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伯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等多个职位。其书画作品先后编入几十部大型文学作品之中,并且其作品也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刊登和宣传。作为当代国画大家,其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自成一家,画中满是作者对人生与自然的体悟。
关键词:陈伯程;国画山水;寄情山水
陈伯程1943年生于江西省新余市,因版画、漆刻的成功创作而出名,近些年又把触角转入国画山水创作,取得很大成功,他的山水画以其质朴、自然、灵动的画风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当今的政界名人、收藏大家、文化世家都争相收藏陈伯程先生的书画作品,这也是社会各界对陈伯程的书画作品高度肯定的表现。
一、少年时期的陈伯程
陈伯程小时候生活在新余市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程父亲是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所以在其父亲的鼓励和熏陶下,年仅10岁的陈伯程就体现了他在书画上惊人的天分,在家乡小有名气的报刊上发表了漫画作品,这使得他在那一代颇有些名气,被人称为“小神童”。在他15岁的时候,陈伯程参加了江西省首届文代会,在会上受到当时著名的漫画家华君武老先生的鼓励,并题字“祝好好学画”来勉励陈伯程,这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是一次关键的肯定与支持。自此,这几个字在小小的陈伯程心里成了不断进取,不断被探索的原动力。
但是即使有着惊人的艺术天分,贫寒的家境确实给陈伯程的求学之路带来了很多艰辛。由于家境原因,陈伯程一直无法到专业美术学院进修,于是他只有在劳动之余,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自然中感悟作品的灵魂。在自学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这些作品陆续被登陆在报刊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那个年代,他成为了艺术界的佼佼者,后来,凭借着其艺术天赋和对艺术独特的见解,他有机会进入了浙江美术学院进行专业化的学习。经过几年刻苦的学习,陈伯程对美术有了彻底地了解,他的画风也日渐成熟。上世纪80年代,陈伯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几个代表作,自此声名鹊起。他的代表作品有《农民艺术节》《游人如潮》《晨》等,这些作品都是来自生活,质朴灵动,容易打动人心。在后期的创作中,陈伯程又别出心裁地独创了“漆刻”艺术,在古老漆画艺术上进行创新,丰富了漆画的种类。漆刻将古老艺术延续新的生命进行传承,这个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民间艺术的分支。由此创造的作品有《星火圣火》《做龙灯》等,漆刻作品在国内屡次斩获国家级奖杯。
二、陈伯程的国画山水
陈伯程多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其版画《农民艺术节》、《游人如潮》漆画《做龙灯》《星火、圣火》等入选省展,先后13次获得一、二等奖。上世纪90年代初,陈伯程开始将视角投到了国画中,其实在很早之前陈伯程的心中就有一个水墨之梦,受到同为新余籍的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影响,陈伯程在他的山水画中感受到对家乡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追寻国画的艺术道路之前,在1936年,他曾经专门去拜访过傅抱石先生。他们交流对国画艺术的想法和感悟,并且陈伯程也亲自观摩了傅抱石先生的画室和作画的整个过程。自此之后,陈伯程一心研习国画,参加各种交流会,向艺术界的专业人士虚心学习。观赏祖国的的大好河山,同时陈伯程报了专业的学习班,系统地学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作画技巧。之前的生活经历给了陈伯程创作上新的灵感,在学习了国画的基础技巧之后,陈伯程开始用自我的视角表达自己对国画的理解。之后,陈伯程相继创作了很多国画作品,《秦山玉皇顶》《虎丘古貌》《嵩山》《三清山》《井岗奇秀》等优秀的,表现做过大好河山风景的水墨画。
陈伯程的山水画中流露仙气,比如《家在青山碧水间》《仙女湖渔村风光美》(图1),以及《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作品中将自然优美的景观化作美丽温婉的仙子,他的仙女湖意境深幽、沉静美好,湖面碧波盈盈,水中岛屿交错坐落,岸边杨柳依依、石桥相接,一幅唯美的乡村山水景象呈现在观客眼前。观之仿佛置身其中,意味深长。如何用笔墨来表现家乡景色,是画家心头永远的心结。仙女湖是陈伯程水墨之梦的大门,陈伯程从仙女湖进入自己梦中心心念念的水乡。仙女湖是根据“七仙女下凡”的民间传统故事而来,所以仙女湖在世人心中是美好爱情的起源。此处山河秀美、百岛环生、钟灵毓秀,并且仙女湖是明代大学问家梁寅的家乡,这样的美景才能给人无限的感悟。笔者认为这也是作家试图借此来表达时时萦绕在自己心头的思乡之情。
