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还原FeⅢ(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乙醇和甲醇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由于硝酸盐在反应过程中对FeⅢ(EDTA)的微生物还原形成抑制,选择铵盐为微
【机 构】
: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华侨大学环境工程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还原FeⅢ(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乙醇和甲醇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由于硝酸盐在反应过程中对FeⅢ(EDTA)的微生物还原形成抑制,选择铵盐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6~7;温度在30℃~40℃范围之间变化,FeⅢ(EDTA)还原率相差不大,温度大于40℃以后,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碳源量和菌体接种量满足还原反应需要即可,过量碳源或菌体接种量对还原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FeⅢ(EDTA)的生物还原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最大反应速率γm
其他文献
采用透明箱法对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田间定位观测,并对透明箱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拟合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旺盛期的晴天(白天),箱内CO2浓度随测定时
为研究我国受人为干扰严重的近岸海域DMS排放规律,利用固体吸附-解吸的富集采样方法和冷却预浓缩的分析方法,分别在2001年夏秋季和2002年春秋季,对青岛近岸海域海水和大气中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光电协
对珠江口4个柱状沉积物中的氮进行测定,研究了氮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输入途径.结果表明:T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850.62~2 340.85mg/kg,
沙尘暴是东北地区冬春季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研究东北地区沙尘颗粒的特征,来源和成因是防止沙尘暴的关键.通过对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物质的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发现沙
在La2O3 中加入变价稀土氧化物CeO2,组成一种稀土氧化物的混合物,以这种混合物作为CO还原SO2的催化剂.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在反应气体SO2和CO按SO2∶CO = 1∶3,载流气
为强化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对含苯废气的去除,采用Fereducer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将含Fereducer试剂的电极气引入反应器中,在苯浓度分别为953mg/m3和63mg/m3时,其去除率提高了21%