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被蒋介石抛弃的抗日流氓头子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gong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月笙是旧中国上海青帮(亦称安清帮)的大头目。蒋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夺取政权,杜月笙在改变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雇用流氓为上海总工会送锦旗放烟雾、诱骗杀害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党员汪寿华等,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蒋介石杀害。作为旧上海黑社会的大头目,杜月笙身上有很多污点,但是,他也并非漆黑一团。在抗战中,他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特别是他任副会长时正值抗战前后,于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做出了贡献。
  救护抗日受伤军民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全面进攻上海,上海守军奋起抗战。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名义,联合各团体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并同时成立救护队10队、急救队13队、临时救护医院24所,征集救护汽车98辆,并特约公、私医院16所收容受伤军民。据统计,杜月笙所领导的救护输送医疗工作,共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44398人。此后,杜月笙又筹划在松江、昆山、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地设立重伤医院,每年医院少则收治伤员二三百人,多则达三四千人。南京沦陷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工作人员大多撤退到汉口。杜月笙亲自乘飞机到汉口,与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商定救护方针,在汉口成立临时救护委员会,设置医疗队37队,后因需要逐渐增加至178队,共有工作人员近3000人。据统计,至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所救护的军民总数已达260万人。这一可观的成绩,与红十字会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但杜月笙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救护工作所需的物资、车辆,许多都出于杜的号召,也不排除他自己的“毁家纾难”。在这一点上,他号召他所能影响的团体包括他的帮会组织捐助抗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抗战中,他坚持在上海,包括参加抗敌后援会工作,直至11月上海沦陷,他才秘密撤退。
  组建部队参加抗战
  杜月笙在上海抗战中所办的另一件大事是与戴笠共同创办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参加抗战。尽管戴笠一生以与中共作斗争为己任,但在抗战中,他的思想倾向基本属于黄埔系中主战的少壮派军人阵营,在这一点上,“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杜月笙与他是一致的。两人本来即为挚友,在抗日这一点上又有共识,所以两人商定在上海建立一支一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以帮会和工人为基础,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肃谍防奸等工作。杜月笙自己出钱捐赠了5000支快慢机手枪,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了帮会成员、工人、学生、店员、失业青年入伍。10月,这支仅以一月时间仓促成立的游击部队,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配合正规军与日寇作战,尽管作战力差,但大多成员异常英勇顽强,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了牺牲。据事后统计:别动队战死兵共1500人以上,受伤500余人。据说,杜月笙颇为悲痛,他不是心疼钱,而是哀怜那些为国捐躯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他的徒弟。
  筹措救护事业经费
  1938年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室迁移香港,杜月笙亲自主持工作,并设立总办事处,以接受海外捐助的物资,并同时筹措救护事业的经费。可以说,杜月笙此时是非常辛劳的。当时,国民党政府还没有中央赈济委员会。“八一三”抗战后,蒋介石安排杜月笙为该会常委,负责粤、桂、闽三省称第九救济区工作。为了工作方便,杜月笙将第九救济区办事机关与中国红十字会机关合设于香港九龙柯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并在香港最大的饭店辟有房间,专与各方接触。当时,海外侨胞对抗战捐助的物资及对难民的救济品,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同时,杜还负责与戴笠合作布置向沦陷区搜集情报及锄奸策反工作。据说,上海另一帮会头目张啸林投敌被暗杀,也与杜月笙有关。另外,轰动中外的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伪集团,并公布“汪伪密约”,也是杜月笙与戴笠共同策反的。
  撤退重庆,主持红十字会
  在抗战的开始阶段,海外物资大部分通过香港转运国内,杜月笙以红十字会名义办理接收、转运,为抗战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香港沦陷后,红十字会总会于1940年移设重庆,杜月笙也撤退重庆,主持会务工作,办理前方救护、后方空袭救护、医疗等工作。1942年,杜月笙筹建了重庆医院,当时有床位300张,各科设备齐全,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时后方医院,受到舆论的称赞。另外,杜月笙在搜购、抢运战略物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返回上海,督促上海复员工作,并协助恢复、加强了上海红十字会分会的组织,对该会推进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后,杜月笙客居香港。1952年,他弥留前对妻子云:“把我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浦东高桥老家。”但他的遗愿终未实现,1952年11月遗骨被运往台湾,至今暂厝台北南效大尖山麓。
  杜月笙不去台湾
  杜月笙晚年曾忿忿然说:“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
  抗战后,杜月笙自以为劳苦功高,想趁蒋介石论功行赏的机会,捞个有影响的职位过过官瘾,他把目光定格在上海市市长,起码当个副市长。他把这一想法透给了军统局长戴笠。戴笠心领神会,转达给蒋介石。
  1945年8月底,杜月笙带着一帮随从,前呼后拥兴冲冲回到上海。始料不及,走到半路,传来千真万确消息,蒋介石已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市长、吴绍澍为副市长,负责接收上海全权。原来是蒋介石对杜月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令杜月笙沮丧的事还在后头:火车快到上海时,门徒上车报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欢迎仪式,连本已搭起的牌楼也已拆除,北火车站还贴出了“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杜月笙闻讯气上加气,为避免难堪,临时改在上海西站下车。靠站时,竟没有一个要员迎接。
  1946年夏,蒋介石为体现“民主政治”,下令“民选”上海市参议会议员。杜月笙信以为真,有意竞选议长席位,于是组织门徒大张旗鼓活动,摆出种种理由宣扬议长一职非杜月笙莫属,又不惜大把花钱拉票。哪知就在胜券在握时,传来蒋介石的口信:议长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担任。潘公展是CC系骨干,蒋介石的亲信。这对杜月笙不啻冷水激顶,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何作了识时务的“俊杰”,在选举结果他当选议长后,马上宣读了一份“辞职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议长责任重大,本人为多病之人,不能担此重任,辜负诸公厚意,多请原谅,再予改选。”主持选举大会的市长吴国桢立即表示接受听从本意,另行重选。于是第二次投票,选出潘公展为议长。
  一件件,一桩桩,杜月笙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
  三大战役结束,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为退路办了三件事:卖了杜美路上的一处公馆,得款60万美元;改任意挥霍为量入支出,裁减雇员,紧缩开支,去了香港一次,物色准备购买的住宅。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蒋介石请去南京,对他说:“上海看来是难以守住的了,杜先生应有所准备,必要时携家小去台湾,协助党国共图复兴大业。”
  杜月笙似乎料到蒋介石的这番“关心”,爽快地说:“我是准备放弃上海以后的退步了。”
  蒋介石曾听说,中共方面委托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他无论如何不愿杜月笙被“统战”过去,便以告诫的口吻加了几句:“杜先生与中央合作有年,民国16年清党时,为铲除共党鼎定上海立下大功,也因此与共党结怨甚深。共党是讲阶级讲斗争的,他们决不会放过你,切不可有丝毫的侥幸,以早日去台湾最好。”
  杜月笙的话仍是半明半暗:“总裁放心,我对共产党绝无侥幸之心。”蒋介石听了当然不满意,双方不欢而散,但蒋并不就此罢休,还要设法争取,把杜月笙逼去台湾。
  对于去留与去向,杜月笙早有盘算权衡。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知道自己杀害了众多共产党人,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至于去哪里呢?与蒋介石嫌隙既生,孑然一身去台湾,还不是寄人篱下?
