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高信号而非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相关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ties, WMHs)以及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基线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头颅MRI图像评估CSVD总体负担,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评估WMHs严重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发病后90 d时的功能转归,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3例,其中126例(82.35%)转归良好,27例(17.65%)转归不良。两组之间年龄、基线NIHSS评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Fazekas总分、脑室周围WMHs评分以及深部WM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SVD总体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1.245,95%可信区间1.023~1.515;P=0.028)及Fazekas总分(优势比1.635,95%可信区间1.049~2.549;P=0.030)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SVD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无关,WMHs和基线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ST2)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DNA甲基化水平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组GBM样本[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35例)、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22891队列(50例)、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105例)]及非肿瘤对照脑组织(NTB)(TCGA数据库10例、GSE22891队列6例、CGGA数据库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因其异常分泌释放的儿茶酚胺,疾病风险较高,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药物治疗选择尚存在争议。研究的不断深入表明其不同的分子亚型具有不同的致癌机制和治疗反应,并且已有多种相对应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文章就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治疗现状、靶向药物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PRR13基因表达量与结直肠癌细胞对于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在奥沙利铂药物作用下PRR13基因表达高低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在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常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筛选出2株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通过慢病毒载体进行细胞转染构建PRR13沉默结直肠癌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进行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实验,本研究将稳定转染包含沉默PRR13基因序列s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亚洲人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又是其最常见的部位。MCA狭窄可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目前的血管内治疗主要针对有症状狭窄。早期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自然病程。文章从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2个方面
再灌注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转归和降低病死率。有研究发现,再灌注治疗可能会增加卒中后癫痫发作和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但目前对此观点仍存在争议。文章对近年来再灌注治疗与卒中后癫痫发作及卒中后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变异性与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及90 d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根据溶栓后复查头颅CT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
期刊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 CART)对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小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6~17 d孕龄胚胎大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分为对照组、CART组、OGD组以及OGD+CART组。OGD+CART组在O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完整性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其渗漏异常可出现在神经系统结构变化之前。目前,BBB渗漏异常在认知损害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认知损害与BBB渗漏异常相关。文章对BBB渗漏在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认知损害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进行了综述。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T2*序列磁共振技术,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的不同通过相位图像来显示磁敏感图像,对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血液分解物质极其敏感。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WI可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及预测临床转归。文章就SWI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