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马克思阶级语境的复归

来源 :卷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q3q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始于欧洲,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先后由老式中产阶级和新中产阶级凝结成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干力量,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参与并引导政治、经济、文化、消费等领域的变迁与进步。然而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被随意、泛滥的使用,生硬的套用概念让“中产阶级”这一提法显现出更多的漏洞,中国的这一部分社会阶层只能被称作“中等收入阶层”。笔者意图借助马克思的阶级视角将中国目前所谓的“中产阶级”与西方语境下的中产阶级进行比较,从历史与现实检视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姿态与功能,
其他文献
钱钟书的《围城》创作上独具匠心,在语音层、语义层、形象层和意蕴层等各个层面层层深入、相互沟通、互为条件。其中语义层的表达技巧最为出色,有力地沟通了内容与思想。从表达
由于公共图书馆的重点用户群对于图书馆有着整体共享性、价值稳定性、增值性和潜在性等重要价值,所以如何服务好这一类群体就成为近些年来的重要研究课题。个性化服务模式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