  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村老年人,自办“家庭老年乐园”945个,参加“乐园”活动的老年人达2万余人。  据悉,该县以前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与外界接触、交往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有些老年人自己办起了“家庭老人乐园”,自娱自乐,形式灵活多样。  江口乡大团村67岁的退休老师曾鸿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家房子宽敞,于是专门腾出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办起“家庭老年乐园”。买来象棋、军
期刊
她曾是城里的一名医生,为了追随丈夫来到农村;丈夫调走了,她却留下了,只为医治乡亲们的病痛。她就是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女医生钟晶,群众心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开个诊所,为群众看病”  2008年,钟晶辞去在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贞丰县龙河村。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七成妇女患妇科病;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
期刊
打猎归来  打猎归来的丈夫在车站给家里打电话。  “喂,是玛丽吗?你快来车站接我吧!”  “收获怎么样?亲爱的。”  “还可以,从现在起,至少一个月内我们不再买肉了。”  “是打死了一只鹿?”  “不,是工资全部花光了,现在我连坐车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了……”  当然不同  阿凡提的妻子分娩了。国王问他:“你妻子生了个什么?”  “穷人还能生什么呢?不是女儿就是儿子呗。”阿凡提答。  “难道富人就不
期刊
风夹雨雪苦缠绵,败叶残花泪阑干;  候鸟迁徙留不住,姹紫嫣红待来年。  作者简介:木子,原名隋广文 ,男,1955年1月生人。1972年参军,曾在部队及地方政府做过党建及宣传工作。
期刊
微风送雪蔽日飘,大地银妆,山河分外娇。  置身美景何远眺,画意诗情眼前绕。  空中扬雪久持抛,树叶重负,枝杆竞折腰。  百年难得雪松傲,千载偶遇此时好。  作者简介:木子,原名隋广文 ,男,1955年1月生人。1972年参军,曾在部队及地方政府做过党建及宣传工作。
期刊
近日,网上热传“本山大叔典型的三个小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养生之道”,如两脚离地不健康,憋在屋里得老年痴呆症等。对此,中山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徐宇杰表示,本山大叔小品他都看过,当时倒没有完全注意,细想一下这些养生之道有点道理,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还需因人而异。  小品一:《钟点工》憋在屋里易痴呆  经典台词:我看你是屋里憋屈型。  这部作品里,赵本山扮演的农村大叔,被宋丹丹扮演的钟点工讽刺为“屋里憋屈型”
期刊
南城县株良镇磁圭自然村,全村七旬以上老人已经连续10年领到了每年600元的“养老金”,这件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是谁给他们发放“养老金”呢?  村里85岁的罗华山老人提起“养老金”这件事,脸上立刻绽出了笑容:“笑南这个伢子真是没得说,每年不管多忙都要回来看望我,比亲儿子还要亲呢。”老人提到的“笑南伢子”就是这个偏僻小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博士——现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笑南。  在外不管多忙,
期刊
2011年10月28日上午,由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朝阳区文体局、朝阳区文化馆承办,吉林省舞蹈家协会协办的一场特殊的演出《美丽舞蹈人生——李昌淑》个人舞蹈创编、表演演出专场在长春市吉林省京剧院大戏楼隆重举办。  演出的特殊是因为这次的主角李昌淑是一位68岁的老人,做过二次癌症大手术,遭遇过一次车祸、身体多处骨折,并且还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和折磨。  李昌淑一次又一次面对死神的威胁和考验,
期刊
今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通过完善老年优待制度、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不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该市从今年10月1日起,给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敬老补贴,其中,80~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敬老补贴;90~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敬老补贴;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敬老补贴。  从今年起,该市对达标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
期刊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火仪式上,昔日“体操王子”李宁高擎火炬,徐徐升到空中,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环绕奔跑。随着步伐,“祥云”卷轴徐徐展开,点燃了奥运圣火,霎那间焰火、欢呼融成了当晚“鸟巢”的最强音。  “体操王子”,回来了。  “兵败汉城”:  最难忘那谜样的微笑  “让我们从头再来”,这是李宁很爱说的一句话。  1988年汉城奥运会,在中国奥林匹克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反思的一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