大王椰树宛如一片绿色海洋,阻隔烈灼的阳光,给礁上的官兵平添几分阴凉;近看,那些大王椰树,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为守礁官兵遮风挡雨。
我们在岛上时,常向守礁官兵们问起,这些大王椰树是从哪里来的?可没人说得清——它们仿佛无中生有一般,不知什么时候从礁岩中冒出来,就在那儿无声无息地生长,不知遭受多少风雨,不知经历多少磨难,就这样永不放弃、坚强不屈地静静生长着。它们的躯干始终笔直,任凭狂风暴雨摧残,依然不折不挠向上生长,最终成为了如今的高大挺拔的大王椰树。
驻扎在赤瓜岛上的守礁官兵,就像这些高大的大王椰树一样,常年生活在物质贫瘠的礁岛上,每天都挑战着自己的生存极限,却不抛弃,不放弃,顽强坚持,默默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赤瓜礁上的那次升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冉冉升起,威武的守礁官兵们列队向国旗致敬。营房前,高大的大王椰树,枝叶迎风招展,仿佛也在向国旗致敬,与守礁官兵们融为一体。那庄严的场面,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如今,每当来到海边,遥望无际的大海,我总感觉自己还站在赤瓜礁上,与那高大挺拔的大王椰树和坚强不屈的守礁官兵们一起。守礁官兵们和大王椰树英姿飒爽的形象,将永存我心。
【主要欣赏点】1.以小见大,立意深刻;2.挖掘人文色彩,如《圣经》中的通天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欲扬先抑。
珍藏在心中的一處风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二(20)班梁露艺
我见,雨水沿着朱红的屋檐慢慢滑落,慢慢地汇聚成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水路”。初次来到这条古巷,便明白为何世人都爱到丽江古城旅行。
早晨的古巷醒得很早,天刚微微亮,就已经有很多小商贩在小巷周围摆好了摊位,准备好迎接一天的旅客。更多的小商贩卖的是丽江特产和吸引小朋友眼光的小玩具,但也有少部分小商贩卖的是早点,为还居住在这儿的居民提供早晨的方便,蒸包子的笼子里飘出袅袅热气,米线香气四溢,新的一天,在此时也正式开始了。
我不喜欢跟随着大量游客在主道上游览,于是我独自在小巷里游逛。
古巷的房子,清一色的都是古建筑,经过了许久的风吹雨淋,绿墙红瓦都留下了时间的足迹。有些漆已经掉了,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砌墙用的砖。我的指尖轻轻拂上去,轻轻地感受时间的足迹,感受着从指尖传来的丝丝凉意,令人遐想,在这间古屋里居住过多少代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一丝斜雨落在我的脸上,将正在遐想的我拉回了现实,我打开已经准备好的油纸伞,继续行走。
蒙蒙雨帘中的古巷,有着别具一格的味道。雨帘将它完全罩住,而它却不安分,总想显露出自己的古典美,红色的瓦砖经过雨水的洗刷更加红了。
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了。昏黄的傍晚,精巧的小灯笼挂在古巷上,一盏盏橘黄的灯,将此时散尽游客的古巷的孤独驱走,留下了几分温暖的氛围。几个风铃挂在街旁的屋檐上,随风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我走在一个古香古色的世界,收获一日里难得的悠闲和宁静。
华灯初上时,游客又渐渐多了起来,五颜六色的灯次第亮起,不同肤色的人行走在这儿。我坐在街旁的一张石凳上,呼吸着雨后的芬芳气息,就这样看着这条街,在时间中行走。几盏孔明灯在漆黑的夜空中亮着,不知又载着谁的希望……
丽江古城它宁静却又有些婀娜的身影让我留恋,我将它的身影珍藏于心中,时常重新在回忆中游览,它是我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主要欣赏点】1.多感官描写景物: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描写古城的色、形、声、味;2.有质感的文字:如“古巷醒得很早”“在时间中行走”等。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二(6)班江子博
