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对策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更应教学学生如何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国家意识;爱国热情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43-01
  《书斋里的革命》中,朱学勤曾指出:“公民意识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它有两层含义: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是民众对于这一权力公共性质的认可及监督;当民众侧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它是对公共利益的自身维护和积极参与”。这就说明了公民意识最为强调的就是国家意识,爱国主义精神。
  一、了解时代气息,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国家意识
  人们对历史的探究从未止步,无论是一些考古学家的新发现还是一些史学家的新观点,都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除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了解了哪一年发生了哪些事,还要积极的培养学生了解一些时代气息,促进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和认识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历史也是一个不断考究的过程,有些历史的推翻也是反映了知识的变更以及人类的探索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新知识的掌握,从而不断的为学生带来新鲜的血液。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放映一些历史学家的论坛和讲座。例如《百家讲坛》等等,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更加喜欢历史,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历史和时事新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唐朝的魏征曾经说过要以史为鉴,我们学习历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促进现代的发展。时事新闻大都是发生在当下,而历史则是发生在很久以前,将他们二者进行联系反而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对于学生而言,历史可能很遥远,但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则显得亲切很多,可以通过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对当下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前瞻性眼光以及洞察力。例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关于日本侵华的历史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中日现在的关系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进行分析,由此及彼,让广大人民认清楚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国家领土寸土不让。
  三、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课堂教育是培养国家意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对于我国的儿童来说,18岁以前大多都在学校接受教育,自然课堂教育就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大量的历史素材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在中国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灿烂辉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在学习世界史时,可以让学生树立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世界观,体会全球人民的共同意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直观的教育比书本来的更有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历史小活动,将公民教育的阵地从历史课堂转移到现实社会,利用历史的深厚底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融人社会建设中去。在历史纪念日或历史人物的故乡,开展一些历史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与能力,从而村立良好的责任心与义务心。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的意识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再次,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的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引导、发展、巩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目标。在学习“中国四大发明”时,可以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现代的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相对比。比如,可以引进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的相关资料进行讲解,最后老师做最后总结:“在神九标志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工,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慷慨激昂的陈词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另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时,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结合2013年3月初我国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意识,强烈谴责暴力恐怖事件,坚决反对一切暴力恐怖犯罪,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又如,讲到祖国统一问题时,可以结合“台独”事件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分裂和统一的利弊,认识到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从而联想到今天的“一中一台”的“台独”论调,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并以此为己任,强化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再如,针对日本大地震的核辐射污染问题,可以让学生们讨论日本地震引发的核辐射污染对日本以及世界的危害性,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核电问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核辐射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使每一位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改进,但其功能却始终如一,那就是育人,培养具有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人,落实到具体就是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国家意识的人。对于中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首当其冲的应是历史学科教育。因为历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育是传载历史知识、发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它比其它学科的教育更重视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更能够影响人类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的国家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乔.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培养及对策研究[N].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5.
  [2]闫晓晖.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神州;2014-01-1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艺术教育逐渐显示出他的特殊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展视野;运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42-01  美术学习
群众文化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从业者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该满怀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具有高深的学养、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修养,唯有如此,方能担当历史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Th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分层作业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愈加备受重视,其价值有目共睹.诚然,分层作业属于分层教学的一种,它迎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改
马耳他的大力水手村原是1980年《大力水手》音乐电影的拍摄场景,电影拍摄完毕之后并未拆除。随着大力水手名气的远播,当初的拍摄场景也成了旅游热门目的地。  在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小镇,随处可见童话般梦幻的古老木屋和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小镇即使藏在如此悠然避世的小角落,却依然惊艳了全世界。  意大利的五渔村位于地中海沿岸。其最特别之处是串起五个村庄的徒步线路是沿着蜿蜓的地中海海岸线修建的。这是世界上最美
期刊
当我们的银行存款日益增加,银行存款利息尤其是活期利息、七天通知存款利息等渐渐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时,我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银行柜台上琳琅满目的宣传
勤工俭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勤工俭学在实践育人方面的功效远远大于它带来的经济收益。新的课程标准更突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勤工俭学
一rn第一次遇到夏薇,是在公交车上.rn那天,本来林枫打电话让单位的秘书来接他,可秘书在接他的途中,遭遇堵车,林枫便出门随手招了一辆出租车,正准备上车时,不知从哪冒出个愣头
期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著名画论命题,但是此命题所包含的理论内容,亦适用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外师造化,中
5月14日下午,光大银行总行营业部召开了题为“共享阳光,创新生活”的阳光房贷推介会,首次推出了继固定利率房贷之后的另一特色产品——“阳光生活住房套餐”组合贷款。“阳光
以工效学理论为依据,从国内外自行车设计中总结现有鞍座存在的问题,分析鞍座骑乘与人体受力特点;以骑乘者人体与水平面之夹角作为骑乘姿态分类依据,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骑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