陈伯程的山水集中,收录了他众多的山水作品,画风朴实清新,像《山村清晓》《访友图》《青山隐秀》等作品,从清新的作品名称中就能感受到深山的清爽空气。静谧的山间小路,微微湿润的空气,山中是浅绿、翠绿、墨绿交织的色彩。山间清晨的日出,与日落的斜阳都在画家的纸上娓娓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陈伯程常说:“学画其实就是自我创新之路,得在吸收中展延,在效仿中开拓,重要的是学大师们的精神,而不是重复大师。”他潜心钻研,博采众长,融汇了傅抱石的皴法、李可染的中锋用笔,吸收了陆俨少的灵动构图,综合三家,并首创“蝌蚪皴”。陈先生运用其独创的“蝌蚪皴”,作画时起笔凝重,收笔稳健。如行云流水畅游其间,抖动手腕青山绿水犹如水墨电影跃然纸上。以书法点缀其间,三五字便将那沉静之美表现出来。陈先生善山水、花鸟、仕女,并且书法功底不可小觑。观之作画,动静怡然,一气呵成,在不经意间将心中所想与笔尖所触之处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陈先生心境笃定沉稳,画外功更是深厚。
沈括《梦溪笔谈》中云:“书画之妙,当与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这也是陈伯程的山水艺术用这段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笔者认为书画表现的是画家的心性,陈伯程淡泊名利,为人热情,虽经历风雨,却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用他笔下的山川、河流、小桥、流水来洗涤尘世中的灵魂。尽管我们身处名利物质的世界,但是我们的心中要时常怀有一方净土。心底要保存一份纯真,陈伯程做到了,他一直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体悟生命的真谛。用自己的心,将自然万物泼洒在纸上,善于钻研前人的手法,并大胆创新,总结了适合自己的艺术手法“蝌蚪皴”技法。他下笔功力浓厚,并且艺术风格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将其巧妙结合。在他的艺术作品中,隐约可以感受到漆画、水彩、版画艺术的身影。 古人经常寄情于山水之中,在一些名人的古诗古词中均有所展现。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对山水的描写就颇多。苏轼、李白等诗人也在他们的代表作中对山水有着一定的着笔。诗词的山水显得恢弘大气,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很容易被描写出来,但是如果通过纸张把山水的那种自然展现在人们眼前,就需要极大地努力与才学及天份。比如陈伯程的著名作品之一《嵩山》,他用简单的水墨题材通过自己对之理解。用流畅的线条与不拘一格的画风使得嵩山那种恢宏大气、磅礴的气势跃然纸上。这幅作品描绘了我国的大好河山,这是由绘画大师所画出来的精品,被誉为我国的一大著名风景画。这幅画不仅把嵩山的景物特点淋漓尽致底表现出来,更展现了陈伯程自身的山水画画技。这是对陈伯程的一种肯定,如果没有陈伯程当初的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著名画师大家。由此可见,凡事都需要坚定不移的努力与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陈伯程的另一代表作《家在青山碧水间》描绘了千千万万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古人就有寄情雨山水之间以及室外桃园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偏重于物质以外的桃园生活。《家在青山碧水间》(见图2)这幅画将人们的心声写了出来,这等自然美景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美好的诠释。楼外青山青山楼,青山楼中画青山。青山碧水中有一间朴素的房子。在这么一个优美的画境之中,忙于生计的人们是多么想在此歇息片刻。这是一幅美好的画境,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寄情于山水的那种情怀。山水画具有清洗人物心灵,使人们在山水之中尽情地徜徉。陈伯程后期的作品比较倾向于山水之间的人物情怀,代表作有《山村清晓》《访友图》《青山隐秀》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陈伯程后期对山水的热爱。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么一个与世无争的山水画中尽情的享受,这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三、结语
陈伯程作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其作品自成一家,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通过对陈伯程的画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陈伯程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以及喜爱之情。陈伯程山水画集百家之长与自身的独特感受使得作品不拘一格,不少作品描绘了我国的大好河山,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山水画大师。
参考文献:
[1]张秀国.浅谈当今中国画创作“以书入画”的迷失[J].青年文学家,2010,(07)
[2]谢丽君.以书入画探究[J].艺术百家,2002,(02):81-84.
[3]马耕耘.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在广告招贴中视觉张力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4(20):106-109.