我仍然记得,邂逅的那一场江淮的芦花雨。亦真亦幻的景象,被我小心珍藏,时时难忘。
正是不知何来的一种忧伤蔓延的时候,文思顿止,只好搁笔,去看芦花雨。在这个季节,从南向北,芦花依序绽放,飘飞。看着芦花远去,感觉像把自己的心化作芦花,放上天空,接受天空的洗濯。
芦花开的时间不定,如果在早晨开,那便再好不过了,晨光如丝如缕如水拂过,照在乘风的片片芦花上。苍茫的西风,追逐着芦花,芦花随风而起,汇成宏伟的芦花浪潮,仿佛要划破长空。曾去看过钱塘江大潮,与芦花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远没有芦花潮来得轻盈灵动。李白书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芦花所结成的巨席,简直要遮天蔽日。初升的太阳却很柔和地把光打在你脸上,叫你感到毛茸茸的舒服。
我对芦花的情感,虽然不至于痴狂,但却发自我内心的喜爱。芦花的季节,一场细雨,一片芦苇荡,一片蒙蒙的天空,西风一起,却已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芦花。“独行睘睘,岂无他人?”我以享受这孤独为乐事。想来千百年前的谢灵运、孟浩然,他们自我放逐于山水之间,也应是这样孤独自由吧。彳亍于芦花之间,遇一老翁,其人嗜棋成瘾,在苍茫大地间摆一棋局,你跳我攻,竟忘归期,“世间行乐亦如此”。 另一观芦花的好时候,是为风息芦花落之时。一把伞,一壶茶,一片芦花雪。在岸边独坐品茗,山香云气皆入腹中,人与景俱醉。
这处芦花之景,我一直珍藏着它,安慰着我的心灵,涵养着我的品性。
我期待着,有一天,谁会接受我的芦花之约,一起奔向芦花荡,赏芦花潮,观芦花雨,共享珍藏于我心中的风景。
【主要欣赏点】1.高级词(如“彳亍”“雀跃”);2.句式灵动(如长短句);3.引用化用典故,挖掘人文色彩(如文中双引号处)。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二(20)班全恒志
自然之美,古来共谈。
——题记
希腊的圣托里尼,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美的岛屿。一提观日,不能不说到圣托里尼。
初一一放暑假,我们就计划好要出国旅游,选中的目的地即圣托里尼岛。
日出
岛上的日出,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闪耀。
圣托里尼岛上的日出,打败了许多地方。5点多,太阳就起床了,在海平面上缓缓升起;月亮收工了,在强烈的太阳光的掩盖下,失去了光芒。海平面的太阳,不断爬升,为岛上带来生机。耀眼的阳光,唤醒了许多熟睡的人们,纷纷起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日出的开始,标志着一天的开始。
日中
圣岛午后的大太阳,我也喜欢。
缤纷。
蓝白色的建筑,尽管单调,但更教人惊艳。在蓝白色的反衬下,阳光照耀下的沙滩,黄得生动。走在沙滩上,看到一排排椰子树,我想起了小时候与朋友在沙滩上撒欢、玩捉迷藏的愉快经历。我就躲在椰子树下,朋友经过椰子树好几次都没有发现我的踪迹。那椰子树像是高大的卫士,守护着我,守护着我的童年,今又重至海滩,唤回了我的童年记忆。
日落
圣岛的日落,是世界上最美的。
金黄。
我从来没见过如此金黄的太阳。那金黄,如同刚磕开壳的鸡蛋黄般金黄。每离太阳近一点,颜色越绚丽。海面上,红彤彤一大片,最为神奇的,就是太阳将沉到海面时,渐变成艳艳的红色,如同大火球一般。
我爱圣托里尼,爱其与众不同的美景。
三时,日,奇。
圣岛的太阳乃世间最美。
——后记
【主要欣赏点】1.三段式结构,以少胜多;2.意识流手法(笔断意连)。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二(18)班叶梓瑜
清晨,晨雾笼罩了世界,向外看去,一片模糊,也模糊了视线,眼前只剩一片白茫茫。无奈、无趣的我便翻开柜中珍藏许久的照片,细细欣赏,思绪不禁飘回从前,珍藏在脑海中的那条老街便随之蔓延开来。
幼时的我每逢放假之时,总会央求外婆在清晨带着我一起去城中的大街小巷里散步。我们走过许多小巷,都大同小异,却独有一条牢记在我的脑海中。
