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特征与构建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智慧学习、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综述,进一步给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特征,探究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以及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到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的启发,探索提升学习者智慧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模型,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实践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智慧教育
  0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等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变革带来了新机遇。2018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1]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提到,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推动师生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本文旨在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师、学习者、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智能化联通,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根据学习者的主动性、专业性、差异性等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点,提供适合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质量。
  1  智慧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智慧学习是学习者在新型信息化环境中按需获取学习资源,灵活自如开展学习活动,快速构建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的学习过程。智慧学习以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2]。智慧学习的特征包括:个性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沉浸的学习,自然的学习和持续的学习。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预测学习者潜在的学习需求,自动推荐当前需要或有潜在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服务、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智慧学习倡导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内容,让学习者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激发学习者兴趣的同时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中要不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实时的反馈、多元的评价,从而激发并维持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机。
  2  生态系统与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客观角度理解生态系统也是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3];而从人类的角度出发,生态系统可定义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子的综合”[4]。师生与学习环境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我们将这个整体定义为学习生态系统。智慧学习系统是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化系统;智慧教学法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学与教动态平衡的教法生态;智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适于培育从基本知识技能到群体智慧的学习生态[6]。本文研究的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智慧学习空间中,学与教群体与所在的空间及空间中的资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系统[5]。
  3  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
  3.1  理论基础
  (1)情境认知理论:意义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6]。在智慧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者置身于一个虚实结合的信息化情境中,与情境进行交互活动、获取学习资源,建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学习活动、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
  (2)活动理论:知识的获得环境作为客体与主体双向交互的结果[7],而工具的使用改变主体活动的性质,影响其心理发展。活动理论启发我们在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时,应通过技术手段创设真实情景供教师与学生发生教学与学习活动,多感官刺激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供多种交互手段,让学习者灵活、方便地与外界各要素交互,从而获取知识,形成动态平衡的生态学习观。
  (3)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动态发展的状态,维持生态平衡[7]。生态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由、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8]。因此,在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时,要以生态观的理念将环境、工具、资源等一切要素与学习者关联起来,环境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使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达到稳定、健康的状态,形成动态平衡的生态学习系统。
  3.2  技术支撑
  (1)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控制等技术的集合[9]。例如将教室内的家具、灯光、空调、门窗、电子班牌以及其他的多媒体设备实现智能化管控,从而为师生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能提高教室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云计算平台。可以保障安全、稳定、可靠及高速的互联网环境,并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与资源管理服务,将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字化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分析与管理,形成巨大的数据资源池,从而面向教师与学生提供统一的服務。
  (3)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综合图像识别、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学科,将数字信息、三维虚拟模型精确地叠加显示到真实场景的创新人机交互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真实的交互体验,使学习情境更加真实,帮助学习者更加准确、高效地获取知识。
  (4)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的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学习系统、智能问答系统以及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等均能为学习者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率与教育的智慧性。
  3.3  构建原则
  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应以学、服务及数据为中心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10]。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构的系统应能够准确分析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监测学生学习进度,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送合适的资源等自适应服务;从教师角度出发,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画像”、智慧评估、精准决策、备课支持等服务;从信息化管理者角度出发,能够实现统一、高效、智慧化的管理服务。智慧学习生态系统还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云计算等功能,以数据来驱动学习的智慧性。通过多平台共享、互通数据来提供服务,避免不同平台之间因数据不互通出现异构性、易变性等问题,有助于平台、资源、软件的多样性,提高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4  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体系架构
  3.4.1  模型论述
  如图1所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体系架构模型中顶层为云服务及技术手段,底层为本地架构,中间通过“用户接口”桥接,智慧学习是其内核,是系统建设的核心。本地架构主要由3个空间组成: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两者共存的混合空间,为学习者创造人机协同的生态化的学习环境,支持智慧学习生态中的基于微文化模式的智慧学习[11]。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学习,为其提高便利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其认知素养、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建设所追求的不是高性能硬件和功能完善的系统,而是需要使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内的各类要素与教师、学习者和学习模式形成良好能量流动循环模式。系统通过对师生的教与学活动的监测,将微文化模式与个人模式匹配,并根据需要给予精准辅助,精准辅助遵循精准教学以测辅学的理念[12]。
  3.4.2  系统内能量流动
  本文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定义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动作,文化智慧定“导向”,数据智慧定“决策”,教学智慧定“行动”[6]。导向阶段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挖掘技术预测分析,发现学习异常;抉择阶段通过自适应推荐或人为选择应对异常的替代方案,同时需匹配微文化模式和个人模式;行动阶段执行抉择阶段的替代方案,并将精准的信息、适性的预警、干预等传输给用户群体或可视化设备。通过分析与抉择阶段形成个性化的教与学的行动智慧,能量从技术系统流入教学系统。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大环境下,合理应用多种智能技术手段搭建高度智能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出动态平衡的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实现学习者的学习轨迹的全流程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变化的全流程跟踪,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送,满足教育工作者与学习者所追求一种更加开放、自由、和谐、个性的生态化教育。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适合的信息技术支撑外,还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运用。作为高校信息化工作者,笔者深刻感受到,各高校当前所建设的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室还未达到真正的“智慧性”,这也客观反映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有待吸收更多的新技术和新理论,完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民办教育新观察,2018(10):75-80
  [2]郭晓珊,郑旭东,杨现民.智慧学习的概念框架与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术,2014(8):5-12.
