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大名堂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见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饱读诗书、身怀绝技,但是你见过因为玩而成功的吗?宁夏灵武市东塔回民小学的科技老师李军就是因为玩而在科技教学方面玩出大名堂的。
  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他指导的作品“硬币快速计数及包装器”一举夺得了小学组一等奖。
  当问及获奖感受时,他仍然激动不已:“当宣布获奖名单时,那一刻真让人高兴。这是对我这几年组织科普兴趣小组成绩的肯定,更是鼓励。”
  每个人都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李军正是因为初中时写的《我的理想是老师》这篇作文而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1997年,他走出宁夏吴忠师范的大门来到偏远的农村担任数学老师,3年后,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被调到了东塔回民小学。
  那时,他在学校认真地教学生解答每一道数学题,而回到家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改装大师”,时不时地就把家里的小东西改装一下。
  一天,家里的大灯坏了,8根灯管一下子烧坏了4根。灯管不节能而且不耐用,能不能将灯管换成灯泡呢?李军想到这,就马上自己动手开始改装。他花了4个小时对原来的电路进行重新组合,还把灯管换成了节能灯泡。另外,他用了两年多时间把旧自行车改装成了电动自行车。
  李老师的这些创意之举让他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也让他从此迈上了科教之旅。
  2006年,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根雕、烫画、风筝制作等活动兴趣小组,李军担任兴趣小组指导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奇思妙想,和他们一起“天马行空”,很多新奇的发明作品也因此诞生,如能变大小的病床、用可乐瓶制作的安全用煤防风器……
  每年4月初,灵武市都会举行风筝比赛,各种各样的风筝翱翔在天空中展示自己的美丽。比赛主要是对风筝轮廓设计、制作过程、图形设计、涂色、支架进行评比,而且参赛者还必须进行放飞试验。
  李老师带领活动兴趣小组开展了许多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参加风筝比赛。这好玩的比赛,不仅让学生们学到很多知识,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作热情。
  记得第一次带领学生们参加风筝比赛时,从来没有做过风筝的他买了一本风筝制作的辅导书,下班回家后自己削竹条、量尺寸、绑扎风筝骨架……终于学会了做风筝,可要想捧回大奖,还远远不够。
  为了小组的风筝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李军一狠心就花了4个多月的工资请来了一个好帮手——电脑。在当时,能做出这样壮举的小学老师恐怕只有他了。在李老师和4名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用来参加风筝比赛的作品——硬翅风筝半个月后就面世了。
  他们迫不及待地试飞风筝,可由于长方体风筝的选材不好,两边不平衡,风筝飞起后直往下撞。这怎么回事呢?李老师多次请教“好帮手”,和学生们对风筝进行了多次改进设计:选用几根又细又直的竹条做支架,又在风筝尾翼加了金黄色的飘带。终于,这个硬翅风筝飞起来了,他们凭借这个作品获得了风筝比赛集体一等奖。
  之后,每年风筝比赛,李军带领的小团队都获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奖项:2008年至2011年获得过集体一、二等奖,2011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了三等奖。
  2009年,东塔回民小学开始普及科普教育,将活动兴趣小组改为科普小组,科普小组又细分为风筝制作、根雕、烫画、发明制作组。
  科普小组与文化课堂不同,小组活动的主题就是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创新,一边玩乐一边做发明。
  可别小看这些科普小组,在李军的带领下,小组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70多人,占学校人数的40%,学生们的创意点子越来越丰富,发明创新作品层出不穷,他们还玩出了大奖呢。
  学生纪梦月觉得清点硬币数非常麻烦,看着一大堆壹角、五角、壹圆的硬币就头疼。
  一天,她在玩豆子的时候,看见奶奶用筛子筛豆子,一颗颗豆粒从筛眼中滚落下去,比豆粒大的豆荚被隔在了筛中。于是,她想到发明一种像筛子样的东西把不同的硬币区分开来。
  开始,她制作的硬币分币器只能筛选一种硬币。之后,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她将硬币分币器分成两层,这样就能筛选多种硬币了。由于分币器做得很粗糙,无法把边缘磨光,硬币也不能很快分开,她选用了可以磨光的铝塑板这一材料。而且她又制作了盛币器用来装硬币。经过反复实践,硬币快速计数及包装器终于做成了。
  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上,“硬币快速计数及包装器”作品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
  如今,学校有100多平米大的制作室和作品展室,购置了学生车床、铣床、台钻等制作设备,进一步推动了科普小组活动的开展。
  “每次和这些学生探讨问题时,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李军老师全心全意地为科教工作奉献自己,十年如一日。他的那份热情、那份信心感染了我们,相信他定能带领着他的科普小组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其他文献