春天,每天清晨厚厚的一层雾在空中飘荡着,久不散去。直待散去,小巷里的青白灰的石板早已被浸湿,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从这条小巷穿过,喧嚣传遍了整条小巷。偶然间,一阵细雨,滴在瓦檐下,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黑白色。小巷尽头的那一棵法国梧桐,新芽才刚冒出头,便让这条巷子充满了勃勃生机。
夏天,清晨火烈的阳光便布满小巷,青中带灰的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增添了活力,不再是深色的死沉。正值烈日,小巷里早已不见拥挤的人群,只有几个丁点大的孩子在空旷的巷里打闹、嬉戏,尽情地释放天性,小巷也充满了童年的气息,活力无限。小巷尽头的那棵法国梧桐,早已长成大树,绿叶挂满枝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秋天,干爽的天气惹人喜爱,晴空万里,漫步在小巷里,整个人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小贩们在小巷另一端摆地摊,小巷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抬头看看小巷的房子,青白与黑色混搭的墙壁与屋檐,令人赏心悦目。夕阳西下,小巷尽头那棵法国梧桐,黄红叶早已纷纷扬扬地飘落在青白石板上,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卷。
冬,我并不喜欢,尽管南国并无北国的雪花纷飞,站在小巷的深处却凭空多了几分冷清与艰难,少了几分热闹。小巷尽头的那棵法国梧桐,只剩几片叶子零落地挂在枝头,略显孤单。
小巷,那陪伴我成长的小巷早已烙印在脑中,成为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
【主要欣赏点】1.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写景;2.以季节为序,条理清晰;3.运用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烙印”“永不褪色”等。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二(21)班梁浩
又是一年的春风十里。
老家院落的那株碧桃,当是又开了吧。
还记得幼时刚刚学会认字,便捧着一两本绘本,背靠树一个人静静地看,听那枝头的黄鹂逗趣。偶得几袭暖风熏日,一树的桃花便纷扬落下,竟是满地的粉嫩花瓣,没入寂静的泥土里,悄無声息。亦曾捡拾这些花瓣,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又轻轻地吹一口气,碧桃的花絮便如同翩舞的蝴蝶,凌空腾起,在眼前纷飞,几许嫣然。晴空的午后,我也曾春梦一场,醒时夕阳沉坠,满地桃花镀上泛着暖意的金辉,漾开一地的光晕。
刹那间我曾有过如此念头:倘若时光静止,我愿在此间静坐三生。
依稀记得父母曾经说过,不记得哪一年外公外婆也搬来此处院落,两家的老人就这样住在一起,互相照应。家乡独有的桃花酿工序稍为繁杂,爷爷奶奶原来无暇应付,直至外公外婆搬来,多年不做的手艺,便又重新拾起。雨后的桃花落满一地,老人家便轻轻地拾起,一片片地择开洗净,晾开后便揭开早已用酒曲酿好酒糟的坛子,一捧捧地放入。年幼自是不能饮酒,我便在院落一旁听长辈们摆桌设酒,斟酌那三盏两杯。扑鼻的桃花酒香,虽不甚浓郁,却也让人垂涎。
暮春,家乡院落的那株碧桃,静静地在江南水乡朦胧的杏花烟雨中伫立着,散落一地的桃花被雨打在泥中。“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
时光渐远,每每忆起那满地桃花,忆起那一品桃花酿,忆起那远去的童年,久久回味……
记忆中家乡院落的碧桃花啊,你载着我的思念,是我珍藏在心中的那处风景。
【主要欣赏点】1.线索明晰,对“碧桃”的描写贯穿全文;2.挖掘人文色彩,如做桃花酿的故事;3.融情于景。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二(20)班洪炜圣
每次看见大王椰树,脑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两个词——赤瓜礁和守礁兵。
小学毕业那年,应同学之邀,我们一起去了一次赤瓜礁游玩,同学的父亲是礁上一名守礁兵。
当年的我,对赤瓜礁和守礁兵充满了好奇。对于年少无知的我来说,赤瓜礁应该是和南三岛差不多的岛屿,而守礁兵大概就是岛上的保安叔叔吧!
