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文学:双重身份的分裂与重合——论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创作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l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郭沫若迎来了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高峰。为了救亡图存,他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政治性。这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成了观念的传声筒,比较单薄和概念化。但与此同时,充溢的政治激情也使得其作品具有诗剧的特征和感染力。当政治和艺术两种身份不能协调时,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便出现裂痕;而当两者得到重合的时候,作品也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其他文献
道路下穿既有铁路箱形框架桥顶进法施工技术在地铁施工中是一种常见施工技术。施工时线路封锁、列车慢行时间受铁路运行控制,故确保行车安全,顶进全过程需保质保量按计划执行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全局关系重大。作为客观记载农业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及其管理活动全过程,反映农业科学研究发展
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为复杂、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又不乏现代思想的痕迹。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导致史学界无论对阎锡山的政治生涯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