[4]姚青华.现代包装设计对传统水墨语言的借鉴与结合[J].包装工程.2014(16)
[5]张晶.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述要[J].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6)
作者简介:
王毅,硕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讲授中国山水画。
关键词:陈伯程;国画山水;寄情山水
陈伯程1943年生于江西省新余市,因版画、漆刻的成功创作而出名,近些年又把触角转入国画山水创作,取得很大成功,他的山水画以其质朴、自然、灵动的画风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当今的政界名人、收藏大家、文化世家都争相收藏陈伯程先生的书画作品,这也是社会各界对陈伯程的书画作品高度肯定的表现。
一、少年时期的陈伯程
陈伯程小时候生活在新余市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程父亲是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所以在其父亲的鼓励和熏陶下,年仅10岁的陈伯程就体现了他在书画上惊人的天分,在家乡小有名气的报刊上发表了漫画作品,这使得他在那一代颇有些名气,被人称为“小神童”。在他15岁的时候,陈伯程参加了江西省首届文代会,在会上受到当时著名的漫画家华君武老先生的鼓励,并题字“祝好好学画”来勉励陈伯程,这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是一次关键的肯定与支持。自此,这几个字在小小的陈伯程心里成了不断进取,不断被探索的原动力。
但是即使有着惊人的艺术天分,贫寒的家境确实给陈伯程的求学之路带来了很多艰辛。由于家境原因,陈伯程一直无法到专业美术学院进修,于是他只有在劳动之余,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自然中感悟作品的灵魂。在自学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这些作品陆续被登陆在报刊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那个年代,他成为了艺术界的佼佼者,后来,凭借着其艺术天赋和对艺术独特的见解,他有机会进入了浙江美术学院进行专业化的学习。经过几年刻苦的学习,陈伯程对美术有了彻底地了解,他的画风也日渐成熟。上世纪80年代,陈伯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几个代表作,自此声名鹊起。他的代表作品有《农民艺术节》《游人如潮》《晨》等,这些作品都是来自生活,质朴灵动,容易打动人心。在后期的创作中,陈伯程又别出心裁地独创了“漆刻”艺术,在古老漆画艺术上进行创新,丰富了漆画的种类。漆刻将古老艺术延续新的生命进行传承,这个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民间艺术的分支。由此创造的作品有《星火圣火》《做龙灯》等,漆刻作品在国内屡次斩获国家级奖杯。
二、陈伯程的国画山水
陈伯程多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其版画《农民艺术节》、《游人如潮》漆画《做龙灯》《星火、圣火》等入选省展,先后13次获得一、二等奖。上世纪90年代初,陈伯程开始将视角投到了国画中,其实在很早之前陈伯程的心中就有一个水墨之梦,受到同为新余籍的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影响,陈伯程在他的山水画中感受到对家乡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追寻国画的艺术道路之前,在1936年,他曾经专门去拜访过傅抱石先生。他们交流对国画艺术的想法和感悟,并且陈伯程也亲自观摩了傅抱石先生的画室和作画的整个过程。自此之后,陈伯程一心研习国画,参加各种交流会,向艺术界的专业人士虚心学习。观赏祖国的的大好河山,同时陈伯程报了专业的学习班,系统地学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作画技巧。之前的生活经历给了陈伯程创作上新的灵感,在学习了国画的基础技巧之后,陈伯程开始用自我的视角表达自己对国画的理解。之后,陈伯程相继创作了很多国画作品,《秦山玉皇顶》《虎丘古貌》《嵩山》《三清山》《井岗奇秀》等优秀的,表现做过大好河山风景的水墨画。

陈伯程的山水画中流露仙气,比如《家在青山碧水间》《仙女湖渔村风光美》(图1),以及《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作品中将自然优美的景观化作美丽温婉的仙子,他的仙女湖意境深幽、沉静美好,湖面碧波盈盈,水中岛屿交错坐落,岸边杨柳依依、石桥相接,一幅唯美的乡村山水景象呈现在观客眼前。观之仿佛置身其中,意味深长。如何用笔墨来表现家乡景色,是画家心头永远的心结。仙女湖是陈伯程水墨之梦的大门,陈伯程从仙女湖进入自己梦中心心念念的水乡。仙女湖是根据“七仙女下凡”的民间传统故事而来,所以仙女湖在世人心中是美好爱情的起源。此处山河秀美、百岛环生、钟灵毓秀,并且仙女湖是明代大学问家梁寅的家乡,这样的美景才能给人无限的感悟。笔者认为这也是作家试图借此来表达时时萦绕在自己心头的思乡之情。
陈伯程的山水集中,收录了他众多的山水作品,画风朴实清新,像《山村清晓》《访友图》《青山隐秀》等作品,从清新的作品名称中就能感受到深山的清爽空气。静谧的山间小路,微微湿润的空气,山中是浅绿、翠绿、墨绿交织的色彩。山间清晨的日出,与日落的斜阳都在画家的纸上娓娓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陈伯程常说:“学画其实就是自我创新之路,得在吸收中展延,在效仿中开拓,重要的是学大师们的精神,而不是重复大师。”他潜心钻研,博采众长,融汇了傅抱石的皴法、李可染的中锋用笔,吸收了陆俨少的灵动构图,综合三家,并首创“蝌蚪皴”。陈先生运用其独创的“蝌蚪皴”,作画时起笔凝重,收笔稳健。如行云流水畅游其间,抖动手腕青山绿水犹如水墨电影跃然纸上。以书法点缀其间,三五字便将那沉静之美表现出来。陈先生善山水、花鸟、仕女,并且书法功底不可小觑。观之作画,动静怡然,一气呵成,在不经意间将心中所想与笔尖所触之处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陈先生心境笃定沉稳,画外功更是深厚。
