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电力工业既是提供全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年初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再次强有力的证明:电力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是所有电力企业各级员工的第一要务。
【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行业;安全;班组
前言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和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要实现“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标,很多领导和职工还是心中无数,一谈起安全生产,依然觉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此,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和安全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班组安全文化。实践已证明,建立现代班组安全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这种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的出现是班组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认真探析班组安全文化对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促进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班组安全文化与提高员工素质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二是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电力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而又系统的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规范,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使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其目的就是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既要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这就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我们浚县公司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源点分析工作,对于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班组的安全文明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员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一般来说,文化、技术水平高的人,认识和掌握生产客观规律的能力比较强,因而就容易增强其自觉地按安全生产规律办事的意识;相反,如果文化、技术水平低,势必影响其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因而,也会影响班组安全文化的意識。员工良好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是建设班组安全文化最重要、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因此,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在提高员工的素质上下工夫,通过加强各种培训、考试考核,使员工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技能。
二、班组安全文化与安全思想教育的关系
班组安全文化与班组安全思想工作两者都属于软管理领域,其软管理的对象都是员工及其思想,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来排除心理障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人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所以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人是第一要素。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安全生产必须天天讲、时时讲,而且要因人、因事而定,绝不能搞形式主意。通过强化安全、增加工作责任心,把经常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三、班组安全文化与加强安全管理的关系
班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设备、工作流程在内的广泛的系统管理,这是一种硬道理。而班组安全文化,则是一种班组在安全方面的文化管理,它是一种软管理;这种文化管理强调感情投资、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它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管理的强制力都难以导致人的亲和力与创造力的生成,只有文化管理提升的文化力才会导致环境和谐与人的最高境界的生成,并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因此,将班组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班组安全管理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建立监察、监督机制,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行动态控制。做到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就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实践证明,查违章、反违章活动,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生产必须从严要求,实行多方法、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班组安全文化与班组人文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班组人文环境,不仅能促进安全生产,同时,也代表了班组的环境形象和文化品位。班组的人文环境不仅在于班组的硬环境,包括花园式的办公环境、清洁工整的车间、还在于班组的软环境,包括班组的文化氛围、员工的精神风貌。班组的安全文化寓意在人文环境中,良好的班组人文环境熏陶出具有安全文化的员工。目前班组都十分注意人文环境的改善,将企业环境和企业安全生产与对员工的向心力联系起来,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以优美的工作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凝聚职工。由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必须对班组的人文环境进行整治和建设,开展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创一流、文明单位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班组的面貌焕然一新,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企业各级领导层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层好比种子,领导者用自己对安全生产承诺的使命,确保安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把自己倡导的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乃至用户的安全技术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利用一切宣传和教育的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就是充分发挥包围着人的安全文化环境的作用,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造就人的目的。三是辅之以必要的形式。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各级领导和员工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因此,创造一些员工和用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来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必要时,还要注意发挥社会文化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行业;安全;班组
前言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和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要实现“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标,很多领导和职工还是心中无数,一谈起安全生产,依然觉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此,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和安全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班组安全文化。实践已证明,建立现代班组安全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这种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的出现是班组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认真探析班组安全文化对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促进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班组安全文化与提高员工素质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二是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电力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而又系统的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规范,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使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其目的就是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既要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这就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我们浚县公司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源点分析工作,对于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班组的安全文明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员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一般来说,文化、技术水平高的人,认识和掌握生产客观规律的能力比较强,因而就容易增强其自觉地按安全生产规律办事的意识;相反,如果文化、技术水平低,势必影响其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因而,也会影响班组安全文化的意識。员工良好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是建设班组安全文化最重要、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因此,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在提高员工的素质上下工夫,通过加强各种培训、考试考核,使员工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技能。
二、班组安全文化与安全思想教育的关系
班组安全文化与班组安全思想工作两者都属于软管理领域,其软管理的对象都是员工及其思想,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来排除心理障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人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所以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人是第一要素。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安全生产必须天天讲、时时讲,而且要因人、因事而定,绝不能搞形式主意。通过强化安全、增加工作责任心,把经常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三、班组安全文化与加强安全管理的关系
班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设备、工作流程在内的广泛的系统管理,这是一种硬道理。而班组安全文化,则是一种班组在安全方面的文化管理,它是一种软管理;这种文化管理强调感情投资、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它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管理的强制力都难以导致人的亲和力与创造力的生成,只有文化管理提升的文化力才会导致环境和谐与人的最高境界的生成,并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因此,将班组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班组安全管理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建立监察、监督机制,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行动态控制。做到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就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实践证明,查违章、反违章活动,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生产必须从严要求,实行多方法、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班组安全文化与班组人文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班组人文环境,不仅能促进安全生产,同时,也代表了班组的环境形象和文化品位。班组的人文环境不仅在于班组的硬环境,包括花园式的办公环境、清洁工整的车间、还在于班组的软环境,包括班组的文化氛围、员工的精神风貌。班组的安全文化寓意在人文环境中,良好的班组人文环境熏陶出具有安全文化的员工。目前班组都十分注意人文环境的改善,将企业环境和企业安全生产与对员工的向心力联系起来,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以优美的工作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凝聚职工。由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必须对班组的人文环境进行整治和建设,开展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创一流、文明单位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班组的面貌焕然一新,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企业各级领导层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层好比种子,领导者用自己对安全生产承诺的使命,确保安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把自己倡导的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乃至用户的安全技术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利用一切宣传和教育的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就是充分发挥包围着人的安全文化环境的作用,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造就人的目的。三是辅之以必要的形式。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各级领导和员工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因此,创造一些员工和用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来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必要时,还要注意发挥社会文化机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