当从轮船下来,真正踏上赤瓜礁,我却突然感到十分失落。赤瓜礁就是一个小礁,地不大,只消开个二十分钟的车,就可以横跨整个礁;岛上除了守礁官兵的营房外,几乎没有其他建筑,稀有人烟;站在岸边远眺,眼前除了蔚蓝的南海,和飘在海上的几艘疏疏落落的小渔船外,只剩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吹拂的闷热海风,让人热从中来。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十分恶劣的礁岩上,大王椰树却随处可见。赤瓜礁上的大王椰树,高大得让人吃惊,营房前那几株高大的大王椰树,和矮小的营房比起来,就像巨人和侏儒一般。远望,一大片大王椰树宛如一片绿色海洋,阻隔烈灼的阳光,给礁上的官兵平添几分阴凉;近看,那些大王椰树,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为守礁官兵遮风挡雨。
我们在岛上时,常向守礁官兵们问起,这些大王椰树是从哪里来的?可没人说得清——它们仿佛无中生有一般,不知什么时候从礁岩中冒出来,就在那儿无声无息地生长,不知遭受多少风雨,不知经历多少磨难,就这样永不放弃、坚强不屈地静静生长着。它们的躯干始终笔直,任凭狂风暴雨摧残,依然不折不挠向上生长,最终成为了如今的高大挺拔的大王椰树。
驻扎在赤瓜岛上的守礁官兵,就像这些高大的大王椰树一样,常年生活在物质贫瘠的礁岛上,每天都挑战着自己的生存极限,却不抛弃,不放弃,顽强坚持,默默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赤瓜礁上的那次升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冉冉升起,威武的守礁官兵们列队向国旗致敬。营房前,高大的大王椰树,枝叶迎风招展,仿佛也在向国旗致敬,与守礁官兵们融为一体。那庄严的场面,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如今,每当来到海边,遥望无际的大海,我总感觉自己还站在赤瓜礁上,与那高大挺拔的大王椰树和坚强不屈的守礁官兵们一起。守礁官兵们和大王椰树英姿飒爽的形象,将永存我心。
【主要欣赏点】1.以小见大,立意深刻;2.挖掘人文色彩,如《圣经》中的通天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欲扬先抑。
珍藏在心中的一處风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二(20)班梁露艺
我见,雨水沿着朱红的屋檐慢慢滑落,慢慢地汇聚成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水路”。初次来到这条古巷,便明白为何世人都爱到丽江古城旅行。
早晨的古巷醒得很早,天刚微微亮,就已经有很多小商贩在小巷周围摆好了摊位,准备好迎接一天的旅客。更多的小商贩卖的是丽江特产和吸引小朋友眼光的小玩具,但也有少部分小商贩卖的是早点,为还居住在这儿的居民提供早晨的方便,蒸包子的笼子里飘出袅袅热气,米线香气四溢,新的一天,在此时也正式开始了。
我不喜欢跟随着大量游客在主道上游览,于是我独自在小巷里游逛。
古巷的房子,清一色的都是古建筑,经过了许久的风吹雨淋,绿墙红瓦都留下了时间的足迹。有些漆已经掉了,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砌墙用的砖。我的指尖轻轻拂上去,轻轻地感受时间的足迹,感受着从指尖传来的丝丝凉意,令人遐想,在这间古屋里居住过多少代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一丝斜雨落在我的脸上,将正在遐想的我拉回了现实,我打开已经准备好的油纸伞,继续行走。
蒙蒙雨帘中的古巷,有着别具一格的味道。雨帘将它完全罩住,而它却不安分,总想显露出自己的古典美,红色的瓦砖经过雨水的洗刷更加红了。
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了。昏黄的傍晚,精巧的小灯笼挂在古巷上,一盏盏橘黄的灯,将此时散尽游客的古巷的孤独驱走,留下了几分温暖的氛围。几个风铃挂在街旁的屋檐上,随风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我走在一个古香古色的世界,收获一日里难得的悠闲和宁静。
华灯初上时,游客又渐渐多了起来,五颜六色的灯次第亮起,不同肤色的人行走在这儿。我坐在街旁的一张石凳上,呼吸着雨后的芬芳气息,就这样看着这条街,在时间中行走。几盏孔明灯在漆黑的夜空中亮着,不知又载着谁的希望……