沈括《梦溪笔谈》中云:“书画之妙,当与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这也是陈伯程的山水艺术用这段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笔者认为书画表现的是画家的心性,陈伯程淡泊名利,为人热情,虽经历风雨,却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用他笔下的山川、河流、小桥、流水来洗涤尘世中的灵魂。尽管我们身处名利物质的世界,但是我们的心中要时常怀有一方净土。心底要保存一份纯真,陈伯程做到了,他一直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体悟生命的真谛。用自己的心,将自然万物泼洒在纸上,善于钻研前人的手法,并大胆创新,总结了适合自己的艺术手法“蝌蚪皴”技法。他下笔功力浓厚,并且艺术风格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将其巧妙结合。在他的艺术作品中,隐约可以感受到漆画、水彩、版画艺术的身影。 古人经常寄情于山水之中,在一些名人的古诗古词中均有所展现。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对山水的描写就颇多。苏轼、李白等诗人也在他们的代表作中对山水有着一定的着笔。诗词的山水显得恢弘大气,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很容易被描写出来,但是如果通过纸张把山水的那种自然展现在人们眼前,就需要极大地努力与才学及天份。比如陈伯程的著名作品之一《嵩山》,他用简单的水墨题材通过自己对之理解。用流畅的线条与不拘一格的画风使得嵩山那种恢宏大气、磅礴的气势跃然纸上。这幅作品描绘了我国的大好河山,这是由绘画大师所画出来的精品,被誉为我国的一大著名风景画。这幅画不仅把嵩山的景物特点淋漓尽致底表现出来,更展现了陈伯程自身的山水画画技。这是对陈伯程的一种肯定,如果没有陈伯程当初的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著名画师大家。由此可见,凡事都需要坚定不移的努力与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陈伯程的另一代表作《家在青山碧水间》描绘了千千万万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古人就有寄情雨山水之间以及室外桃园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偏重于物质以外的桃园生活。《家在青山碧水间》(见图2)这幅画将人们的心声写了出来,这等自然美景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美好的诠释。楼外青山青山楼,青山楼中画青山。青山碧水中有一间朴素的房子。在这么一个优美的画境之中,忙于生计的人们是多么想在此歇息片刻。这是一幅美好的画境,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寄情于山水的那种情怀。山水画具有清洗人物心灵,使人们在山水之中尽情地徜徉。陈伯程后期的作品比较倾向于山水之间的人物情怀,代表作有《山村清晓》《访友图》《青山隐秀》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陈伯程后期对山水的热爱。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么一个与世无争的山水画中尽情的享受,这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三、结语
陈伯程作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其作品自成一家,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通过对陈伯程的画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陈伯程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以及喜爱之情。陈伯程山水画集百家之长与自身的独特感受使得作品不拘一格,不少作品描绘了我国的大好河山,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山水画大师。
参考文献:
[1]张秀国.浅谈当今中国画创作“以书入画”的迷失[J].青年文学家,2010,(07)
[2]谢丽君.以书入画探究[J].艺术百家,2002,(02):81-84.
[3]马耕耘.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在广告招贴中视觉张力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4(20):106-109.
[4]姚青华.现代包装设计对传统水墨语言的借鉴与结合[J].包装工程.2014(16)
[5]张晶.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述要[J].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6)
作者简介:
王毅,硕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讲授中国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