他16岁的时候,父亲患病去世,家里的天一下子塌了下来。  埋葬了父亲之后,母亲感到自己仿佛成了无源之水,为了能有一个依托,就带着他和弟弟投奔了在城里住的娘家。给父亲治病,花去了几乎所有的钱,他家再也没有什么积蓄,而娘家人也不富裕,鉴于这种情况,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辍学,以便能早日寻一份工作,来支撑起这个家。  可是他没有文凭,也没有技术,能干什么工作呢?后来,经舅舅一个朋友介绍,他到了一家酒店去
好友晋升了,想对提拔她的贵人表表心意,却犹豫着不知如何掌握分寸。她的话,让我想起一个流传千年的关于报恩的故事……  话说重耳当上了国君后,为了感谢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和后来助他夺取江山的文臣武将,提拔并重赏了许多人,并要重赏对他有割肉救命之恩的忠臣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平素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善举不过是尽了一个随臣的本分。急于报恩的文公为逼隐居绵山的介子推出山领赏,听从众臣子的献计,火
老刘退休后第一次上15路公交车。那个线路的公交车曾经是老刘战斗了20多年的战场,车上车下,他抓了上百个扒窃嫌疑人,也得了一面墙的奖状,特别是“全国反扒窃能手”那个荣誉,一直令老刘骄傲和自豪。  眼下,车厢里显得陌生很多,那里大多是老人,也不拥挤了。老刘这才想起,其实他早就不上一线了,退休前十来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复核案件,带带徒弟。所以说,公交车的变化不是他退休后才有的。应该更早!老刘想。  以“老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呢?  当然可以,以毒攻毒这种发明方法便是受此启发而得来的。  何为以毒攻毒?  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写道:“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以毒攻毒,是我国中医的传统疗法,指用有毒的药医治毒疮等因毒而引起的疾病。  如用蛇毒配制的药剂治疗毒蛇咬伤、麻风病、关节炎和癫痫症等,用蝎毒治疗
和动物玩游戏,你被骗过吗?  人类总以为自己的智慧是最高的,像欺骗这种有计划、有步骤的阴险行为,应该是人类独有的。殊不知,其它动物的骗术一招胜过一招。  动物世界中充满了骗术。无毒的蝴蝶模拟有毒的帝王蝶恐吓敌害,这种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伪装而蒙蔽对方的“隐身”术谈不上是一种骗术,只是先天性的小花招。  他们的骗术智慧,有时候,连我们人类都自愧不如呢。特别是灵长类的动物,他们具有相当大的脑容量,设计的骗
吃饭离不开手,穿衣离不开手,写字离不开手,干活离不开手……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手的帮忙,但手这个家伙却老是忙不过来。  比如,上网搜索资料时,你是不是一边忙着打字,一边又要忙着记笔记呢?甚至有时用手做某件事时,根本没法再干其他事情。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不如找其他器官帮忙,用它们代偿手,充当神奇的“第三只手”。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端着装剩菜的碗走到冰箱前,正准备打开冰箱门,却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不仅将自己的经验转赠给别人,还试图利用自己的创造能力引发新的经验,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实践。这些知识预设在你的大脑里,令你在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时转而发现了新意。比如我们观察大自然,自然只是显示出它本来的样子,既不美也不丑,而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美呢?那是因为你的大脑里有能和这个美相感应的知识。  认为一道光很美,一棵树很美,那是因为你懂得美。这目光一定是知识的目光,是因为你的目
还是在年少的时候,我常坐在书桌前看书学习。书房简陋狭小,木式结构,木板上糊满了印有大大小小方块汉字的报纸,泛着时光发黄的光芒。我坐在木质结构的书桌前,纵览古今,遨游世界,疲惫而又惬意。  往往是在有所心得的时候,我抬起头,靠在椅背上,望向窗外。远方是静静铺开的田野,有时青苗郁郁,有时稻穗起伏。再远处,群山巍峨,阳光灿烂。我向窗外眺望的时候,大多会收获好心情,闲适的大自然宽厚地敞开胸怀,包容着我一切
孔子有一句话,叫“君子不器”。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君子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才,要成为君子,除了懂本专业,还必须具备一种价值判断。君子不仅要能够判断自己的专业问题,还要能够判断公共事务中的是非善恶和美丑。  我举个例子。一把锋利的菜刀,你可以拿它切菜,也可以拿它砍人——这就叫“器”。假如这把菜刀你让它切菜它切了,让它砍人它坚决不去,那这把菜刀就不该叫“器”了,该叫“君子刀”。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
以文见人,这是个老题目。但在当下网络文学,尤其是微信文学兴旺泛滥的环境里,以文见人,便显得越发生动与鲜活。  手机微信,不用说,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但凡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是在各自的群里见缝插针展现才华,于是,千姿百态的浅唱高歌,各种各样的感怀抒情,在我们的手机里奔涌而出!随之而出的,便是嬉笑嗔怒、阿谀逢迎的万般面孔!  讨论这些面孔,其实想说的是人品和人性,它建立在“谦恭”这一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