丽江古城它宁静却又有些婀娜的身影让我留恋,我将它的身影珍藏于心中,时常重新在回忆中游览,它是我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主要欣赏点】1.多感官描写景物: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描写古城的色、形、声、味;2.有质感的文字:如“古巷醒得很早”“在时间中行走”等。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二(6)班江子博
我仍然记得,邂逅的那一场江淮的芦花雨。亦真亦幻的景象,被我小心珍藏,时时难忘。
正是不知何来的一种忧伤蔓延的时候,文思顿止,只好搁笔,去看芦花雨。在这个季节,从南向北,芦花依序绽放,飘飞。看着芦花远去,感觉像把自己的心化作芦花,放上天空,接受天空的洗濯。
芦花开的时间不定,如果在早晨开,那便再好不过了,晨光如丝如缕如水拂过,照在乘风的片片芦花上。苍茫的西风,追逐着芦花,芦花随风而起,汇成宏伟的芦花浪潮,仿佛要划破长空。曾去看过钱塘江大潮,与芦花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远没有芦花潮来得轻盈灵动。李白书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芦花所结成的巨席,简直要遮天蔽日。初升的太阳却很柔和地把光打在你脸上,叫你感到毛茸茸的舒服。
我对芦花的情感,虽然不至于痴狂,但却发自我内心的喜爱。芦花的季节,一场细雨,一片芦苇荡,一片蒙蒙的天空,西风一起,却已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芦花。“独行睘睘,岂无他人?”我以享受这孤独为乐事。想来千百年前的谢灵运、孟浩然,他们自我放逐于山水之间,也应是这样孤独自由吧。彳亍于芦花之间,遇一老翁,其人嗜棋成瘾,在苍茫大地间摆一棋局,你跳我攻,竟忘归期,“世间行乐亦如此”。 另一观芦花的好时候,是为风息芦花落之时。一把伞,一壶茶,一片芦花雪。在岸边独坐品茗,山香云气皆入腹中,人与景俱醉。
这处芦花之景,我一直珍藏着它,安慰着我的心灵,涵养着我的品性。
我期待着,有一天,谁会接受我的芦花之约,一起奔向芦花荡,赏芦花潮,观芦花雨,共享珍藏于我心中的风景。
【主要欣赏点】1.高级词(如“彳亍”“雀跃”);2.句式灵动(如长短句);3.引用化用典故,挖掘人文色彩(如文中双引号处)。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二(20)班全恒志
自然之美,古来共谈。
——题记
希腊的圣托里尼,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美的岛屿。一提观日,不能不说到圣托里尼。
初一一放暑假,我们就计划好要出国旅游,选中的目的地即圣托里尼岛。
日出
岛上的日出,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闪耀。
圣托里尼岛上的日出,打败了许多地方。5点多,太阳就起床了,在海平面上缓缓升起;月亮收工了,在强烈的太阳光的掩盖下,失去了光芒。海平面的太阳,不断爬升,为岛上带来生机。耀眼的阳光,唤醒了许多熟睡的人们,纷纷起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日出的开始,标志着一天的开始。
日中
圣岛午后的大太阳,我也喜欢。
缤纷。
蓝白色的建筑,尽管单调,但更教人惊艳。在蓝白色的反衬下,阳光照耀下的沙滩,黄得生动。走在沙滩上,看到一排排椰子树,我想起了小时候与朋友在沙滩上撒欢、玩捉迷藏的愉快经历。我就躲在椰子树下,朋友经过椰子树好几次都没有发现我的踪迹。那椰子树像是高大的卫士,守护着我,守护着我的童年,今又重至海滩,唤回了我的童年记忆。
日落
圣岛的日落,是世界上最美的。
金黄。
我从来没见过如此金黄的太阳。那金黄,如同刚磕开壳的鸡蛋黄般金黄。每离太阳近一点,颜色越绚丽。海面上,红彤彤一大片,最为神奇的,就是太阳将沉到海面时,渐变成艳艳的红色,如同大火球一般。
我爱圣托里尼,爱其与众不同的美景。
三时,日,奇。
圣岛的太阳乃世间最美。
——后记
【主要欣赏点】1.三段式结构,以少胜多;2.意识流手法(笔断意连)。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二(18)班叶梓瑜