  [3]王孟本.“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J].生态学报,2003(9):1910-1914.
  [4]曹利军,黄泳.企业生态系统进化模型与进化机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2(3):56-59.
  [5]祝智庭,彭红超.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研究之兴起[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10,23.
  [6]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51-55.
  [7]刘清堂,叶阳梅,朱珂.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習活动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4):99-105.
  [8]陈川,赵呈领,吴新全,等.学习生态视角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95-101.
  [9]周润苗,刘鑫,李红梅.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基于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4):60-61.
  [10]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11]祝智庭,孙妍妍,彭红超.解读教育大数据的文化意蕴[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8-36.
  [12]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7-25.
  (编辑 王雪芬)
其他文献
电力企业在自身建设中,应该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电力物联网,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数据的整合。文章分析了当前电子物联网下的企业中心平台构建,提出了中台云构建的具体方案,借助元数据管理,重视对企业业务数据的整合,搭建合适的服务体系,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摆在重要位置,从而打造高效的管理系统,结合案例分析,保障周边区域用电安全。
摘 要:现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普及率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问题业越来越突出,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主要安全威胁因素,并探索了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有效运营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运用  0 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各类信息化、智能软件应用普及率上升
摘 要:供电系统是保证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安全播出的基础。做好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分析,对了解动力供应,应急切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供电系统的市电系统、不间断电源、发电系统以及应急切换等方面着手,对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发射台;供电系统;运行;维护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城市化不断加速,原本在城市边缘的广播电视发射台逐渐并入城市当中,周边的各种建筑等逐渐增多,
摘 要: 随着云平台和直播系统的迅速发展,用户体验越来越受欢迎。文章针对目前校园直播系统发展的现状,分析现有数据在服务器上传输的性能指标,结合云服务器现有模式、基础架构,对现有的校园直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而有效改善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校园直播视频的服务性能,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  关键词:云服务器;软件MCU;校园直播系统;Web Socket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
摘 要:配电网馈线故障指示器能够快速实现故障位置的精准确定,对配电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文章详细分析配电网馈线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的设计,根据相关规范,详细探索检测平台的设计方案,分析检测平台各个组成元件的基本功能,根据实验原理,以3种配置方案进行设計和分析,并将3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研究,探索配电网馈线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的发展方向。仅供参考。  关键词: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配电网络  0
摘 要: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数据信息、数据传输安全,对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减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数据主要的应用方法端口加密、链路加密、节点加密技术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提高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探索  0 引言  计算机成为当前人
摘 要:招生管理工作对各个高校来说是一项任务繁重的任务,高校在招生时会面临大量的数据信息统计分析的难题,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对高校招生的信息进行管理。文章从业务角度以及为考试服务的角度对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并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响应式;招生管理;服务用户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各个高校招生报名录取工作量随之增加。现阶段,各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线上填取信息,比如毕业设计的师生双选系统。当学生选择自己的老师之后,老师通过当前被选择的学生来决定选择谁,这样就完成了师生双选。双选功能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很大的方便,越来越多的高校使用这款软件,也反映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师生双选;数据库;SpringBoot;Lombok;MybatisPlus  1 师生双选系统设计和前端介绍  1.1
摘 要: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增加,发电企业在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方面压力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解决发电企业生产安全和人员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AI感知、机器学习以及大数据技术,以实际场景开发一套数据展现的3D可视化管控平台,提高发电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可视化管控平台包括视频图像分析的生产现场人员状态实时监控、门岗安防子系统、生产区域门禁子系统、生产区域消费子系统的智
文章讨论了一款适合骑行者使用的多功能智能头盔的设计。系统采用MLX90614作为温度传感器,MAX30102芯片作为脉搏和心率传感器,ATK1216-BD芯片作为GPS定位传感器,并将采集数据显示在SSD13060LED屏上。经验证,该设计不仅能够保护骑行者的人身安全,还能够实现人体温度测量、心率测量、GPS定位、数据显示等功能。在当前疫情反复的情况下,该设计对防疫、抗疫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