清晨,晨雾笼罩了世界,向外看去,一片模糊,也模糊了视线,眼前只剩一片白茫茫。无奈、无趣的我便翻开柜中珍藏许久的照片,细细欣赏,思绪不禁飘回从前,珍藏在脑海中的那条老街便随之蔓延开来。
幼时的我每逢放假之时,总会央求外婆在清晨带着我一起去城中的大街小巷里散步。我们走过许多小巷,都大同小异,却独有一条牢记在我的脑海中。
春天,每天清晨厚厚的一层雾在空中飘荡着,久不散去。直待散去,小巷里的青白灰的石板早已被浸湿,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从这条小巷穿过,喧嚣传遍了整条小巷。偶然间,一阵细雨,滴在瓦檐下,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黑白色。小巷尽头的那一棵法国梧桐,新芽才刚冒出头,便让这条巷子充满了勃勃生机。
夏天,清晨火烈的阳光便布满小巷,青中带灰的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增添了活力,不再是深色的死沉。正值烈日,小巷里早已不见拥挤的人群,只有几个丁点大的孩子在空旷的巷里打闹、嬉戏,尽情地释放天性,小巷也充满了童年的气息,活力无限。小巷尽头的那棵法国梧桐,早已长成大树,绿叶挂满枝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秋天,干爽的天气惹人喜爱,晴空万里,漫步在小巷里,整个人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小贩们在小巷另一端摆地摊,小巷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抬头看看小巷的房子,青白与黑色混搭的墙壁与屋檐,令人赏心悦目。夕阳西下,小巷尽头那棵法国梧桐,黄红叶早已纷纷扬扬地飘落在青白石板上,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卷。
冬,我并不喜欢,尽管南国并无北国的雪花纷飞,站在小巷的深处却凭空多了几分冷清与艰难,少了几分热闹。小巷尽头的那棵法国梧桐,只剩几片叶子零落地挂在枝头,略显孤单。
小巷,那陪伴我成长的小巷早已烙印在脑中,成为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
【主要欣赏点】1.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写景;2.以季节为序,条理清晰;3.运用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烙印”“永不褪色”等。
珍藏在心中的一处风景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二(21)班梁浩
又是一年的春风十里。
老家院落的那株碧桃,当是又开了吧。
还记得幼时刚刚学会认字,便捧着一两本绘本,背靠树一个人静静地看,听那枝头的黄鹂逗趣。偶得几袭暖风熏日,一树的桃花便纷扬落下,竟是满地的粉嫩花瓣,没入寂静的泥土里,悄無声息。亦曾捡拾这些花瓣,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又轻轻地吹一口气,碧桃的花絮便如同翩舞的蝴蝶,凌空腾起,在眼前纷飞,几许嫣然。晴空的午后,我也曾春梦一场,醒时夕阳沉坠,满地桃花镀上泛着暖意的金辉,漾开一地的光晕。
刹那间我曾有过如此念头:倘若时光静止,我愿在此间静坐三生。
依稀记得父母曾经说过,不记得哪一年外公外婆也搬来此处院落,两家的老人就这样住在一起,互相照应。家乡独有的桃花酿工序稍为繁杂,爷爷奶奶原来无暇应付,直至外公外婆搬来,多年不做的手艺,便又重新拾起。雨后的桃花落满一地,老人家便轻轻地拾起,一片片地择开洗净,晾开后便揭开早已用酒曲酿好酒糟的坛子,一捧捧地放入。年幼自是不能饮酒,我便在院落一旁听长辈们摆桌设酒,斟酌那三盏两杯。扑鼻的桃花酒香,虽不甚浓郁,却也让人垂涎。
暮春,家乡院落的那株碧桃,静静地在江南水乡朦胧的杏花烟雨中伫立着,散落一地的桃花被雨打在泥中。“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
时光渐远,每每忆起那满地桃花,忆起那一品桃花酿,忆起那远去的童年,久久回味……
记忆中家乡院落的碧桃花啊,你载着我的思念,是我珍藏在心中的那处风景。
【主要欣赏点】1.线索明晰,对“碧桃”的描写贯穿全文;2.挖掘人文色彩,如做桃花酿的故事;3.融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